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教育部要求,實行學校負責,招辦監督體制,公平、公正地按考生德智體三方面擇優錄取。
(2)按照考生報考我院的專業誌願先後順序擇優錄取。即首先按招生計劃擇優錄取第壹誌願,直至計劃完成。在該專業第壹誌願計劃未完成的情況下錄取第二誌願者,若仍未完成再錄取第三誌願者。
(3)按國家教育部規定,考生所報我院專業若屬所在省統考範圍內的專業,則須參加省統考,統考合格後方能參加我院組織的專業考試。
(4)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以下對文化課分數要求:以總分滿分750分,單科滿分150分計)
①我院是教育部批準的自主劃定文化課錄取最低控制線的院校之壹,報考我院的全國考生均按我院劃定的文化課最低控制線進行錄取(對於不分文理科的省份,則按文科線執行)。我院將參考浙江省的藝術類本科分數線自主劃定文化課錄取最低控制線。
②單科要求:美術學(史論)、美術學(視覺文化與藝術管理)專業:語文單科分數線為100分、外語單科分數線為90分;繪畫(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書法學(書法與篆刻、書法學與教育)專業:語文單科分數線為85分,外語單科分數線為70分;其他專業(類):語文單科分數線為85分、外語單科分數線為75分。
③專業考試成績總分排名按從高到低順序在各專業計劃數20%內(含20%,人數小數點位四舍五入)的考生(詳見附表1),文化課成績總分達到我院劃定的最低控制線,並且單科成績滿足上述第(4)項的第②點最低分數線要求,即予錄取;文化課成績總分排名按從高到低順序在各專業計劃數5%內(含5%,人數小數點位四舍五入)的考生(詳見附表2),並且單科成績滿足上述第(4)項的第②點最低分數線要求,專業合格即予錄取;錄取時,當文化總分排名並列時,分別以外語成績、語文成績、數學成績次序,單科高者優先。
對其他考生,按綜合分排名,擇優錄取,各專業綜合分計算辦法具體為:
a、[專業代號10]藝術設計學專業:
專業總分÷專業滿分×30 +文化總分÷文化滿分×70
b、[專業代號07]書法學與教育專業和[專業代號14]建築學類(5年制)專業:
專業總分÷專業滿分×50 +文化總分÷文化滿分×50
c、其他各專業(類):
專業總分÷專業滿分×60 +文化總分÷文化滿分×40
④美術學(史論)、美術學(視覺文化與藝術管理)專業:文化課總分達到我院劃定的理論類專業文化分數線,並且單科成績滿足上述第(4)項的第②點最低分數線要求,按文化課成績總分排名,擇優錄取。
⑤專業考試成績在各專業(類)名列前茅者(專業招生計劃總人數少於等於15人的,1個名額;招生計劃人數超過15人的,每15人有1個名額,以此類推。詳見附表3),文化課單科語文或外語的其中壹門分數線可降低10分,文化總分線可降低10分。
⑥錄取時,當綜合分排名並列時,專業課成績高者優先錄取。
8.研究生該怎麽讀
(壹)選擇自己的問題取向,學會創新
妳壹旦是研究生,妳就已經進入另壹個階段,不只是要完全樂在其中,更要從而接受各種有趣的知識,進入制造知識的階段,也就是說妳的論文應該有所創新。由接受知識到創造知識,是身為壹個研究生最大的特色,不僅如此,還要認識到自己不再是個容器,等著老師把某些東西倒在茶杯裏,而是要開始逐步發展和開發自己。做為研究生不再是對於各種新奇的課照單全收,而是要重視問題取向的安排,就是在碩士或博士的階段裏面,所有的精力、所有修課以及讀的書裏面都應該要有壹個關註的焦點,而不能像大學那般漫無目標。大學生時代是因為妳要盡量開創自己接受任何東西,但是到了碩士生和博士生,有壹個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完成論文,那篇論文是妳個人所有武功的總集合,所以這時候必須要有個問題取向的學習。
