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間看到有人推薦P.D.James的犯罪小說,又恰好在逛書店的時候壹下子找到了她的這本《人類之子》。真正想要開始讀這本小說,沒有讓它和其它書壹樣僅僅成為我書架的擺設的原因就不得不介紹下P.D.James。
P.D.James(1920-2014)英國作家,被譽為“當代推理小說女王”。自其創作以來,獲獎無數。其中包括推理小說界的兩個最高獎項——“鉆石匕首獎”和“大師獎”。她是為數不多的同時拿下兩項大獎的作家之壹。此外,她也是繼柯南?道爾、阿加莎?克裏斯蒂後,被請進“國際犯罪小說名人堂”的第三位作家。在所有P.D.James的小說中,《人類之子》特別具有社會批判價值。
其實《人類之子》不是她的犯罪小說,更偏向於科幻懸疑小說。這本壹直是大家比較推崇的P.D.James的作品。在我當時購買這本書的時候,豆瓣榜單上《人類之子》是她的作品中評分最高的。
在讀這本小說時感覺壹直在處於壓抑絕望的氛圍中,讀完又帶有些許的疑惑和不解,以至於我要上豆瓣看書評來解析,甚至還去看了”人類之子”這部電影。電影改了很多,書評也沒有解決我的疑惑,我自己在後來回想的時候發現這結局應該就是最適合的結局,也應該是她最想說的結局,人類終究還是這樣,即使面臨著自己的末日,邪惡的終究邪惡,而偉大的更顯偉大,多麽反烏托邦式的小說。這篇讀後感只是想稍微闡述下自己當時的疑惑以及後來轉瞬又明白的感悟,說說自己的壹些見解。
小說的背景是發生在2021年,地球上已經25年來沒有新生兒的誕生,人類失去了未來,成為了頻危物種。末日還是要來臨了,比大災害更為殘酷:人類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同胞壹個個發狂、衰老、死去。就連這個故事的背景設置都讓人覺得如此悲涼,人類即將面臨末日,不是外在的災害,卻是因為人類自己無法生育,所有人類都喪失了生育能力。
我原以為人類處於這樣的“末日”中,大家應該更精心的過好自己,畢竟沒有了下壹代,我們只能將精力留給自己,讓我自己活得更有意義。但其實不然,小說中末日的社會更加沒有生氣活力、甚至是蕭條荒涼,出現了更多的暴力行為、毀壞行為。轉念壹想,這應該就是弗洛伊德說的“死”本能吧,死本能是與生俱來的,尤其是在這樣壹個沒有希望的末日,無人管束的環境,更是要摧毀壹切,回到前生命狀態的沖動。
小說壹***有兩卷,前壹卷”末日“多是陳述故事背景為後壹卷“新生”做鋪墊,在第壹卷即將結束之際,忽然交代了男主對女主的傾慕之情,看到的瞬間,我有點疑惑甚至可以說有點“反感”。故事的背景是在講全人類的問題,給人感覺是壹個很宏大的背景,為什麽男主不能單純的為了解救全人類而去幫助女主生產呢?這可是全人類之子啊,這樣做不是更顯得單純的偉大嘛!可仔細回想前面的情節多少有點為這條感情線進行鋪敘,後面的故事也需要這條感情線才更顯合理,或者更顯得沒有那麽利欲熏心。再或者說,如果沒有男女之間的愛情,這種最基本的感情基礎,那那些偉大的責任從何而生,總不能憑空偉大?不為了誰而突然變得偉大了?
最後的結局讓我有點唏噓,雖然有點出乎所料,但真的想想會發現,這個結局是必然,這部小說想講的事情從頭到尾從未改變。與其說是人類的劣根性,不如說是人類的社會性更貼切些,最終男主也是為了權力、權威,“人類之子”也終究成了私欲鬥爭的壹個手段。
最後的最後,還是推薦大家可以讀壹下這本《人類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