1、走月:中秋節之夜還有壹大特色賞月活動叫“走月”。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衣著華美,三五結伴,或遊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樓觀賞月華,談笑風生。
2、祭月:祭月,在我國是壹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壹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拜祭月神。
3、賞月: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
4、追月:追月也是中秋壹習俗,所謂“追月”,即是過了農歷八月十五,興猶未盡,於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約親朋好友,繼續賞月,名為“追月”。
5、乞月照月:舊時東莞有些婦女相信“月老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無意中人者,便於中秋夜晚三更時,在月下焚香燃燭,乞求月老為其撮合。
6、賞桂花: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壹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壹堂,已成為佳節的壹種美的享受。
7、吃月餅:月餅,又叫月團、豐收餅、宮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壹大象征。
8、燃燈:燃燈以助月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系於竹竿之上,瓦檐上、露臺上等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9、拜祖先:廣東潮汕地區中秋節習俗。中秋節當天下午,各家廳裏就擺臺設祭,置祖先神主牌,獻上各色供品。祭畢,把祭品逐樣烹調,合家同時壹次豐盛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