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春光乍泄》講了什麽?如何評價?

《春光乍泄》講了什麽?如何評價?

如果說文學語言的特性體現在文字上,舞蹈語言的特性體現在身體造型上,那麽,,影視語言特性則體現在畫面、聲音及聲畫合壹的蒙太奇中。香港導演王家衛1997年的作品《春光乍泄》既是電影語言表達到壹個極至的代表。這部曾在法國嘎那電影節上驚艷於世界的影片,算得上在敘事、剪接、光影、音樂上達到了渾然天成的和諧,有著極度統壹而綿長的氣韻。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南美洲,布宜諾斯艾利斯,相對於香港,是地球的另壹面,壹對同性戀人,黎耀輝與何寶榮,在異國他鄉分分合合的故事。總有人說,王家衛的作品至始至終講述的都是壹個故事,關於拒絕和逃避,關於自由與尋找,《春光乍泄》也是不例外的。“要想不被別人拒絕,就要先拒絕別人”在同為王家衛作品的《東邪西毒》中,同為張國榮扮演的歐陽鋒如是說,在《春光乍泄》中,張國榮扮演的何寶榮化身為壹個美麗而缺少歸屬感的影子,重復著拒絕和尋找的故事。

從人物本身來看,他們是漂泊的,甚至可以說,是邊緣的,從香港到南美洲,他們有著厚重的無根感和疏離感,還是《東邪西毒》,有句對白是這樣的:

“那沙漠後面會是什麽呢”

“還不是另壹個沙漠”

即使南美已經是世界的盡頭,然而最難跳脫的還是心靈的桎梏。所以說,王家衛是絕望的,黎耀輝是絕望的,而何寶榮,他不會絕望,因為他並沒有尋找到自己的心。

從畫面色調上來看,影片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前24分鐘,兩人煩躁地分手,黎耀輝壹個人去酒吧當侍者賺錢,何寶榮則到處浪蕩,畫面是黑白處理的,24分鐘以後,兩人復合,至此畫面有了顏色,壹如黎耀輝的心情,主色調是黃、橙、綠,溫暖而慵懶,二人再度分開,影片也進入了第三部分,人聲嘈雜時,畫面依然以橙為主,但當黎耀輝獨自出現在鏡頭時,藍色便開始渲染落寞。這些色彩的過渡,十分符合人們審美經驗中對顏色的理解,可以說,王家衛在顏色上的運用總是直接而充滿情感的。

影片的攝影和剪接也是常令專業人士稱道的,有評論說,《春光》是王家衛在技術上最為成熟的壹部作品,不可否認的是,“藝術技巧是將想像力創造的意象最終固定並賦予塔物態和形式的能力”。然而,當情感跳出技巧的框架後,技巧便成為了不落痕跡的渾然天成。《春光》中出色的蒙太奇的運用是值得讓人壹再回味的。例如影片十三分半時的壹個片段:黎推開門進入洗手間—— 鏡子黎映出何的人影 —— 門關上黑場—— 門打開了何出去 —— 黎靠著墻沈思後推門出去 —— 何推開酒吧的大門走向汽車……

這個蒙太奇聯接十分簡潔而入神地刻畫出兩人擦肩而過但無緣相見的情景,或者理解為,黎耀輝特地避免於何寶榮相見的無奈,何在舉手投足間釋放著誘惑,卻是黎心底最深沈的傷。

而在影片中亦反復出現對比蒙太奇與平行蒙太奇,如影片11分鐘時的情節,何離開黎做工的酒吧,黎手提酒瓶走到路中間目送何的車離去,下壹個鏡頭是何點上煙回望身影漸小的黎然後轉回頭朝前,眼神漠然。還有影片87分鐘時,黎獨自壹人來到瀑布,飛濺的水珠混合著眼淚,而同時的何獨自回到兩人曾***同生活的小屋壹人抱著被子哭泣。都是十分有沖擊力的。

在象征手法的運用上,王家衛也是猶為純熟的。《阿飛正傳》中的“無腳鳥”,象征了沒有根基,在漂浮中尋找的靈魂,用不斷出現的鐘,表,來象征時間的茫然記憶的丟失;《東邪西毒》中的沙漠象征著現代人的情感荒漠,無盡頭的絕望。而在《春光》中同樣有著十分重要的象征意象。

“有日何寶榮買了壹臺燈,我覺得好靚,兩人好想尋找燈上的瀑布”黎耀輝這樣獨白到,於是燈與瀑布便貫穿了整個影片。燈是兩人感情的見證,經過分分合合,何寶榮問黎耀輝“這個燈還在,我以為早被妳拋了”,在黎耀輝離開後,何寶榮獨自壹個人調試著燈,又復點亮,然後獨自哭泣,表現出他的追悔莫及。而瀑布,則直接象征著兩人的所追尋的目標,暗喻著感情的歸宿,然而最終還是失落了。片中反復出現瀑布的長鏡頭,壹分半鐘的上空附拍,慢慢流轉,用以提升觀者的想像空間與情緒的氤氳。王家衛本人曾被問及瀑布壹景的象征作用,他的答案是“代表這個城市的sexual energy”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影片的音樂,從藝術審美上來看,音樂對於物質材料的依賴程度最低,於是,它用以來表達情感才變得更純粹,與影像的聯結才更直接。而音樂與畫面的完美結合便對情緒的表達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探戈樂音在小酒館裏蕩漾,昏黃的燈光,喧鬧的人群,舞者狂野,而人心的疏離若隱若現。探戈初生時是俚俗的,因為它誕生在壹些底層的娛樂場所,影片中的探戈樂是新探戈(Tango Nuevo),阿根廷已故國寶級大師Astor Piazzolla將古典與爵士的元素溶於傳統探戈走向世界的新探戈,充滿生命力與豐富的感情。

片中表現黎耀輝獨自壹人泛舟水上時,用了Piazzolla的《prologue》,哀傷而厚重的音符,配合黎耀輝昏暗而悲傷的臉,悉數收走觀者的心,淚水隨樂音浮沈,與鏡頭的慢移,流向無盡的情緒空間。

壹曲《Cucurrucucu Paloma》被低聲吟唱,這是壹首關於鴿子的歌,“他們發誓說,當聽見他的慟哭,天空開始劇烈地撼動,他到底承受了多少傷痛?……他們發誓,那只鴿子的靈魂,壹直在等待愛人歸來,……石頭永遠是石頭,鴿子阿,妳能指望他們了解愛嗎?咕咕咕咕咕,鴿子阿,不要再為他哭泣。……”灰藍色的畫面,人聲低吟,於是思緒滿溢得令人不能承載。

諸如此類,影片中音樂與畫面全部驚人的契合,往往令情感得到帶著揉和旋轉感的升騰。

音樂,畫面,光影,眾多元素的完美結合便是電影語言的終極體現,是電影之所以稱作藝術的必要保證。而優秀的藝術作品總能有力量讓人反復體悟,在不同的審美體驗中得到領悟的升華。《春光乍泄》便是如此,這是壹部令人壹看再看的電影,它的魅力來自其光影中的溫暖,整體元素的和諧,來自於不斷超脫的挖掘。觀壹部好的電影,得到不同尋常的審美愉悅,便是抓住了壹次時間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