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 襲擊 敵人 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成語出處: 《史記· 孫子 吳起列傳》
成語例句: 倘用 圍魏救趙 之計,且不來解 此處 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 奈何 !
繁體寫法: 圍魏捄趙
註音: ㄨㄟˊ ㄨㄟˋ ㄐㄧㄨˋ ㄓㄠˋ
圍魏救趙的近義詞: 聲東擊西 壹種策略思想。意為表面上聲稱攻打東邊,實際上卻攻打西邊。軍事上是迷惑敵人、出奇制勝的壹種謀略按預定的
圍魏救趙的反義詞: 圍城打援 壹種作戰方略。壹部兵力包圍並佯攻敵城,另設伏兵攻打殲滅聞訊前來解圍的城外援敵 聲東擊西 壹種策略思想。意為表面上聲稱攻打東邊,實際上卻攻打西邊。軍事上是迷惑敵人、出奇制勝的壹種謀略按預定的
成語語法: 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軍事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 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英語翻譯: save the zhao by besieging the capital of the wei
成語謎語: 孫臏救邯鄲
寫法註意: 魏,不能寫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