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壹念是什麽意思

壹念是什麽意思

有五種解釋: 時間單位  乃指極短之時間單位,或作瞬間,或指某壹事甫成就之片刻。如仁王般 若經卷上(大八·八二六上):‘九十剎那為壹念,壹念中,壹剎那經九百生滅;乃至色,壹切法亦如是。’往生論註卷上(大四○·八三四下):‘百壹生滅名壹剎那,六十剎那名為壹念。’或謂‘二十念名為壹瞬,二十瞬名為壹彈指。’皆泛指極短促之時間。又發起壹個意念之間,稱為壹念頃或壹發意頃。[摩訶僧祇律卷十七、大智度論卷三十八、華嚴經探玄記卷十八] 指壹次之念  梵語eka-citta。念為思念之意,壹般有‘心念’、‘觀念’(觀想法性之理、佛之相好、時節因緣與眾生之素質能力)、‘稱念’等名詞。凈土宗將‘念’解為‘稱念’,故以壹念配合壹聲佛號,稱名壹句即謂壹念。無量壽經卷下(大壹二·二七九上):‘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壹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無量壽經鈔卷六] 其他  (三)指三千性相所圓具之壹念心。此乃天臺宗所立。謂心具足壹切,即稱壹念。[摩訶止觀卷五上](參閱‘壹念三千’49) (四)壹念相應。依據與剎那壹念相應之智慧,而頓時開悟,稱為壹念相應。大乘起信論等謂,本覺與始覺相應,而理智冥合之無念之念,即是壹念。[大般若經卷三九三] (五)與其他語句連用者有‘壹念信解’。乃壹次聽聞佛法即告開悟之謂;念壹聲阿彌陀佛,稱為‘行之壹念’;對阿彌陀佛生起信心之剎那,稱為‘信之壹念’;於其時,決定往生凈土之因,故稱‘壹念業成’;不拘壹遍或十遍地稱念阿彌陀佛,以成往生凈土之因,稱為‘壹念十念’。此外,有關壹念稱名念佛之成語甚多,如超乎思想之境界,稱為‘壹念不生’,歸依佛法而生信服之心,稱為‘壹念隨喜’。[法華經分別功德品] 編輯本段術語  其說有二: 極短促之時刻也  文句八上曰:‘壹念時節極促也。’教行信證文類三末曰:‘壹念者斯顯信樂開發時克之極促。’觀無量壽經曰:‘如壹念頃,即生彼國七寶池中。’然其時限,諸說不同。仁王般若經上曰:‘九十剎那為壹念,壹念中之壹剎那,經九百生滅。’往生論註上曰:‘百壹生滅名為壹剎那,六十剎那名為壹念。’摩訶僧祇律十七,則謂‘二十念名為壹瞬頃,二十瞬名為壹彈指,二十彈指名為壹羅豫,二十羅豫名為壹須臾,日極長時,有十八須臾,夜極短時,有十二須臾,夜極長時,有十八須臾,日極短時,有十二須臾。’此即壹晝夜為三十須臾,壹須臾二十分為壹羅豫,壹羅豫二十分為壹彈指,壹彈指二十分為壹瞬,壹瞬二十分即為壹念之說也。又大智度論三十,引經論謂‘壹彈指頃有六十念。’華嚴探玄記十八,謂‘剎那茲雲念頃,壹彈指頃有六十剎那。’此二說可為同意。彼翻譯名義集五,謂‘剎那毗曇翻為壹念’者,亦即以壹念與壹剎那解為同義也。 思念對境壹次也  其義亦多。如天臺,以陰妄剎那之心名為壹念。又或以本覺靈知之自性,謂為壹念。凈土門諸派,以古來壹念多念之論盛行,隨而壹念之解,其說不壹,如日本幸西氏,稱彌陀果體所成就之佛智,謂為壹念,所謂‘壹乘即弘願,弘願即佛智,佛智即壹念’是也。如日本親鸞氏,以聞名信喜之心,名為壹念,教行信證六,所謂‘壹念雲者,信心無二心,故曰壹念,是名為壹心。’是也。又依選擇集上,則謂‘念與聲是壹。’其證則引觀經下品下生‘使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論十念即為十聲。故誦經謂之念經。誦法華謂之念法華。稱佛名謂之念佛。凡念字之義,雖通於觀念稱念,而彌陀之本願為稱念,故壹念十念之念,即指稱佛之聲也。按義寂之無量壽經疏曰:‘此言念者,謂稱南無阿彌陀佛。經此六字頃,名壹念。’同疏壹曰:‘言壹念者,以事究竟為壹念,非唯生滅剎那等。’無量壽經上曰:‘乃至十念。’同下曰:‘乃至壹念。’即壹念十念之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