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修閱讀-30 | 風險量化:點線面法

***修閱讀-30 | 風險量化:點線面法

這壹講,我們要討論的是如何量化投資風險。

投資壹定會伴隨風險。妳肯定認為,搞財務的人都很保守,害怕風險。但事實上,財務怕的不是風險本身,而是風險上的盲目。

有這麽壹個段子:壹間屋子裏有金子,也有壹顆定時炸彈。小白會說,如果運氣好,我就能在爆炸前把金子取出來,但是如果運氣不好,我就完了!而高手會說:雖然我不知道炸彈什麽時候爆炸,但我比較確定的是,3分鐘之內壹定不會炸,那我只要在這之前取出金子就OK了。

所以妳發現了嗎, 財務高手在做投資決策時,要做的重要壹步,就是預測和“量化風險”,盡可能做到心裏有數。

那具體怎麽做呢?

財務高手通常會從三個維度來分析,為了方便妳記住,我把它總結成:點線面。

點分析

點分析,其實妳很熟悉。這個分析方法也叫保本分析,就是分析項目的保本底線是多少。

為什麽財務最先會關註保本點呢?

心理學家卡尼曼發現,人們對損失和獲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損失的痛苦要遠遠大於獲得的快樂。而這個敏感度最高的點,就是從虧損到收益這個轉折點,也就是保本點。卡尼曼因為這個“前景理論”,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這個理論在財務上也得到了印證。1968 年鮑爾和布朗(Ball and Brown)兩位教授,對上市公司的盈余公告進行了研究。他們把企業分成虧損和盈利兩組,發現每壹塊錢虧損造成的股價下跌的程度,幾乎是每壹塊錢盈利帶來的股價上漲幅度的壹倍。

事實上,研究發現,公司每年的盈利目標有三個層次。 首先就是保證不虧損,第二層目標是超過去年同期,第三層目標是超過證券分析師的預期。

因此企業在投資的時候特別關註保本點,因為項目收益會直接影響企業整體盈利情況。

保本分析,在實際應用的時候,經常被用來做銷量評估。比如公司準備投資100萬生產太陽鏡,每副眼鏡售價是100元,公司需要評估,賣到多少副眼鏡才能達到盈虧平衡,這就是 點分析。

妳可能認為這個基礎分析,每家公司壹定會做,但實際當中很多處在快速擴張的公司,往往會忽略這壹點。2007年,我曾經在大連的夏季達沃斯論壇,訪問過無錫尚德的創始人施正榮。這家公司曾經頭頂中國最大光伏企業的光環, 當時無錫尚德的業務發展非常好,於是施正榮決定急速擴張產能,我問他,妳算過要消化這樣的產能,需要多大的市場嗎?公司未來幾年能不能達到這個銷售額?

施正榮當時卻認為,公司在擴張期,最重要的就是多投入。但是太陽能不是壹個自我能維持的產業。所謂的熱銷是建立在政府巨額補貼前提下的,類似的還有新能源汽車。壹旦補貼下降,市場自然就不行了。結果2008年金融危機,政府減少了對太陽能的補貼,無錫尚德最終以破產重組告終。

線和面分析

對於很多投資來說,僅考慮保本點是不行的。也就是說,點分析有兩個問題解決不了:

第壹,有的項目明知道財務上是虧的,但是出於戰略需要,也要投。比如前幾年燒錢的千團大戰,打價格戰企業是有虧損預期的,這時候做保本分析就沒有意義。這個時候企業需要量化和評估的風險是,最多會虧多少?

第二,在財務高手眼中, 投資風險指的可不僅僅是損失的可能性,而是結果的“波動性”。 美國學者威廉姆斯(C.Arthur Willianms) 和漢斯(Richard M.Heins)在《風險管理與保險》(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這本書裏,把風險定義為“在給定的情況下和特定的時間內,那些可能發生的結果間的差異。”

也就是說,只要實際結果和預期結果出現偏離, 無論是正向還是負向偏離,就都是風險,都需要管理。

負向偏離就是我們說的損失,那正向偏離是什麽呢?就是比預期做的好,超常發揮了。

壹般財務都會對“負向偏離”,也就是賠錢緊張,但是財務高手,會意識到正向風險也是風險,同樣需要量化和管理。

妳可能覺得奇怪,比預期做得好也要管,為什麽?