(二)嘗試跨領域研究,主動學習
提出壹個重要的問題,跨越壹個重要的領域,將決定妳未來的成敗。我也在臺大和清華教了十幾年的課,我常常跟學生講,選對壹個領域和選對壹個問題是成敗的關鍵,而妳自己本身必須是帶著問題來探究無限的學問世界,因為妳不再像大學時代壹樣泛濫無所歸。所以這段時間內,必須選定壹個有興趣與關註的主題為出發點,來探究這些知識,產生有機的循環。由於妳是自發性的對這個問題產生好奇和興趣,所以妳的態度和大學部的學生是截然不同的,妳慢慢從被動的接受者變成是壹個主動的探索者,並學會悠遊在這學術的領域。
我舉壹個例子,我們的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先生,得了諾貝爾獎。他曾經在中研院的周報寫過幾篇文章,在他的言論集裏面,或許各位也可以看到,他反復提到他的故事。他是因為讀了壹個叫做馬亨教授的教科書而去美國柏克萊大學念書,去了以後才發現,這個老師只給他壹張支票,跟他說妳要花錢妳盡量用,但是從來不教他任何東西。可是隔壁那個教授,老師教很多,而且每天學生都是跟著老師學習。他有壹次就跟那個老師抱怨:“那妳為什麽不教我點東西呢?”那個老師就說:“如果我知道結果,那我要妳來這邊念書做什麽?我就是因為不知道,所以要我們***同探索壹個問題、壹個未知的領域。”他說其實這兩種教法都有用處,但是他自己從這個什麽都不教他,永遠碰到他只問他“有沒有什麽新發現”的老師身上,得到很大的成長。所以這兩方面都各自蘊含深層的道理,沒有所謂的好壞,但是最好的方式就是將這兩個方式結合起來。我為什麽講這個故事呢?就是強調在這個階段,學習是壹種“self-help”,並且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self-help”,而不能再像大學時代般,都是純粹用聽的,這個階段的學習要基於對研究問題的好奇和興趣,要帶著壹顆熱忱的心來探索這個領域。
然而研究生另外壹個重要的階段就是
Learn how to learn
,不只是學習而已,而是學習如何學習,不再是要去買壹件很漂亮的衣服,而是要學習拿起那壹根針,學會繡出壹件漂亮的衣服,慢慢學習把目標放在壹個標準上,而這壹個標準就是妳將來要完成碩士或博士論文。如果妳到西方壹流的大學去讀書,妳會覺得我這壹篇論文可能要和全世界做同壹個問題的人相比較。我想即使在非壹流大學也應該要有這樣的心情,妳的標準不能單單只是放在旁邊幾個人而已,而應該是要放在領域的普遍人裏面。妳這篇文章要有新的東西,才算達到的標準,也才符合到我們剛剛講到那張拉丁文的博士證書上面所講的,有所貢獻與創新。
身為老師妳要怎麽訓練研究生。我認為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訓練,哪怕是自然科學的訓練,到研究生階段應該更像師徒制,所以來自個人和老師、個人和同儕間密切的互動和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跟大學部坐在那邊單純聽課,聽完就走人是不壹樣的,相較之下妳的生活應該要和妳所追求的知識與解答相結合,並且妳往後的生活應該或多或少都和這個探索有相關。
(壹)善用與老師的夥伴關系,不斷Research我常說英文research這個字非常有意義,
search是尋找,而research是再尋找,所以每個人都要research
,不斷的壹遍壹遍再尋找,並進而使妳的生活和學習成為壹體。中國近代兵學大師蔣百裏在他的兵學書中曾說:“生活條件要跟戰鬥條件壹致,近代歐洲凡生活與戰鬥條件壹致者強,凡生活與戰鬥條件不壹致者弱。”我就是藉由這個來說明研究生的生活,妳的生活條件與妳的戰鬥條件要壹致,妳的生活是跟著老師與同學***同成長的,當中妳所聽到的每壹句話,都可能帶給妳無限的啟發。
