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秘書處
服務企業
規範行業
發展產業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珠寶產業獲得了非常迅速的發展。其中,壹些地區或利用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或憑借無可替代的地域優勢,或依托深厚的文化積澱,促使以企業為主體的各種產業資源的集中發展,逐漸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珠寶產業集聚區。
根據珠寶產業集聚區當地政府的建議,中寶協依據我國珠寶產業發展的現狀,於2005年發起並開展了“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的認定和培育工作。珠寶產業基地應該具備四個方面的條件:壹是珠寶玉石首飾及其相關產業列入當地政府重點規劃之中,享有政策優惠;二是該地珠寶玉石首飾及其相關產業在國內外具有壹定影響,知名度較高;三是珠寶玉石首飾及其相關產業成為當地支柱產業之壹,經濟效益顯著;四是從業人員占當地勞動人口比例較大,提高就業率。依照這些條件,對上報的珠寶產業基地經過資料審核以及實地調研,先後授予了22個珠寶產業集聚區為“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
現在看來,這22個“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在基地建設上政府、協會、企業都付出了努力,做了大量務實的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應該說,我們很好地貫徹落實了孫文盛會長“貴在推動、重在建設”的指示精神,促進了珠寶產業基地集聚效應的顯著提高。
壹、政府真抓實幹搞建設
六年來,當地政府對珠寶產業基地的建設都十分的重視,不僅把當地珠寶產業建設列入政府部門的發展規劃,有的還成立了產業管理職能部門。如河南鎮平縣的玉雕管理局,青田縣石雕產業保護與發展局,番禺經濟貿易局的珠寶產業發展中心,阜新市瑪瑙產業管理辦公室、梧州市寶石節組委會辦公室等。這些政府部門的建立,很好地促進了政府對珠寶產業的常態管理,進而使得產業基地在節會舉辦、園區建設、服務保障、人才培養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節會舉辦效果顯著
舉辦珠寶主題的節會是政府部門開展基地建設工作的壹項重要內容。定期舉辦的珠寶節會,客商雲集促進了企業之間貿易合作,專題會議擴大了業界資訊的交流,對當地珠寶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打造了城市名片的良好形象,促進了當地招商引資和經濟發展。比如,2012年11月的第九屆國際梧州寶石節,參會的海外客商就多達200余人,集體簽約的16個合作項目達60多億元。
深圳珠寶節、諸暨珍珠文化節、岫巖玉雕文化節、昌樂寶石節、東海水晶節、內蒙古巴林石節、阜新瑪瑙節、青島飾品節、南陽玉雕節、青田石雕節、蘇州珍珠節、瑞麗珠寶文化節等,都業已成為全國聞名的盛會,並在基地宣傳、業界合作、招商引資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園區建設突飛猛進
珠寶產業園區的建設也是當地政府部門基地建設壹項重大舉措。珠寶園區的規劃與建設,壹方面是滿足當地企業擴大規模、轉型升級的壹個客觀的需求;另壹方面,也是當地政府招商引資、做大做強珠寶產業的壹個重大舉措。因此,這些年來,各個產業基地在珠寶產業加工、貿易的基礎設施建設上都鉚足了勁、用足了力,壹個個珠寶加工產業園,壹座座珠寶貿易城,拔地而起。
深圳水貝珠寶基地,華東國際珠寶城,番禺沙灣珠寶產業園,昌樂中國寶石城,昌化國石文化城,莆田工藝美術城,相城中國珍珠寶石城,鎮平國際玉城,岫巖中國玉雕會展中心,東海國際水晶寶石城,青島國際工藝品城等,依托自身產業優勢興建珠寶項目,為當地珠寶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可以說,在近壹二十年珠寶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進程中,加工產業園和商貿城在各個珠寶特色產業基地誕生了壹大批。不可否認,由於部分珠寶園區或商貿城在全國產業發展布局中存在壹定偏差,特別是壹些以地產開發為基礎的項目,運行情況不太理想。但是,經過這壹輪的基本建設,應該說為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支撐體系不斷完善
