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情況
2011 年 9 月 17 日 14 時 10 分,西安市灞橋區席王街道辦事處石家道村白鹿塬北坡發生山體滑坡,造成 32 人死亡,5 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 800 萬元。
圖 1 西安市灞橋區 “9·17”滑坡全貌
2 區域地質環境條件與成因趨勢分析
2. 1 區域地質環境條件
西安市灞橋區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 11. 3 ~13. 7℃之間,年平均降水量 584. 9mm,7 ~9 月前後雨量集中,常出現秋淋。區內黃土臺塬區,因特殊的地質地形地貌條件,在雨季常出現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且降雨強度與地質災害發生成正比關系。
灞橋區位於西安市東郊,處於渭河斷陷谷地關中盆地的中部地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地形高低懸殊,東部洪慶塬黃土臺塬,南部為白鹿塬黃土臺塬,西部是龍首塬,北部為灞河、渭河沖積平原。區內地貌以沖洪積河谷階地為主,次為黃土臺塬,東部為低山丘陵區
滑坡地處灞河左岸 (西岸)白鹿塬北坡,坡體坡角 50° ~70°,植被發育,局部有農田。滑坡組成物質上部為馬蘭黃土,土質疏松,下部為離石黃土,中間夾多層古土壤。
2. 2 災害地質體特征
滑坡體位於西安市灞橋區席王街道辦事處石家道村白鹿塬北坡,滑坡體主堆積區長180m、寬230m,平均厚度6m,最大厚度10m,總滑動量約 24. 8 萬 m3(圖 2)。滑坡體滑動320m,沖毀奇安雁塔陶瓷公司部分廠房與宿舍,造成32 人死亡、5 人受傷。
圖 2 西安市灞橋區 “9·17”滑坡剖面圖
2. 3 成因分析與趨勢判斷
該滑坡成因主要有以下 3 點:
第壹,地層巖性。該滑坡位於黃土塬邊,滑坡體上部為馬蘭黃土,土質疏松,下部為離石黃土,中間夾多層古土壤。黃土塬地形高陡,垂直節理發育,易於雨水滲入,而古土壤土質致密,具有隔水作用,形成易滑地質結構。在強降雨作用下,黃土體易於在黃土與古土壤界面產生失穩滑動。
第二,原廢棄舊磚廠切坡取土。西安瑞豐空心磚廠前身為 1965 年建成的西安市機瓦廠,1965 ~1996 年間由於切坡取土,形成坡度達 50° ~70°的高陡邊坡,穩定性差,易於產生滑坡。據 2011 年 4 月國土資源第二次土地調查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解譯及現場查證,該處植被發育,未見有近期人工切坡等擾動跡象 (圖 3)。
第三,持續降雨。據氣象資料,9 月1 日至17 日該區域累計降雨量達284. 5mm,據多年統計,本次僅半個月降雨量就是該區同期月均降雨量的近 3 倍 (多年月均降雨量為 95. 2mm)。由此推斷降雨誘發滑坡發生。
發展趨勢: 滑坡後緣及兩側較陡,目前降雨仍在持續,具有發生再次滑塌的可能。滑坡後緣及兩側較陡坡體均處於不穩定狀態。
3 應急響應與處置措施
2011 年 9 月 17 日 14 時 10 分,西安市灞橋區席王街道辦事處石家道村白鹿塬北坡發生山體滑坡,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陜西省國土資源廳、陜西省地質調查院立即組成應急調查組趕赴現場,會同西安市國土資源局、市地質環境監測站進行實地險情排查、災害成因及其周圍環境調查,開展 24 小時實時監測災情應急監測,嚴防次生災害的發生。
4 經驗與啟示
加強受黃土高陡斜坡影響單位企業、村民住戶的排查工作,加強監測和巡查,壹旦發現地質災害隱患,及時采取措施,避免人員傷亡、減少財產損失。
今後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應吸取本次黃土滑坡災害教訓,進壹步加強地質環境安全保障,避開危險斜坡地帶; 尤其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必須開展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及相關研究工作。
(本節基礎資料由陜西省國土資源廳提供 責任編輯 魏雲傑)
圖 3 2011 年 4 月國土資源第二次土地調查衛星遙感影像圖(後緣陡坡植被發育未見明顯擾動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