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瑯琊”的讀音是什麽?

“瑯琊”的讀音是什麽?

讀音:láng yá

詳解

1.邑名。即瑯琊邑,在今山東省青島市東南海濱[1]?①《孟子·梁惠王下》:"吾欲觀於轉附朝儛,遵海而南,放於瑯邪。"②《史記·秦始皇本紀》:"南登瑯邪,大樂之,留三月。"③《史記·孝武本紀》:"浮江,自尋陽出樅陽,過彭蠡,祀其名山川。北至瑯邪,並海上。"

2.指秦始皇時於瑯玡山上所建之瑯邪臺《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東陼鉅海,南有瑯邪。"郭璞 註引?張揖?曰:"瑯邪,臺名也,在渤海間。"

3.指秦瑯琊刻石金松岑《文學觀》:"碑之《泰山》、《之罘》、《瑯琊》、《會稽》;詞賦之《連珠》、《七發》是也。"

4.山名。在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南。西晉伐吳, 瑯邪王司馬伷曾率兵駐此,得名①[宋]歐陽修《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邪 也。"②[清]黃景仁《曉過滁州》詩:"最高知瑯琊,翠色披滿襟。"

5.山東省臨沂市舊稱。臨沂,山東省地級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地近黃海,東連日照,西接棗莊、濟寧、泰安,北靠淄博、濰坊,南鄰江蘇。地處長三角經濟圈與環渤海經濟圈結合點、魯南臨港產業帶、海洋產業聯動發展示範基地、東隴海國家級重點開發區域和山東西部經濟隆起帶的疊加區域。

文字探源

瑯:láng

1.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壹玉部

瑯玕,似珠者。從玉良聲。魯當切。

2.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註》:

瑯玕,逗(表示停頓,不讀),似珠者。

尚書:璆琳瑯玕。鄭註曰:瑯玕,珠也。王充論衡曰:璆琳瑯玕,土地所生,真玉珠也。魚蚌之珠,與禹貢瑯玕皆真珠也。本草經:青瑯玕。陶貞白謂,即蜀都賦之青珠。而某氏註尚書,郭註爾雅、山海經皆曰:瑯玕,石似珠。玉裁按,出於蚌者為珠,則出於地中者為似珠,似珠亦非人為之。故鄭、王謂之真珠也。

從王。良聲。魯當切。十部。

邪:yá

1.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六邑部

瑯邪郡。從邑牙聲。以遮切。

2.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註》:

瑯邪郡也。謂瑯邪郡之字如此作也。

前誌曰:瑯邪郡,秦置,屬徐州。後誌曰:瑯邪國,屬徐州刺史部。許從前漢之制,故曰郡。前誌:郡領東武等五十壹縣,今山東兗州府東境,沂州府及青州府南境,莒州,萊州府南境,膠州壹帶皆是其地。今兗州府諸城縣縣東南百四十裏有故瑯邪城。古齊瑯邪邑也。其地有瑯邪山。管子、齊桓公將東遊,南至瑯邪。孟子、齊景公欲遵(沿著)海而南,放於瑯邪。蘇秦說齊宣王曰:齊南有泰山,東有瑯邪。史記:秦始皇屢並海至瑯邪。子虛賦曰:齊東陼巨海,南有瑯邪, 皆謂今諸城縣。山海經雲:瑯邪臺在渤海郡閑。非也。趙岐曰:瑯邪,齊東南境上邑。越書:勾踐即滅吳,欲霸中國,徙都瑯邪,立觀臺於山上,周七裏,以望東海。

始皇立瑯邪郡,為三十六郡之壹。而漢因之。尋周時瑯邪之名未知何解。許君以其字從邑。傅合郡名為釋耳。九經字樣曰: 郎邪,郡名。郎,良也。邪,道也。以地居鄒魯,人有善道,故為郡名。今經典玉旁作良者訛。未知其說所出。古書無作郎者,且瑯邪齊地,非鄒魯地。

邪,古書用為衺正字。又用為辭助。如乾坤其易之門邪,乾坤其易之缊邪,是也。

今人文字,邪為疑辭,"也"為決辭,古書則多不分別。如子張問十世可知也,當作邪是也。又邪、也二字古多兩句並用者。如龔遂傳:今欲使臣勝之邪,將安之也。韓愈文: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皆也與邪同。

從邑牙聲。以遮切。古音在五部。按漢碑瑯邪字或加玉旁。俗字也。近人隸書從耳作耶。由牙耳相似。臧三牙或作臧三耳。

文字探源

瑯:láng

1.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壹玉部

瑯玕,似珠者。從玉良聲。魯當切。

2.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註》:

瑯玕,逗(表示停頓,不讀),似珠者。

尚書:璆琳瑯玕。鄭註曰:瑯玕,珠也。王充論衡曰:璆琳瑯玕,土地所生,真玉珠也。魚蚌之珠,與禹貢瑯玕皆真珠也。本草經:青瑯玕。陶貞白謂,即蜀都賦之青珠。而某氏註尚書,郭註爾雅、山海經皆曰:瑯玕,石似珠。玉裁按,出於蚌者為珠,則出於地中者為似珠,似珠亦非人為之。故鄭、王謂之真珠也。

從王。良聲。魯當切。十部。

邪:yá

1.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六邑部

瑯邪郡。從邑牙聲。以遮切。

2.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註》:

瑯邪郡也。謂瑯邪郡之字如此作也。

前誌曰:瑯邪郡,秦置,屬徐州。後誌曰:瑯邪國,屬徐州刺史部。許從前漢之制,故曰郡。前誌:郡領東武等五十壹縣,今山東兗州府東境,沂州府及青州府南境,莒州,萊州府南境,膠州壹帶皆是其地。今兗州府諸城縣縣東南百四十裏有故瑯邪城。古齊瑯邪邑也。其地有瑯邪山。管子、齊桓公將東遊,南至瑯邪。孟子、齊景公欲遵(沿著)海而南,放於瑯邪。蘇秦說齊宣王曰:齊南有泰山,東有瑯邪。史記:秦始皇屢並海至瑯邪。子虛賦曰:齊東陼巨海,南有瑯邪, 皆謂今諸城縣。山海經雲:瑯邪臺在渤海郡閑。非也。趙岐曰:瑯邪,齊東南境上邑。越書:勾踐即滅吳,欲霸中國,徙都瑯邪,立觀臺於山上,周七裏,以望東海。

始皇立瑯邪郡,為三十六郡之壹。而漢因之。尋周時瑯邪之名未知何解。許君以其字從邑。傅合郡名為釋耳。九經字樣曰: 郎邪,郡名。郎,良也。邪,道也。以地居鄒魯,人有善道,故為郡名。今經典玉旁作良者訛。未知其說所出。古書無作郎者,且瑯邪齊地,非鄒魯地。

邪,古書用為衺正字。又用為辭助。如乾坤其易之門邪,乾坤其易之缊邪,是也。

今人文字,邪為疑辭,"也"為決辭,古書則多不分別。如子張問十世可知也,當作邪是也。又邪、也二字古多兩句並用者。如龔遂傳:今欲使臣勝之邪,將安之也。韓愈文: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皆也與邪同。

從邑牙聲。以遮切。古音在五部。按漢碑瑯邪字或加玉旁。俗字也。近人隸書從耳作耶。由牙耳相似。臧三牙或作臧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