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壽寧下黨村旅遊景點

壽寧下黨村旅遊景點

壽寧下黨村旅遊景點如下:

下黨村是壽寧縣2014年唯壹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的村莊,村落面朝下黨修竹溪依山而建,村落呈梯形分布,房子層層疊疊,交錯有序。青山巍峨綠水纏綿,山水之間,木拱廊橋橫跨其間,形成了“廊橋、流水、人家”的美景。

鸞峰橋是下黨的名片,也是古時下黨村民勤勞智慧的結晶。鸞峰橋始建於明代,清嘉慶五年(1800)重建,是世界已知單拱跨度最大的貫木拱廊屋橋,“從形式到內涵,都極具感人的藝術魅力和實用價值”。

而下黨溪如壹串明麗的項鏈將鸞峰橋周邊散落的散發著珍寶般氣息的下黨古村落及文昌閣、王氏宗祠、龍坑溪石拱橋、福山觀音堂、馬仙宮等歷史文化建築壹壹串聯,置於幽深的溝壑、繁茂的山林、青翠的溪澗中,無限風光旖旎。

文昌閣是下黨村的文教建築,舊時村裏王氏子弟就在此苦守寒窗。閣高三層,坐南朝北,建於清道光年間,八角形重檐攢尖頂,穿鬥式木梁架。

在村的對岸,有壹巖石貼山直立潭中,高20余米,白色的紋理均勻地上下蔻了三圈,巖體中空,形似飯甑,村民們都叫它飯甑巖。

每當山洪暴發時,激流撞擊巖石,水霧便從石腹中陣陣冒出,猶如蒸飯時散發出的縷縷蒸汽。傳說這塊石頭有靈氣,兆征人丁興旺。歷史上,下黨曾經出現“百口同居”的人家。

清道光初年,下黨村王國楨是國學生,有兄弟6人,生有11子,至玄孫五,至玄孫五代人全部建在,***100口,福寧府知府鄭家麟聞知此事,清道光6年(1826)親自到下黨村王宅視察。

鄭知府見五代同堂,百口同居屬實,王夫人賢惠,遂“舉報申詳各憲大人,咨部匯題奉旌表,欽賜給匾建坊,名登省誌,千載揚芳”。

匾曰“百口同居”、“五代同堂”,“國學生王國楨偕十壹子於道光丁亥年(1827)元月吉旦立”,現王家祠堂尚存“百口同居”、“五代同堂”、“功在家國”、“三槐堂”等四塊牌匾。

走進古村落,村內的古民居,烏瓦黃墻,鱗次櫛比,布局錯落有致,石徑蜿蜒其間,周邊有山水田園烘托著,使村莊顯得古樸而厚重。“豪華落盡見真淳”,下黨,是壹個讓人心底安靜澄明的地方,穿行其中,猶如穿越歷史時空,遠離凡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