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老牌豪華B級車巔峰對決,奧迪A4L對比奔馳C級誰更適合妳

老牌豪華B級車巔峰對決,奧迪A4L對比奔馳C級誰更適合妳

隨著現在國內市場的主要消費群體越來越年輕,所以大家不再簡單的註重性能以及省油或是耐用性了,而更多的都是看重汽車品牌,因為這不光是面子問題,還可能是壹個“交友”工具。

今天我們就針對手握30萬在奧迪A4L和奔馳C級做考慮的用戶,看看二者究竟有何優缺點,我們將從多角度進行對比。

外觀對比

透過奔馳C級的前臉我們就能看到,來自於新壹代奔馳S級的元素是顯而易見的,但它們並不是全部,大燈經過了邊緣結構的改造顯得更大氣,而進氣格柵則會伴隨著運動版而呈現出類似AMG GT系列跑車的低趴姿態,下格柵內所形成的擾流分層與大導流孔則會加深這種傾向。

大燈設計上,弧邊結構覆蓋的大燈與車體結構間帶有壹定分層處置,樣式上比從前柔和、陽光了不少;而L型光帶置於燈腔頂層邊緣,遠近光燈則采用帶透鏡的雙燈腔布局。功能上,大燈帶有自動遠近光切換,並實現了高度調節、延時關閉功能。

側身設計上,奔馳C級的長寬高分別為4882/1820/1456mm,因為長軸距生產方式,其軸距達到了2954mm,但由於車身C柱還是帶有較傳統的快速沈降、引擎艙與尾箱結構也較長,視覺上並沒有那麽修長。可出現在底盤邊緣的黑色飾板,還有車窗與後車門的大弧形扇面,其設計感還是比較強烈的。

車尾設計上,尾箱蓋頂端的弧形較為尖銳,並非立體的小鴨尾結構,而尾門與後保險杠內的線條則較為簡潔,沒有多余的起伏勾勒。不過,車尾雙側會帶有後導流孔,高亮度黑色運動護板與大尺寸圓角四邊形排氣管,還是會表明其運動裝飾的身份。

奧迪A4L在外觀上還是針對年輕人設計的時尚化版型。前臉部分還是采用大尺寸的中網設計,內部呈熏黑蜂窩狀的網格。下唇采用細長的進氣設計,搭配兩側導流槽較為運動化。 Le D大燈內部排列成柳葉狀,燈組標配,日間行車燈、自動大燈、前大燈雨霧模式等功能。

側面看整體車身較為流暢,車身車漆質感較好,車身尺寸為4858×1847×1439mm軸距為2908mm,定位於中型車,內部空間相對來說還是較大的。下腰線位置帶有折痕內凹俯沖向前,腰部位置帶有壹條貫穿式的腰線,拉長比例。

尾部的造型偏圓潤飽滿,尾部上隆起鴨尾式的造型,看著更具立體感。尾燈同樣做了熏黑處理,和前臉相互呼應,還有流動式的轉向燈帶。扁平的排氣口,周邊設有運動套件裝飾,營造出很好的運動範。

內飾對比

奔馳C級在中控設計上,經歷過換代與改款後,全液晶儀表與帶重心偏轉的縱置觸控屏進入到了中控之內,筒狀的空調出風口布局於兩側及中央頂層位置;而對稱弧形結構的主副駕駛裝飾擋板結構則加深了座艙的環繞感,換擋繼續采用方向盤後的懷擋設計,蜻蜓翼造型的三幅式方向盤則使用了分區觸控。此外,座椅調節則繼續以模擬造型的電動撥鈕呈現。

裝飾用料上,中控臺上層帶有壹定縫線材料包圍,但觸感質地還是偏硬,而橫貫縱置屏幕的飾板則以縱向木紋飾板為主,其與上層擋板的過渡區域以及下邊緣均帶有不同樣式的鍍鉻裝飾條。同時,烤漆面板會大範圍覆蓋於觸控屏及其下方,而方向盤控制、車窗控制以及旋鈕則啟用了烤漆+金屬的組合。皮革方面,方向盤為打孔真皮,座椅則為質地較軟的人造皮革。

