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遇見未知的自己》初中讀後感

《遇見未知的自己》初中讀後感

#讀後感# 導語《遇見未知的自己》是臺灣作家張德芬創作的壹本以小說為體裁,以心靈修行為主題的書籍。主要講述畢業的女白領若菱生活的起伏以及與老人的對話,借此來表達對人生課題與智慧的理解。該書於2008年發行,半年內銷量3萬冊,位於臺灣三大暢銷排行榜前三名,更多相關內容請關註 考 網讀後感頻道!

篇壹《遇見未知的自己》初中讀後感

讀了《遇見未知的自己》,壹直認為讀該類書便是需要人生指導的人。終究,事實並非如此,生活在喧囂匆忙世界中的我們,需要這樣壹股使心靈歸於靜謐的清流。總在想,我是否也能有機會遇見在我心中的智慧老者,穿越心事的重重黑紗,遇見全新的自己……

 故事是從壹個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區,壹個沒有手機、沒有汽油的孤單女人開始。

 該故事的主角若菱,畢業,擁有令人羨慕的高薪白領工作,但心中卻不時的自問:為什麽我不能擁有想要的生活?為什麽我不快樂?為什麽我如此之不幸,沒有父母的愛,失去丈夫的愛,終日面對婆婆的尖刻、冷漠,就連企盼擁有壹個自己的孩子都是如此奢侈的想法(多年不孕),惶論擁有任何生活的任何寄托?我該如何當自己生命的主人?在壹個下雨的寒冷冬夜,若菱巧遇壹名智慧老者,在與智者數度交談的過程中,她漸漸填補不快樂、挫敗的心靈缺口,找尋回最真實勇敢的自我。

 想來,這個智慧老者只是另外壹個自己的載體罷了。我們永遠都難以知道自己真正該怎麽活、真正渴望的是什麽。所以壹次次我們錯過了隱身於思想深處的另壹個自己。總在嘗試著改變些什麽,可是生活會毫不保留地告誡我們,既然改變不了,就唯有適應。

 人生其實很簡單,最終追求的莫過於“真我、喜悅、和平”罷了……最欣賞本書中的壹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我們內心透射出來的結果。

 向世界竭力證明自己的價值,是每個人時刻都在想的事情。易地而處,活於世上,我們真的不需要對世界作出任何解釋,世界只接受我們對自己的評價罷了……

篇二《遇見未知的自己》初中讀後感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壹本有關身心靈成長的小說。作者張德芬以其深入淺出的筆觸,揭示出了困擾人們的煩惱痛苦的深層的原因,以通俗易通、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書中講解我們人類壹生所追求的東西,也不過五個字就可以表達,那就是愛!喜悅!和平!為什麽我們這麽努力還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真我和愛,喜悅,和平之間又有什麽樣的關系?為什麽我們會遠離真我呢?我們每個人不都是天天在演戲?扮演各種角色,然而在戲份中,有多少是我們心甘情願演出的?為了演好這些人生大戲的不同角色,我們每個人都要因地因時地戴上壹些面具,難道這就是我們看不見真我的原因之壹?我想是,我也認同這樣的觀點。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妳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壹樣的反映妳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妳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方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壹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會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因為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快樂是取決於外在的東西,那麽壹旦那個令妳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以後,妳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悅不同,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妳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壹旦妳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

篇三《遇見未知的自己》初中讀後感

買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不是偶然,而是我故意去圖書館買的,為什麽會說是故意,是因為當時我困在了壹個籠子裏,出不來,所有思想都往負面的方向想,自己沒有壹點點的正能量,忘記誰說過,如果覺得找不到自我了,那就多看看書吧,也許在書中可以找到答案,我決定試壹試,於是經朋友的推薦買了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

 我很難想象書可以給我力量,但是我起碼知道,任何事情也許自己應該嘗試著試壹試,給自己壹點機會,給自己壹點希望,能夠從中得到好的東西那自然是的,如果沒有得到也不要氣餒,壹切都會在適當的時機好起來,活著,很多時候要輕松點,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我花了半個月的時間,細細的拜讀了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說實話,也許是我太想從中得到東西了,反而會覺得收獲平平,但是起碼在書中我知道了換個角度看問題,壹切都會不壹樣,我們要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看問題,也許就會海闊天空。

