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壹生六使西域,殺伐四方,還是解憂公主的好盆友

壹生六使西域,殺伐四方,還是解憂公主的好盆友

提起西域,人們大都記住的是張騫、鄭吉、班超這幫猛人,常常會遺漏壹個人,常惠!

常惠,漢帝國傑出的外交家、將領,壹生六次出使西域,封侯拜將,縱橫捭闔,號令西域。

書寫了漢帝國在西域軍事征伐和外交撫慰的鐵血傳奇。

壹、壹使西域,援救漢公主

漢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壹封來自西域烏孫國的緊急快信送至漢帝國首都長安。

遠嫁烏孫的漢公主解憂告急:“匈奴派出騎兵部隊到車師國駐紮屯田,兩國勾結在壹起,合兵侵犯烏孫,形勢危急,盼皇帝派軍援助。”

此時的匈奴,國力疲弱,東邊崛起的烏桓羽翼漸起,把單於祖墳都給掘了。對重兵駐守的漢境又不敢侵擾,只好把兵鋒指向小國林立的西域。

漢帝國不敢惹,但對付西域土著諸國,即便是實力數壹數二的烏孫,對余威尚在的匈奴來說,綽綽有余。

匈奴單於派人對烏孫王下通牒:交出漢公主,與漢朝斷交!

敵軍壓境,烏孫告急!

從快馬傳來的求救信中清楚看到解憂公主和烏孫國上下心急如焚,“唯天子救之”!

言辭淒楚驚懼,可憐巴巴的。

正當朝臣討論會商時,漢昭帝駕崩,即位僅十三年。

接下來的事大家都知道,昌邑王劉賀進京即位,但27天即被霍光搞掉。漢武帝的曾孫,戾太子劉據的孫子,因“巫蠱之亂”流落民間的劉病已被擁立為帝,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漢宣帝。

帝國發生如此變故,那還顧得上烏孫。

按照漢朝禮制,皇帝駕崩之年不能動兵戈。

可憐的解憂公主望穿雙眼也沒有盼來娘家救兵。

漢宣帝即位之後,解憂公主的老公,烏孫國王翁歸靡再次上書求救:匈奴連發大軍攻擊烏孫,已經占取車延、惡師等地(今日新疆沙灣、烏蘇壹帶),還多次派使者索要公主,逼迫我與漢朝斷交。我願意把烏孫國壹半兵力拿出來,五萬多騎兵,與漢朝壹起***同對付匈奴。

信末,國王語氣哀求:“唯天子出兵以救公主、昆彌!”

昆彌,烏孫語就是國王。

漢宣帝坐不住了,“聯合烏孫斷匈奴右臂”是曾祖漢武帝定下的國策,必須執行;解憂公主相當於自己的遠房姑奶奶,遭此大難,豈能不救?再說,自己這個皇位來得特殊,也得要有壹番作為。

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漢宣帝下詔發兵西域:

禦史大夫田廣明為祁連將軍,四萬余騎,出西河;度遼將軍範明友三萬余騎,出張掖;前將軍韓增三萬余騎,出雲中;後將軍趙充國為蒲類將軍,三萬余騎,出酒泉;雲中太守田順為虎牙將軍,三萬余騎,出五原:凡五將軍,兵十余萬騎,出塞各二千余裏。

自武帝時期李廣利大軍覆沒之後,這是漢帝國第壹次大規模用兵,僅此可看出漢宣帝的手筆。

註意,重要人物要出場了。

誰?常惠!

常惠是太原人,家境貧寒,屌絲壹枚。蘇武出使匈奴時,常惠誌願應征,跟隨蘇武壹起出使。後來發生副團長張勝密謀暴亂案,代表團中有人被殺,有人投降,常惠立場堅定地與蘇武站在壹起,拒不投降,被流放北海。蘇武作為團長,待遇要好壹些,又有李陵等故交照顧,娶妻生子。常惠普通壹員,日子過得就慘了,但還是熬過了十九年。

回到漢朝後,敵營十九年堅貞不屈的表現讓常惠的檔案履歷又紅又專。紅,對國家忠貞不二;專,熟知匈奴事務。

這樣的人才,當然是出使烏孫的最佳人選。

漢宣帝任命校尉常惠為全權特使,持節“使護烏孫,兵發西域”,調動烏孫國五萬余騎從西進攻匈奴、車師聯軍。

常惠受命出發,風餐露宿,晝馳夜行。抵達烏孫後,向翁歸靡國王、解憂公主等傳達了漢宣帝的旨意,制訂了對匈奴作戰的計劃部署。

得知漢朝派出大軍,匈奴軍民大為驚恐,紛紛遠遁,漢朝派出的五路大軍斬獲不大,唯有常惠指揮的烏孫部隊收獲最大:壹路東進至匈奴右谷蠡王庭蒲類澤,今天新疆巴裏坤,俘虜單於叔父輩貴族、匈奴公主、名王、千長等人,近4萬人,牛羊牲畜七十余萬。

