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下有壹片空地,壹些貨車司機常臨時停車此處。司機劉先生稱,在廣州亞運前,這裏就已有這片水泥錐,他估計是為了防止有流浪者睡在此處。2012年7月2日在此橋下看到,壹名流浪者靠墻坐在壹處廢棄的沙發上。附近橋下的綠化帶邊,擺著幾塊木板。劉先生稱,常有流浪者在此過夜,無人幹涉,也無人管理。 仙橋人行天橋底,兩個坡道都被人澆築了三角形水泥錐。橋的西側,水泥錐豎在橋檐下,錐底已經澆築牢固,錐頭高出水泥地面七八厘米,緊靠人行道,3米多長。在橋東側,下坡道空蕩的橋底,約4米寬的水泥地板,也豎起數百個水泥錐。橋西側水泥錐頭較鈍,東側的水泥錐尖頭鋒利。據附近街坊稱,五仙橋人行天橋底澆築的水泥錐,已有四五年,兩側橋底在沒水泥錐前,常有流浪人員聚集露宿,堆放雜物。據民政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因自身無力解決食宿,無親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對於網友微博爆料廣州有橋底澆築水泥錐不讓流浪者睡覺怕影響市容的說法,2012年7月2日,廣州城管回應稱,他們沒有澆築水泥錐、不讓流浪人員在橋底睡覺。對於機場高速黃石出入口橋下的水泥錐,2012年7月2日向白雲區城管局、交通局、建設局等部門了解水泥錐區域的管養權屬,卻沒有部門“認領”。
白雲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早在機場高速建成時,水泥錐便隨之建好,並非後期增設。至於其用途和造價等,該負責人表示並不了解。該負責人稱,機場路作為市政道路,屬於白雲區城管局管養,機場高速晚於機場路建成,橋底道路本應屬於市政道路範圍,道路部分歸區城管局管理,綠化區域歸綠化部門管理。然而,黃石出入口底下區域是高於機場路的空地,“應該是屬於機場高速管理公司負責,平日區城管也不負責管理那片區域。”
機場高速公司工作人員表示,黃石收費站橋底確實由他們負責管養,但是橋底的水泥錐卻不是他們建的,而是由區市政部門建的,原因是過去橋底聚集了太多的流浪人員,不僅將此當棲息地,甚至生火做飯,帶來了安全隱患。最低生活保障或者農村五保供養,正在城市流浪乞討度日的人員,可到救助站求助;但是雖有流浪乞討行為,但不具備前款規定情形的,則不屬於救助對象。而根據廣州的現實情況,除了流浪乞討人員自願求助外,民政部門也組織流動救助服務隊上街實施主動救助,對於諸如在天橋底、車站旁流浪乞討人員進行勸導,指引其進入救助站;但對於拒不接受進救助站的,並不能強制其離開。 或
日前,壹張立交橋下遍布水泥錐的圖片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引發網友對城市管理和服務的反思和討論。學者指出,需要以發展和包容的眼光來制定城市管理相關政策,要加強對邊緣人群和弱勢群體的保障與服務。
近日,微博上壹張立交橋下澆築水泥堆的圖片引起了網友廣泛關註,有人猜測這是管理部門為驅趕流浪漢而采取的舉措。有媒體稱獲得相關部門證實,水泥錐建立之初是為了防止流浪人員棲居橋底,維護市容市貌。但隨後,該單位壹位負責人又表示,水泥錐不是其鋪設的。廣州市規劃局也稱,未審批過建水泥錐的工程。壹時間真相撲朔迷離。
無獨有偶。就在廣州水泥錐事件炒得沸沸揚揚之際,長沙也傳出了立交橋下“水泥錐”的新聞,不過與廣州不同,這裏的水泥錐曾經是用作路障,現在則為規範停車。
但刺眼的“水泥錐”所引起的討論隨著不斷爆出的新聞而升溫。有媒體評論稱,“水泥錐”尖銳鋒利的棱角,放大了城市管理中的冷漠與簡單。壹位網友表示,作為公***管理者,當地政府有壹萬個方法去解決流浪漢睡在天橋下這種雞毛蒜皮的公***問題,卻偏偏選擇了澆築水泥錐這麽無能又丟人的處理方式。
深圳羅湖區也因為日前出臺的壹個考核方案而卷入了輿論漩渦。該區規定,如果街頭出現流浪乞討人員,那麽城管可能被問責。媒體公開報道後,有業內人士憂慮,規定壹旦形成了量化考核,就成了“硬約束”,這將給帶來執法壓力,城管部門或將采取強制措施對待流浪乞討人員。
接連看似“無情”的事件引發了社會對城市管理的思考。根據去年公布的壹份報告,2011年,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首次超過50%,這意味著中國城市化開始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在社會流動不斷加速的背景下,大量湧現的城市移民及不同群體,也給未來的城市管理和公***服務帶來更大挑戰。
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吳瑩認為,隨著城市多樣化和復雜性進壹步提高,需要以發展和包容的眼光來制定城市管理相關政策,包括在強調基本公***服務均等化的前提下,加強對邊緣人群和弱勢群體的保障與服務;壹定程度上允許多樣化空間的存在,反對壹刀切;對矛盾的處理采取協商和疏通的方式,避免暴力執法等。