回想當時我在美國念書的研究生生活,只要隨便在樓梯口碰到任何壹個人,他都有辦法幫忙解答妳語言上的困難,不管是英文、拉丁文、德文、希臘文……
所以能幫助解決問題的不單只是妳的老師,還包括所有同學以及學習團體。妳的學習是跟生活合在壹起的。當我看到有學生呈現被動或是懈怠的時候,我就會用毛澤東的“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來跟他講:“作研究生不是請客吃飯。”
(二)藉由大量閱讀和老師提點,進入研究領域
怎樣進入壹個領域最好,我個人覺得只有兩條路,其中壹條就是讓他不停地念書、不停地報告,這是進入壹個陌生的領域最快,又最方便的方法,到最後不知不覺學生就會知道這個領域有些什麽,我們在不停念書的時候常常可能會沈溺在細節裏不能自拔,進而失去全景,導致見樹不見林,或是被那幾句英文困住,而忘記全局在講什麽。藉由學生的報告,老師可以講述或是厘清其中的精華內容,經由老師幾句提點,就會慢慢打通任督二脈,逐漸發展壹種自發學習的能力,同時也知道碰到問題可以看哪些東西。就像是我在美國念書的時候,我修過壹些我完全沒有背景知識的國家歷史,所以我就不停地念書、不停督促自己吸收,而老師也只是不停地開書目,運用這樣的方式慢慢訓練,有壹天我不再研究它時,我發現自己仍然有自我生產及蓄發的能力,因為我知道這個學問大概是什麽樣的輪廓,碰到問題也有能力可以去查詢相關的資料。所以努力讓自己的學習產生自發的延展性是很重要的。
(三)循序漸進地練習論文寫作
到了碩士或博士最重要的壹件事,是完成壹篇學位論文,而不管是碩士或博士論文,其規模都遠比妳從小學以來所受的教育、所要寫的東西都還要長得多,雖然我不知道教育方面的論文情況是如何,但是史學的論文都要寫二、三十萬字,不然就是十幾二十萬字。寫這麽大的壹個篇幅,如何才能有條不紊、條理清楚,並把整體架構組織得通暢可讀?首先,必須要從壹千字、五千字、壹萬字循序漸進的訓練,先從少的慢慢寫成多的,而且要在很短的時間內訓練到可以從壹萬字寫到十萬字。這麽大規模的論文誰都寫得出來,問題是寫得好不好,因為這麽大規模的寫作,有這麽許多的腳註,還要註意首尾相映,使論述壹體成型,而不是散落壹地的銅錢;是壹間大禮堂,而不是壹間小小分割的閣樓。為了完成壹個大的、完整的、有機的架構模型,必須要從小規模的篇幅慢慢練習,這是壹個最有效的辦法。
因為受計算機的影響,我發現很多學生寫文章能力都大幅下降。寫論文時很重要的壹點是,文筆壹定要清楚,不要花俏、不必漂亮,“清楚”是最高指導原則,經過慢慢練習會使妳的文筆跟思考產生壹致的連貫性。我常跟學生講不必寫的花俏,不必展現妳散文的才能,因為這是學術論文,所以關鍵在於要寫得非常清楚,如果有好的文筆當然更棒,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文彩像個人的生命壹樣,英文叫style,
style
本身就像個人壹樣帶有壹點點天生。因此最重要的還是把內容陳述清楚,從壹萬字到最後十萬字的東西,都要架構井然、論述清楚、文筆清晰。
我在念書的時候,有壹位歐洲史、英國史的大師
Lawrence Stone
,他目前已經過世了,曾經有壹本書訪問十位最了不起的史學家,我記得他在訪問中說了壹句非常吸引人註意的話,他說他英文文筆相當好,所以他壹輩子沒有被退過稿。因此文筆清楚或是文筆好,對於將來文章可被接受的程度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內容非常重要,有好的表達工具更是具有加分的作用,但是這裏不是講究漂亮的style
,而是論述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