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的人說,“知者樂水”的意思是說聰明的人喜歡水,因為水性流動。“仁者樂山”是說仁慈的人喜歡山。這種解釋是不對的。正確的解釋是:知者的快樂,就像水壹樣,悠然安詳,永遠是活潑潑的。“仁者樂,山。”仁者之樂,像山壹樣,崇高、偉大、寧靜。
深度解釋
山水相依,互為襯托
孔子的學生子貢問,為什麽“仁者樂山”呢?,孔子說,山高大巍峨,山上草木茂密鳥獸群集,人們生產生活所用的東西山上都能產出,而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山產出了許多對人們有用的東西,可是山並不從人們那裏索取任何的回報。四面八方的人來到山上,取其所用,山都慷慨給予,沒有厚此薄彼,山還興風雷做雲雨,貫通天地,調和陰陽二氣,降下甘霖惠澤萬物,萬物因此得以生長,人民因此得以溫飽。這就是仁者之所以樂於見山的原因。
孔子的學生子貢又問,為什麽智者樂於見水呢?孔子說,水擁有壹切生命的物體而出乎於自然,就像人的美德壹樣。水流向低處,蜿蜒曲直,卻有壹定的方向,豪情正義,勇往直前,洶湧澎湃,沒有止境。所以人們開掘堤壩使之流淌,它就會壹瀉千裏,即使水跌入萬丈深淵的山谷,它也毫不畏懼。水無所不達,萬物出入於它而變得新鮮潔凈,這不就是智者的品格嗎?
智者像水壹樣活潑而充滿靈氣,仁者像山壹樣穩健和大度,這就是儒家追求理想人生的至高境界。
智和仁是相輔相成的,缺壹不可,就像山離不開水,水離不開山壹樣。我們應該深刻地領悟到,動靜結合,剛柔相濟,這是濃縮了的人生智慧。要像水壹樣深邃寬廣,像山壹樣高瞻遠矚,智而懂得變通,仁而心境平和,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遠。人生中會遇到各種的苦處,具有樂觀豁達的智者和仁者的心態,就能正確面對,超越自我。
處世的最高智慧:顯仁藏智
水的深廣,山的高遠,壹上壹下,壹高壹低,孔子正是用這種對比的方法,告訴我們壹個為人處世的最高智慧:顯仁藏智。有仁德的人,要像山壹樣偉岸、崇高、穩健,才能更好廣播於天下。有智德的人,要像水壹樣深藏不露,波瀾不驚,才能更好地積蓄成長的力量,像水壹樣活潑自在,瀟瀟灑灑。自古以來,中國有許多著名的畫家都鐘情於山水。因為他們深刻地領悟到了山和水蘊含的深刻哲理。山是獨立無畏的,只要它存在,它就堅定的獨立,不依附哀求別人,更不會為私利、為五鬥米向別人折腰屈膝。山穩重,並且懂得自持,山在原則上固守節操,具備“知其不可而為之”的高尚情操。
總結:我們贊美自然的山水,崇尚人性的仁智,就要把仁和智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動靜結合,剛柔相濟,既充滿活力,又穩健大度,這樣就能描繪出更加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