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濕潤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無霜期長、冰凍期短。壹年中,夏冬季長、春秋季短,冬冷夏熱、秋爽春寒,春夏多雨、秋冬幹燥。平均氣溫懸殊,春季平均氣溫 17.5℃,夏季平均氣溫 28.2℃, 秋季平均氣溫 20.9℃,冬季平均氣溫 6.3℃。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型氣候。
全市***有38個民族,漢族人口占99%以上。少數民族均為散居性質,人口回族最多。 全市除定居港澳臺人員外,海外僑胞、外籍華人分布在五大洲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人數較多的有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菲律賓等。
南昌市有著悠久的歷史文明。建城2200年來,壹直都是府、州、省、道治所,歷代冠蓋雲集、車馬如流、樓臺相望,素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美譽。1927年8月1日,震驚中外的“八壹”南昌起義,寫下了中國現代史上最為輝煌的壹頁,南昌成為“軍旗升起的地方”,“英雄城”彪炳史冊而馳名天下。古老的名勝交融於奇妙的自然風光之中,秀麗的山水裝點著江南文化古城的獨特風貌,構成南昌特有的旅遊資源。南昌市東有京東、瑤湖水上娛樂區,南有青雲譜“八大山人”紀念館文化遊覽區,西有梅嶺、夢山度假、宗教旅遊區,北有鄱陽湖、南磯山、象山候鳥觀賞區。名列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滕王閣”聳立在贛江之濱,再現“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的壯麗景觀。有“八壹南昌起義總指揮部”和位於伏虎山絕壁飛瀑間的洪崖丹井、享有“小廬山”之譽的西山梅嶺及古柏蒼翠的西山萬壽宮、金光燦爛的“繩金塔”等國家和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0多處。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另外,百花洲、蘇圃、蘇堤等有中國園林之美,又有水陸花木之勝;水上觀音亭、孺子亭、佑民寺等是名噪壹時,吸引了大批海內外遊客。
當人類走到了送走壹個百年世紀,迎來又壹個千年文明的重要時刻,古郡南昌經過50多年的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來的發展,煥發出青春活力,展現出輝煌前景。從 1978年到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遞增12%左右,提前七年實現了翻兩番目標。特別是“八五”期間,南昌經濟又上新臺階,提前壹年完成“八五”計劃,國內生產總值年均遞增 16.1%。 2000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為 435.10 億元。其中第壹產業 46.05 億元,第二產業 205.28 億元,第三產業 183.77 億元。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同世界各地的交往與合作日益密切,先後與日本高松市、 青森縣東北町以及墨西哥托盧卡市和芬蘭瓦·托市結為友好城市,同日本、韓國、美國、德國、意大利及東南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經貿合作。1992年國務院批準南昌為內陸重點開放城市,享受同沿海特區同等的優惠政策,國內外、省內外經濟市場全面拓展,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開放格局。“八五”期間,南昌對外開放程度迅速提高。市政府不失時機地制定了招商引資各項優惠政策,切實保障外商、外資企業的壹切合法權益。
城市建設發展迅速,基礎設施齊全,交通發達便捷。昌北、京東新區初具雛型,“壹江兩岸”格局開始形成。浙贛、皖贛、向九、向樂等鐵路幹線穿城而過,尤其是京九線縱貫全市並與浙贛線交匯,成為內地連接港澳、西部地區連接東部沿海的大通道,南昌承東啟西的大區位優勢更為突出。1999年,南昌鐵路局率先購入三列國內最新型機動車組,同時鐵道部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開發的“電子引航員”IC卡“黑匣子”於5月份首次在路局各機務段試用,進壹步提高了南昌鐵路運輸的現代化水平。 公路四通八達, 105、320、316等三條國道在南昌交匯,直貫湘、鄂、皖、浙、閩、粵等鄰省而與全國聯網。境內公路網絡直達所轄郊縣全部鄉村。全國最長的雙層立體分流兩用橋枛“南昌大橋”以及新“八壹大橋”、新火車站和老福山、壇子口、銀三角立交橋的竣工,極大地改善了交通環境。 水路經贛江入長江出東海。空運有直達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福州、廈門、南京、西安、海口、昆明等城市的始發航線和中轉航線34條,民航運輸年起飛9330架次。京九鐵路、浙贛復線、國際性現代化昌北樂化機場的通車、通航,使南昌成為全國重要的綜合性交通樞紐。城市交通立交化,城區綠化率33.1%,氣化率25.5%,日供水量103萬噸。全市電話交換機總容量83.75萬門,長途自動交換機容量5萬路端,模擬蜂窩移動通訊交換機容量6萬戶,數字蜂窩移動通訊交換機容量15萬戶。城市年供電量1.27億度,配電系統供電可靠率99.76%。1998年,啟動實施“壹江兩岸” 道路防洪系列、朝陽汙水處理廠、孺子路綜合改造等工程項目68個,累計完成工作量42272.78萬元。
歷史性的機遇,跨世紀的召喚,絢麗的前景和光輝的藍圖,激勵著勤勞智慧的南昌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熱情和信心投入建設花園城市的偉大事業中。到 2010年力爭國內生產總值比 2000年翻1.5番,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 2000年翻 1.5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主要經濟發展指標在全國的位次前移,把南昌建成“開放型、多功能,高效益、強輻射”的中心城市。
為達到上述目標,實施五項戰略舉措:
1、以京九鐵路貫通為契機,在現有經濟格局上,突破行政區劃,在更高的層次、更大的範圍拓展生產力布局,發展相對集中、規模較大、各具特色的若幹產業區和產業帶。
2、進壹步優化農業,主攻工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繁榮以商貿為重點的第三產業,形成農業優、工業強、三產興的產業協調發展新格局。
3、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探索建立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和營運體系,全面提高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4、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註重社會發展,努力實現經濟與社會相互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5、以塑造文明省會城市形象為目標,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到新水平。
南昌,這座具有兩千多年燦爛歷史文化的古城和舉世聞名的“英雄城”,必將以壹個繁榮、富裕、文明的嶄新風貌在新的世紀裏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