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心中,三國時代只有壹個,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歷史上不僅有漢末三國時代,還存在著其他七個三國時代。
第壹個:曹魏、蜀漢、東吳(公元220年——公元263年)
漢末三國是最早的三國時代,分別是魏、蜀、吳三國。三國形成與公元220年,但實際上從公元214年劉備入益州就已經形成。三國之中,以曹魏的實力最為強大,三分天下有其二,蜀漢、東吳兩國實力加起來也趕不上魏國,但由於蜀漢、東吳也是人才濟濟、地理險要,才形成了40多年的三國鼎立。曹魏在公元263年滅掉了蜀國,結束了三國時代,兩年後即被司馬氏的晉朝取代。晉朝在公元280年滅掉了東吳,完成了統壹。然而晉朝的統壹沒有延續多久,就又出現了新的三國時代。
第二個:成漢、晉朝、漢趙(前趙)(公元306年——公元319年)
西晉統壹僅十年後就爆發了“八王之亂”,由此西晉走向衰弱。公元306年,巴氐人李雄在成都稱帝,建立成國,即成漢;公元308年,匈奴人劉淵在左國城稱帝,國號為“漢”,即漢趙。新興的成漢、漢趙與原有的晉朝呈現了三足鼎立局面。可能會有人說還有代國和前涼,然而這兩個國家當時都只是晉朝所封的王,名義上還是屬於晉朝。至於仇池國,實力弱小,不能影響其他國家爭霸。這壹鼎立局面並未持續太長時間。公元319年,前趙大將石勒發動叛亂,建立後趙,三國局面被打破。
第三個:後趙、成漢、東晉(公元329年——公元349年)
北方經歷了十年的戰爭,石勒終於滅掉了前趙,後趙統壹了中原地區。成漢奪取了南中地區。這壹時期呈現的是後趙、成漢、東晉三足鼎立局面,持續了20年。其他還有東晉諸侯國前涼、代國、前燕三國。公元347年,東晉桓溫大舉伐成漢,盡滅其國,兩年後成漢殘余勢力被消滅,三國鼎立局面也正式被打破。後趙也在公元351年覆滅,北方出現前燕、前秦、冉魏、段齊等割據勢力。
第四個:前秦、前燕、東晉(公元352年——公元370年)
公元352年,冉魏滅亡。苻健在長安稱帝,建立前秦;慕容儁拋棄東晉封的燕王,在中山稱帝,建立前燕。新興的兩國與壹直存在的東晉又出現了三國局面,持續18年。這壹局面在公元370年被打破,苻堅攻破鄴城,覆滅前燕,由此開始了東晉、前秦南北對峙局面。隨後前秦滅代國、前涼,統壹北方,並吞並東晉蜀地,看起來似乎大有壹統天下之勢。但隨著淝水之戰的失敗,前秦統壹之夢玉碎,北方再次陷入混亂局面。
第五個:西魏(北周)、東魏(北齊)、蕭梁(南陳)(公元535年——公元577年)
東晉十六國的局面被劉宋、北魏結束。南北朝時代來臨。南北對峙局面壹直持續到公元534年。公元534年,北魏分裂。隨即出現由高氏控制的東魏和宇文氏控制的西魏,南邊則是蕭梁。公元550年,高氏取代東魏,建立北齊;公元557年,宇文氏取代西魏,建立北周,陳霸先取代蕭梁,建立南陳。這壹局面持續42年之久。公元577年,北周吞並北齊,北周、南陳對峙。公元581年,楊堅篡周建隋,公元589年,隋朝滅掉南陳,統壹全國。在二十多年後,壹個偉大的朝代出現,成為中國古代的第二個封建時代巔峰。
第六個:北宋、遼、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115年)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稱帝,建立契丹國;公元960年,趙匡胤篡周建宋,北宋成立;公元1038年,夏州節度使李元昊李元昊稱帝,建立西夏。北宋、遼、西夏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在這三國之中,遼國和北宋實力強大,西夏則成為兩國制衡實力的平衡器。這壹局面直到公元1115年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才被打破,隨後金國與北宋聯合滅掉遼國。公元1127年,金國滅掉遼國之後大軍南下,滅掉了外強中幹的北宋。
第七個:南宋、西夏、金國(公元1127年——公元1227年)
北宋滅亡後,宗室康王趙構在南京建立南宋,隨後遷都臨安;西夏對金國稱臣。南宋、西夏、金國三足鼎立。南宋和金國在初期戰亂不休,南宋想光復故土,金國想統壹天下,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現彼此不能吞並對方。於公元1141年,金、宋兩國在紹興達成和議,三國之間出現了巧妙的平衡。但在金國的疆域之中,卻有壹股洪荒之力在不斷壯大,數十年後將席卷整個亞歐大陸。
第八個:蒙古、金、南宋(公元1227年——公元12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