車載系統上,11.9英寸觸控屏與12.3英寸數字儀表盤搭載著MBUX信息娛樂系統,它並未提供車載導航,但可實現CarPlay/Android Auto手機互聯、遠程車聯、語音交互以及OTA在線升級服務。界面UI設計雖說有些“硬”,可各類模擬圖標顯示卻是較明確清晰的。

車載配置上,入門版車型還提供了壹套比較完整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它包含了定速巡航、自動泊車以及部分主動安全系統(車道偏離預警/車道保持輔助/主動剎車),而倒車影像則有前後雷達支持;用車中,奔馳C級配有電動天窗、64色氛圍燈、分區控制空調以及可選柏林之聲音響。

內飾方面,奧迪A4L懸浮式的10.1英寸顯示屏,把車內點綴得更加醒目。貫穿式的空調出風口,搭配壹整塊的金屬飾板,看著非常簡潔大方。擋把的造型相當別致,車內的儲物空間也很豐富。三輻式的多功能方向盤,造型十分的簡練,還配備了換擋撥片。12.3英寸的全液晶儀表盤,可以展示壹些信息到屏幕上,科技感十足。

駕駛位部分,奧迪A4L配備了壹個三幅式多功能方向盤,後面則是壹個12.3英寸的全液晶儀表盤,除了能夠清晰顯示各種數據以外,還能夠顯示導航投影,科技感很不錯。座椅標配仿皮材質,並且是運動風格設計,包裹性、支撐性更強。

配置方面,配備了電子駐車、胎壓報警、雷達、倒車影像、定速巡航、發動機啟停技術、壹鍵啟動等等。搭載了壹個全景天窗,可以很好地改善車內的采光和通風效果,看著也更顯檔次感。車內搭載壹套智能語音識別控制系統,還有CarPlay手機互聯功能,用起來是相當的方便。

動力對比

動力方面,北京奔馳目前僅為奔馳C級提供了200、260兩張動力銘牌,二沒有迎來過去的300,甚至它們所對應的發動機也沒有像寶馬3系、奧迪A4L那樣來到2.0T,而是M254系列的兩臺高低功率1.5T發動機。

分別提供了125kW(170Ps)、150kW(204Ps)的最大功率,以及250N·m、300N·m的最大扭矩,但是48V輕混成為了標配,這會讓車輛在連續啟停中更加平穩且高效率,全系適配9AT變速箱之後,車輛還是可以在9.0-7.7秒內完成零百加速的,而全系唯壹的C 260L 運動版 4MATIC車型則能在7.5秒內完成零百加速。對比奧迪A4L(8.2-6.6秒),這差距是客觀存在的。

底盤懸架上,奔馳C級前後橋均使用著多連桿式獨立懸架,標配可變轉向比技術後,其在主打舒適性調校的同時,也能應付壹些激烈駕駛操控。

動力方面,現階段奧迪A4L搭載的都是2.0T渦輪增壓發動機。40 TFSI配備的2.0T發動機最大功率是140kW(190Ps),最大扭矩是320N·m;45 TFSI配備的2.0T發動機的最大功率是185kW(252Ps),最大扭矩是370N·m。傳動方面均配備的是7擋雙離合變速箱,40 TFSI頂配版本和45 TFSI配備有quattro適時四驅功能。

懸掛方面前後橋均配備的是多連桿式獨立懸掛,底盤整體感較強,懸掛減震略微生硬,再加上配備的是米其林PS4系列輪胎,雖然胎噪表現明顯,但給到的路感是非常清晰的。

所以如果在奧迪A4L和奔馳C級兩款車之間選擇的話,用戶如果更講究實惠,並且平時對品牌的需求並沒有太高調,那奧迪A4L還是值得推薦的,但如果更看重內飾豪華質感,還是奔馳C級更強壹些。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汽車品評,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