我給妳舉兩個例子,妳就明白了。

假設公司今年的盈利目標是2000萬,結果壹下做到了4000萬,大家都歡欣鼓舞,但CFO可能就會眉頭緊鎖。

為什麽呢?妳應該記得,我們說過 “利潤可持續性” 這個重要的財務思維。分析師和投資者都是根據企業今年實際達到的業績,來制定明年業績預期的。今年沖的太猛,就會大幅提升投資者對未來業績的預期。明年只能比今年賺得更多,目標會越來越難達到。

Beidleman (1973)等教授研究發現,企業就在業績超常發揮的年份,會有意壓低報表上的利潤,把它轉移到虧損年度,使財報盡可能反映出持續穩定的盈利趨勢。Graham等教授2005年調查了401名財務主管,96.6%的管理者表示,他們更偏好平滑的利潤增長。 平滑的收益,會向投資人和合作夥伴釋放壹個信號:這是壹家穩定的公司,能獲得更高的資本市場估值,更低的債權融資成本。

所以,企業關註利潤的可持續性,同時也關註利潤的穩定性,盡可能讓利潤平滑增長,而不是像心電圖那樣,壹會兒出現壹個波峰,壹會兒又出現壹個波谷。

正向偏離也需要管理的另外壹個原因,是因為企業所有的經營活動,都是需要部門之間聯動的。某壹個部門超常發揮的時候,可能會導致聯動的部門跟不上,從公司整體來看,不見得是最好的。

比如每年雙十壹的交易量,就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阿裏巴巴的運營部門需要預測的,可不僅是交易多少才能保本,更重要的是交易量最多能達到多少。最高交易量的預測,能幫助其他協同部門,比如技術、運維、物流、售後等,提前做好準備,安排充足甚至冗余的資源,避免系統崩潰、客服人力不足等等這些直接影響用戶體驗的風險發生。

聚美優品就曾經多次發生過這個問題。2013年,聚美優品三周年慶,但公司沒有做好預測和準備,促銷活動剛開始六分鐘,官網就已經進不去。它只能把原本只計劃舉辦壹天的促銷活動,延長為三天。多讓利給消費者的這兩天,對公司來說就是損失。

所以風險量化,需要關註的不僅是損失,而是和預期偏離的可能性,無論是正向還是負向的。

這是風險管理很重要的壹個思維方式,妳壹定要記住。

從財務角度來說,壹個項目預期收益最好情況和最壞情況之間的波動性越小,風險就越低。

這種對最好情況和最差情況區間的預測,就叫“線分析”。

線分析,需要做的是三步。

第壹步,找到最影響投資決策的核心指標 ,比如價格、銷售量等等。

第二步,每個指標預測三個情況: 壹般情況,最差情況和最好情況 ,形成壹個區間。比如,壹副太陽鏡壹般情況賣100元,最差情況打八折,降價到80元,最好情況能賣到120元。這就形成了壹個價格最好和最差情況的區間。

第三步,分析最好和最壞情況下的結果差異。 如果在這兩種情況下,得到的投資結果比較靠近,那就說明這個項目收益的波動性小,也就代表這個投資的風險小。

但線分析也有個問題,是只考慮單個指標獨立的波動,沒有考慮各個因素之間的聯動。

但是我們知道,指標之間是有聯動關系的, 比如降價策略,壹般來說會同時帶動銷售量。 面分析要解決的就是聯動性問題,也就是壹個基於戰略的分析。 面分析的步驟和線分析是壹樣的,但是在預測指標波動情況的時候,是要多個指標同時決定的,比如價格和銷量的最好情況和最壞情況,是要壹起來看的。

風險量化和風險偏好

這壹講,我們討論了風險量化對投資決策的重要性,並且特別強調,要關註正向風險。但是即使在充分識別、量化、評估風險之後,面對同樣的分析結果,不同風險偏好的決策者往往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比如千團大戰的時候,拉手網曾經是最為激進的壹家,大肆燒錢鋪廣告,曾經壹夜之間同時上線了100個城市站,讓業內同行吃了壹驚。而美團卻用了穩健的擴張方式,非常講求投入產出比,盡可能利用免費方式進行推廣。王興曾經說過這麽壹句話, “對於大趨勢的判斷並不難,重點是判斷後能不能守得住底線。 ”

無論投資決策是激進還是保守,財務要始終理性,美國有壹句著名的企業家宣言,叫“做有意義的冒險”,企業家關註冒險,而財務需要做的,是量化這個“意義”的尺度。

課後思考

妳的工作或生活中有什麽正向風險需要管理嗎?

在工作上,超出了正常規律的增長或者產出都屬於正向風險。前年因為工作內容的關系,試驗較多、數據較多、所以文章、專利等產出都比較多,超出了往年的產出效率。但是去年和今年因為從事的工作重心轉變,在科研上的精力明顯減少,導致產出率急劇下降。這種就造成了旱壹年澇壹年的感覺,並且產出上的不持續。所以在後面工作中,需要的是將產出內容分開輸出,即便在沒有科研數據的基礎上,仍然能保持穩定的輸出。並且連貫性也可以帶動日常在核心科研工作中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