她表示,城市管理的諸多難題中,有很多是由於片面追求城市發展速度和規模,服務不配套、忽略民生問題而造成的。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提供民眾實際需要的公***服務,有助於緩解群際間的社會排斥和矛盾,從而能夠從根源上促進有效的城市管理。
近日,壹張寧波市委黨校籃球框加蓋上鎖的照片也受到了網友關註。發帖者稱:校方此舉是為了阻止市民前去打球。隨後,黨校副校長在微博中回復稱,黨校是附近居民早晚鍛煉的場所,由於籃球場是開放式的,籃球的劇烈對抗可能對鍛煉居民產生不必要的人身傷害。
這壹回應引起了更加激烈的反應。網友批評黨校的做法不夠親民,阻止居民體育鍛煉。馮建波隨後解釋道,黨校原本並不對外開放,但附近小區較多,應居民的要求,早晚開放供居民鍛煉之用。每天晚上有成百上千的居民在場地上鍛煉,壹般都是中老年人。
這壹番澄清也揭示了城市中公***運動資源的缺失。在日常媒體報道中,有市民無處鍛煉的新聞並不鮮見。數據顯示,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僅為1.03平方米,超7成的場地都集中於大學和企事業單位。可供普通市民鍛煉身體以及運動健身的公***場所實在少之又少。
分析稱,公***體育場地少,無法滿足公眾使用需求的矛盾將會持續很長壹段時間。因此,除了希望國家能大力發展城市和鄉鎮公***體育場所的建設,就目前來看,亟需重視和 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利用好學校、機關及企事業單位的體育運動場所,在滿足公眾鍛煉需求與保障教學和辦公環境之間尋求平衡。
事實上,每當部分城市推出壹些公***服務舉措時常會伴隨爭議。中國社科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秘書長辛向陽研究員曾指出,政府按照自己的體系去提供公***服務,不壹定是按照老百姓的意願,這是當前存在的壹個很大的問題。
吳瑩說則表示,如何提高公***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已成為當前基層政府需要破解的壹道難題。
前不久,北京試點出租自行車,本是方便市民出行的服務措施,卻因為要求租車者必須有北京戶口,而面臨“地域歧視”的指責,使原本好心的“服務”有些縮水。
對此,吳瑩表示,當前,各地政府公***服務的財政投入都是根據戶籍人口來安排的,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不可能壹下子對全體公民無差別開放,所以存在類似北京公***自行車這種僅針對本地市民開放的公***服務現象,可以理解。
“但是城市管理的最終目標是創造城市的最佳綜合效益,推進城市持續平穩的發展,而不是為了管理的便利,因此必須在效率與公平之間找到壹個平衡點。尤其對於北京這類流動人口龐大的城市,城市管理和公***服務還是應當適度堅持開放性原則,積極回應公眾要求。”吳瑩說。
正如媒體所言,對治理者來說,關鍵是更新治理理念,把公正、開放、包容的追求放在首位,在人們權利意識高漲的背景下尋求新的解決方案,而不是習慣性地依賴戶籍約束、條件準入、區別對待等老辦法,換取管理上的“便利”和“效率”。
吳瑩說,城市的管理是為了使人獲得更便利、更優質的生存和發展空間。管理政策的制度應當本著尊重人、關心人、方便人的原則,充分考慮市民的需要和意見。此外,還可以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引入更多組織來協助政府管理和服務。
水泥錐事件余波未了,壹則青島廁紙被遊人過度使用以致浪費的新聞。報道稱,為了遊人方便,青島部分景區公廁提供免費衛生紙。然而,廁紙除了正常使用外,很多遊客還“壹紙多用”,甚至扯走很多。有媒體稱,這是公***道德意識的缺失。
吳瑩稱,這種現象的存在,壹方面說明了類似公***服務的缺位。如果廁紙在所有公***公廁都全面覆蓋,那人們也就不必遇到壹個提供廁紙的地方就大量“順走”。另壹方面,這壹現象也說明國民在使用公***資源方面的意識和素質有待提高。而加強基礎教育、提高公民素質本身就是基本公***服務的題中應有之義。
“所以,應當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公***安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基礎教育和環境保護等基本公***服務的建設,在堅持和普及類似便民服務的同時,使得國民對如何有序有效地使用公***資源的意識和行為盡快達到期待水平。”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