 書中的主人公,在生活中遇到了問題,比如婆媳關系、夫妻關系,在工作中遇到了問題,比如升職機會、同事關系、競爭關系,只要覺得自己不解,都會去“老人“談談心,吐吐苦水,訴說自己所遭遇的事情,每次她都會從“老人”那裏得到壹個答案,然後自己回去想,琢磨老人說的話,每次她都能夠豁然開朗。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解讀有誤,我在書中也看出了這層意思:當我們遭遇困難的時候,其實是我們自己自我束縛,自我想象,不願放開自己,所以才導致了壹系列的問題。

篇四《遇見未知的自己》初中讀後感

平靜,是我讀這本書時壹直保持的心情。這本書教會我學習內在思維,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會被很多東西所影響,從而心情或好或壞。雖說情緒的轉變是我們內在真實的心情寫照,但是細想下,心情的好和壞都是表示我們對某件事情是否在乎。我們常常感到越是在乎的事情,就越容易失去。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我們僅僅看到了成與否這兩個簡單的結果。殊不知,我們已經忽略了這件他們的本質,那些我們忽略的才是真實的體現。當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先沈下心來,冷靜地看待這件事情,然後才決定要以何種態度來對待這件事情。

 在《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中,女主人公通過無意間遇見的壹位神秘老人,進行了壹系列貌似離奇的探尋真我的路程。這段旅途壹路走來,有痛苦也有失去,但是女主人公最終找尋到了自己真正要走的路。現在的我們還年輕,正是汲取知識和塑造發展自己的時間,但此時的我們也因此顯得不夠安定。我們有著很多很多的理想渴望去實現,但是卻太多、太雜,不經意間,就悄然迷失了自己。我經歷過,我迷失過,我也有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想幹什麽的時候。或者說,我都想要,都想做,結果卻不知道該怎麽做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漸漸地我學會了選擇和放棄。我開始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麽,做什麽才能使自己安定、成長。現在的我明白了,遇事先擺正自己的位置,然後再將要全力以赴的事情做好,活在當下,壹步壹個腳印,這或許就是壹種提升。

篇五《遇見未知的自己》初中讀後感

我想推薦的這本書,是作家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看完這本書,就好像上了壹堂精彩紛呈的身心靈修行課,醍醐灌頂;又好像是練完壹次高難度的瑜伽,酣暢淋漓。這本書其實是作者自身經歷的壹種影射,她用主人公的故事暗示了自己的蛻變過程,在這過程中領悟與透析人生,看似受高人指點,實際上她完全依靠自己,實現與自己的心靈對話,最終找回那個陌生又熟悉的自我。

 書中分享了幾個有趣的實驗,***同說明了壹個道理——吸引力法則。壹個人充滿快樂、充滿正能量,那麽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鳴,被吸引過來。同樣,壹個人如果總是帶著悲觀、帶著憤世嫉俗的負能量,那麽經常有倒黴的事情發生他身上也就不足為奇了。

 那麽我們應該怎樣去召喚好的事情呢?首先總結壹下我們內心追求的是什麽,或者說這世界上大多數人追求的是什麽?無非就是追求快樂、幸福、健康、美麗、金錢、權力等等,但是這些快樂是建立在外在基礎上的,比如老年人追求身體健康,生病了就不快樂了;男人追求事業有成,壹事無成就不快樂了;女人追求幸福的婚姻,離婚就不快樂了。全世界的人都在追求快樂,都追求到了嗎,為什麽真正快樂的人那麽少?書中有句話:我們人類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我們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和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比如前面說的那些人。

 那麽我們到底追求什麽呢?書中用3個詞概括出來:愛、喜悅、和平(擁有愛、喜悅、和平的“真我”)。這裏的愛不是狹隘的愛情,而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愛。這裏的喜悅不同於快樂,喜悅是從內心油然而生的,由內而外散發出來,不依附於任何事物,不會因為外在事物的缺失而消失。

 那怎樣去追求“愛、喜悅、和平”呢,以“真我”為圓心,往外不停的畫同心圓,壹層壹層往外,分別代表身體、情緒、思想、身份認知等等。

 同心圓的第壹層代表身體,不同於我們的思想,思想通常都在過去或者未來,但身體和呼吸永遠是在當下的,是最直接的,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與身體對話,傾聽身體發出的信息。任何能讓妳專心壹致、活在當下的運動都可以幫助妳與身體建立聯結。比如跑步、快走、遊泳、太極、瑜伽等等,不喜歡運動的朋友,可以嘗試最簡單的靜坐冥想,采用腹式呼吸法,來聯結自己的身體和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