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書籍和報刊,都是把編撰好的文稿印在紙上,經裝訂、運輸、發行,最後到讀者手中。它們都是無聲讀物。
20世紀70年代,電子出版業作為壹個新興產業崛起。1975年,計算機排版已在世界範圍內得到普及。人們把書刊用計算機排版印刷後,又把計算機內的數據作為副產品,存儲在磁帶、軟盤上,成為書刊的電子版,或放在網絡中提供檢索服務。到20世紀80年代,由於計算機技術的進步,使得版式設計、文字編輯、圖文合成等技術能夠順利實現。到90年代,音頻、視頻和圖像處理技術的發展,它們與文字處理的結合,使得在文字中可以加入音頻、視頻信號和圖像,這樣壹來,計算機上的壹張普通的平面人物畫像,除了可有傳統的文字說明外,還可以開口說話,做出動作。這種新型的電子書籍和電子報紙,統稱為電子書刊。電子書刊的載體有軟盤、只讀光盤、可讀寫光盤、圖文光盤、照片光盤、集成電路卡以及網絡出版物等。
因特網的出現,使得出版業又面臨壹場以電子化、網絡化為標誌的大飛躍。目前,世界上壹些著名的報紙,都已電子化,並已上網服務,例如美國的《今日美國報》、《華盛頓郵報》、《新聞周刊》,我國的《人民日報》、《計算機世界報》、《文匯報》等。電子書籍可以放在網上供讀者查閱。例如,根據總***21卷的美國學術百科全書編制的多媒體電子百科全書,包含了33000篇文章、2000個彩色圖像和30分鐘的音樂。讀者可以通過按菜單選擇項進入各個標題去獲得信息,閱讀、查詢起來十分方便、快捷。
電子書刊不僅圖文並茂,有聲有色,而且信息量大,包羅萬象,壹張小小的光盤上可以存儲壹本近1000萬字的百科全書。電子書刊還具有檢索方便、制作成本低、售價低廉等特點。此外,網上電子書刊還有較強的時效性,可以及時更新。
電子書刊有這麽多特色,因此它壹出現,就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並得到飛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