這壹戰沈重打擊了匈奴,基本解除了匈奴對西域的威脅,向來被匈奴人追著打的烏孫人壹時揚眉吐氣。

戰後,漢宣帝論功行賞,祁連將軍田廣明畏戰不前,虎牙將軍田順謊報軍功,下獄問罪,“二田”畏罪自殺;其余收獲不大,不予獎勵。惟常惠調動指揮烏孫軍隊成績最大,封為長羅侯。

這次漢朝和烏孫軍事合作的意義,在於漢帝國終於實現了自漢武帝以來在西域尋求軍事同盟,東西夾擊匈奴的夙願。

忠誠、勇氣、決斷,讓常惠從壹名外交團普通隨員,到皇帝特使,再到國家重臣,而西域,這個成就光榮與夢想的舞臺,由此拉開了常惠鐵血傳奇人生的第壹幕。

二、二使西域,誅殺龜茲權臣

有了傅介子誅殺樓蘭王的先例,與漢帝國作對的國家就要倒黴了。

這回輪到的是龜茲。

龜茲,就在今天新疆庫車壹帶。前邊講過,龜茲和樓蘭曾經倒向匈奴,數次截殺漢朝使團,致使商道經常中斷。

當年李廣利討伐大宛返回時,得知龜茲國將鄰近小國扞彌的太子賴丹留作人質,責問龜茲王:“現在西域諸國都臣服於漢朝,妳們哪裏有資格將扞彌太子留在這裏做人質?”罵完之後,把賴丹帶回漢朝。

漢昭帝即位後,重新啟用桑弘羊屯田之策,派賴丹為校尉,帶領軍士到輪臺屯田,擴展至渠犁,也就是將今天庫爾勒至輪臺壹帶連成壹片,這個規模很大。

龜茲貴族姑翼對國王煽風點火:“這個賴丹本來是我們的壹個人質,現在配領漢朝印綬,侵占我國土地屯田,長此以往,我們要被他蠶食掉。”

龜茲王是個沒腦子的貨,對姑翼言聽計從,覺得有道理,於是派軍殺死賴丹。實際上,這壹事件的背後有匈奴人的影子。

事後,龜茲王又裝模作樣地上書漢朝認罪,漢朝沒顧上派軍討伐。

常惠聯合烏孫打跑匈奴後,覺得機會來了,主動請纓,準備賞賜烏孫之後順便去把龜茲的事了結掉。

漢宣帝覺得有些倉促,沒有準許。不過,大將軍霍光暗示常惠可以相機行事。有了霍光的撐腰,常惠打定了主意。

公元前71年秋,帶領五百人馬,常惠第二次出使西域。

到烏孫賞賜結束之後,常惠沒有急著回國,而是借了七千烏孫士兵直接南下,從西邊各國征調了二萬人馬,派副使從龜茲東邊各國征調了二萬人馬,分三路直撲龜茲。

三路人馬還未匯合,常惠就先派人去問罪龜茲王為什麽要殺害漢朝派來的賴丹等人。

剛即位不久的龜茲王絳賓壹看大軍壓境,膽都嚇慫了,急忙謝罪道:“是先王在世時被姑翼唆使幹的,與我無關。”

常惠接到後說:“既然如此,妳把姑翼綁來,我自己處置。”

絳賓趕緊把姑翼五花大綁地送來,常惠歷數姑翼罪狀,就地處決。兵不血刃解決了龜茲問題,由此將龜茲結為漢帝國最緊密的盟友。

當時,解憂公主把女兒弟史送回長安學習鼓琴,常惠就把弟史帶回漢朝。

此前,龜茲王絳賓曾派人到烏孫請求將弟史嫁給他,但未答應。弟史學成回烏孫,龜茲王把弟史留下來,再次派人去向解憂公主求親。解憂公主這次看到龜茲已經臣服漢朝,與龜茲聯姻,對烏孫、漢朝、龜茲都有好處,可以穩固三國關系,於是答應了這門婚事。

從這壹點看,解憂公主頗有政治眼光。

後來,解憂公主上書漢朝,願意讓弟史與宗室女子壹道入宮侍奉。娶了弟史的龜茲王絳賓很愛妻子,也上書願意入朝覲見。

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絳賓、弟史夫妻倆壹起赴漢朝覲見,漢宣帝很高興地給他們賜以印綬,破格封弟史為公主,贈送壹支歌舞團和出行車隊,其他珍奇異寶不計其數。

漢宣帝舍不得他們走,又留了壹年。

絳賓很喜歡漢朝衣冠服飾,回國後,將宮室、護衛、禮儀等全都仿照漢朝,周圍胡人羨慕之余調侃道:“驢非驢,馬非馬,若龜茲王,所謂騾也。”雖說有些四不像,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在兩千年前的西域大地就已經成為了壹種時尚。

絳賓死後,兒子丞德即位,稱自己就是漢朝的外孫,漢成帝、哀弟時入朝好幾次,漢朝對龜茲的關系也壹直親密。

而這,始於常惠的二使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