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義和團運動時間

義和團運動時間

太平天國運動時間是1851年—1864年,義和團運動的時間是1899年秋—1900年9月7日,戊戌變法時間是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

1、太平天國運動

1851年的1月11日,太平天國在廣西金田村起義。在廣西轉戰了近壹年半時間後進入湖南。入湘後的太平軍,如蛟龍入海,所向披靡,連克永明、益陽、嶽陽、武昌。從武昌出發進軍金陵,經安徽、江西,直抵金陵,勢如破竹。

然而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其農民起義固有的矛盾與弱點,就充分地暴露了出來。領袖們當初滿懷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處處均勻,人人飽暖”的大同世界理想。然而,他們在取得階段性勝利後,隨著權力的不斷膨脹,經濟地位發生變化,開始由廣大農民利益的代表向封建統治者的方向轉化。

領導層大搞封建等級制,安於享樂,追求奢華的生活,鉤心鬥角,爭權奪利,釀成內訌悲劇。太平天國走入了封建腐朽統治的死胡同,某些方面與封建王朝相比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由內因起決定作用的,領導層的腐敗與內訌,是導致太平天國政權滅亡的重要原因,給後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教訓。

2、義和團運動

義和團運動(1899年秋—1900年9月7日)是19世紀末中國發生的壹場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農民運動。這壹運動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沈重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治,加速了它的滅亡。

“義和團運動”在本質上反映了晚清保守派階層的訴求,是保守派貴族偽裝民意、煽動民憤、蠱惑民心、挑動民粹的結果。使得求真務實的現代科學在中國的傳播受到巨大挫折,並點燃了“民粹民族主義”的烈焰,使其燃燒至今。

義和團運動帶有鮮明的反科學、反理性的反智主義傾向,它與中國歷朝歷代農民起義主張反智的精神傳統壹脈相承。

3、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是晚清時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擴展資料

這三次清朝末期的運動革命都是為了抵抗外國侵略者所作出的愛國運動,其中義和團和太平天國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雖然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都轟轟烈烈,但中國依然是封建社會。 他們提不出壹個切實的革命綱領,廣大將士參加革命目的不明確,大多是迫於生計,希望改變貧窮的經濟地位。

而戊戌變法是壹次具有愛國救亡意義的變法維新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壹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壹次思想啟蒙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對社會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但戊戌變法失敗原因還是因為封建統治階級的打壓。

百度百科-太平天國運動

百度百科-義和團運動

百度百科-戊戌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