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揮淚斬馬謖”是什麽意思?

“揮淚斬馬謖”是什麽意思?

揮灑淚水斬馬謖人頭。是《三國演義》中的壹個故事。

揮淚斬馬謖的故事:

諸葛亮攻祁山時,眾人都建議用舊將魏延、吳懿等人任先鋒,但諸葛亮不聽,任命自己十分賞識的參軍馬謖領導諸軍,後於軍事重地街亭防禦曹魏將領張_的進攻。馬謖在街亭違反諸葛亮節度,舉措煩擾,更加舍棄水源,選擇登上南山據守而非占據山下的城鎮。

_將軍王平曾多番規勸,但馬謖都不接納。張_到後,包圍山上,又斷絕山上馬謖軍的水源,並且大舉進擊,大破馬謖軍,士卒四散,潰不成軍。王平此時命自己所領的軍隊鳴鼓自守,張_懷疑有伏兵,不敢進逼,王平得以有時間收拾殘軍,並率領敗軍撤回。

馬謖失守街亭後,諸葛亮失去重要據點,進退無據,無法再戰,於是,遷西縣壹千多戶撤回漢中。後馬謖與將領李盛、張休等人被處死,黃襲被奪兵。

擴展資料:

揮淚斬馬謖的原因:

馬謖違反了諸葛亮的調度,在山上安營紮寨,是造成街亭損失的主要原因。街亭的喪失使蜀漢軍隊失去了繼續在陜西取得進展的最好機會。作為壹名將軍,馬謖應該承擔主要責任。

諸葛亮斬馬謖是壹個千古傳誦。馬謖的伏法歸咎於他犯的軍法,但馬謖的死也不能簡單地歸結為伏法。街亭壹戰對於蜀魏都至關重要,而且領軍的人偏偏又是諸葛丞相十分賞識的人,而當時蜀漢政權的組成是荊州系和蜀地本土系構成。

如果執法不嚴,不僅難以執行軍事命令,而且難以平衡政治關系。因為街亭的失守,整個蜀國都處於危險之中,人們都驚慌失措。諸葛亮為了安撫政府和農村,不得不用馬謖的頭平復民意。諸葛亮此舉意在表明,雖然馬謖很重要,但沒有人能把個人置於國家利益之上。

雖然失去了街亭,但蜀國仍然可以統治世界。其次,雖然馬謖的死也與諸葛亮有關,但不能簡單地說諸葛亮用人不明或失察,因為,人在特殊數情況下是會變得難以預料,這方面的例子很多。整個形勢迅速逆轉的主要原因是馬謖違反了規章制度,不僅擾亂了軍事部署,而且失去了戰略重要性。

諸葛亮為了做到令行禁止,不得不殺馬謖來起到威懾作用,這是必須的,馬謖被斬,是必然的。

百度百科-街亭之戰

百度百科-揮淚斬馬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