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意圖用河豚,和家人壹起死。本來他離開是為了不忍看見妻兒死亡的慘像。他回來後,家人都在等他,因為等太久了,河豚失去了毒性,他們壹家都沒死,而那位父親哭了。
這篇微型小說刻畫了天災之下中國農民的境遇。其實小說裏的父親也並不是壹心想死,只是不自殺全家也會餓死。他們沒有任何過錯,糧食做租也不敢吃。
妻兒與他感情很好,在那種年代裏,願意等他壹起吃,是多麽可貴的家風,他們壹家是中國勞苦大眾的縮影。
其實求死的方法有很多,小說裏的父親在用河豚與挨餓的命運抗爭,最後失敗了,還是要活著。
在令人麻木的饑餓中,妻兒選擇等他,讓他們壹家活下來了。雖然家庭很小很溫暖,但外面依然是暴風急雨不曾停歇,他們的小家搖搖欲墜。
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人是不能擺脫所謂的命運。而有的人相信或許,或許在未來的某壹天他們吃飽穿暖,過上平靜的生活。
為了那壹天,有的人開始改變,將能想到的事都做好,想不到的事再想想。命運充滿了變化。
如同小說裏求死不能的壹家,或許那幾個孩子已經長大,正在這個物資豐富的時代裏,吃飽穿暖成就了壹番事業。
我在小說中看到的丈夫是壹位好父親,用壹雙手撐起壹個家;妻子照顧家;孩子乖巧,他們家的家風是現代多少家庭比不上。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我看到的那位父親壹定會用自己的手再次撐起壹個家。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希望,用雙手改變看似不可變的壹切,做好每壹件事,保持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