壹個產業基地集群化發展,政策環境、配套服務等支撐體系建設是非常重要的。各產業基地為了扶持珠寶產業的發展,在土地使用、資金支持、稅收優惠、信息平臺、人才培育等方面都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有效地提升了產業基地的凝聚力、影響力和活力。如,深圳及羅湖區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建立大型綜合性服務平臺,涵蓋設計研發、質量檢測、人才培訓、文化創新、網路信息等功能,鼓勵科技創新、扶持品牌企業,同時面向全國以及世界打造“深圳珠寶”區域的品牌。
珠寶是壹個資金密集型的行業,企業流動資金相對匱乏。結合深圳羅湖珠寶企業特點,中國建設銀行、深圳發展銀行、光大銀行等創造性地組織成立了珠寶支行,為珠寶企業量身定做,推出“金財寶”、“聯保聯貸”和“借金還金”等創新性服務業務,提供融資金額300多億元。這些舉措,不僅解決了當地珠寶企業資金運轉的困難,也為其他產業基地企業融資提供了成功的經驗。
徐德明會長考察玉雕產業基地
各個產業基地政府在人才培養方面出錢出力出政策,通過自主辦學、聯合辦學、定向培養和短期培訓等多種形式,為珠寶企業培養了數千名的專業人才;廣州番禺、深圳羅湖、浙江諸暨、東海水晶等產業基地先後引進國家級專業珠寶質量檢測實驗室,為珠寶市場規範、有序、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廣東四會積極推動玉器產業公***服務平臺的建設,建立鑒定中心、電子商務網、玉器雕刻工藝實訓基地、創新開發中心等產業創新服務體系,有力地支撐著產業的發展。
作為珠寶文化產業,文化既是珠寶產業的精神支柱,又是推動珠寶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各珠寶產業基地通過專家論壇、編印書刊、文藝創作,通過與地方及央視節目組合作宣傳、推廣當地的珠寶產業。比如,江蘇東海大力支持以水晶為題材的影視片及主題歌曲藝術創作,如《水晶心》、《水晶緣》、《水晶之戀》等;阜新將內涵豐富的阜新特色瑪瑙文化與戲曲聯姻,編排了現代京劇《水膽瑪瑙》等;巴林右旗編演了《巴林石贊歌》多首具有內蒙古特色的歌曲。這些珠寶文化的創作與宣傳,對擴大產業基地文化凝聚力和區域品牌影響力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協會積極聯動促發展
在我國珠寶產業基地誕生和發展的進程中,中寶協始終是壹個積極的推動者,也是壹個積極的建設者。六年多來,中寶協作為壹個行業組織,不遺余力地為珠寶產業發展出謀劃策,為產業基地建設進言盡力。
1.依托中寶協資源優勢,為產業發展塔臺唱戲
例如,中寶協利用主辦的北京國際珠寶展這壹平臺,2005年11月組織了“中國珠寶特色產業基地成就展”,氣勢龐大,宣傳效果很好;2011年11月組織了“2011中國印金石獎”展評活動,集中展示了青田石、壽山石、昌化石和巴林石四大名石,並出版了《2011中國印金石獎》壹書。2012年7月中寶協還利用主辦的沈陽珠寶展,為遼寧岫巖和阜新兩個產業基地免費提供100多個展位,宣傳岫玉和瑪瑙產業。
2.積極參與主辦節會活動,為節會活動增彩增效
中寶協先後與當地政府***同主辦60多個節會,積極出主意、想辦法、做實事。比如,南陽玉雕節、岫巖玉雕節、諸暨珍珠節期間,中寶協積極配合邀請相關會員單位觀摩采購、洽談合作,邀請政府領導、高校教授、業界大師進行演講交流,壹舉多得,深受好評。
3.依據產業基地政府部門訴求,開展專項服務
受產業基地政府部門委托,2005年中寶協完成《中國珍珠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課題,2010年完成《都昌珠貝產業發展規劃》,2012年完成《莆田珠寶產業升級》研究報告。2010年、2011年、2012年連續三年完成“全國玉石作品玉星獎”在岫巖的展評活動,並正式出版三冊《全國玉石作品玉星獎金典》。
4.結合珠寶行業重大活動,組織論壇座談會議
中寶協牽頭主辦了2006年“第壹屆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市長論壇”,並於2007年在深圳、2008年在岫巖、2012年在上海分別召開了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高峰論壇或座談會,促進了基地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了基地建設與發展。
三、產業集群發展顯成效
在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下,在相關珠寶企業的大力支持下,在行業組織的大力推動下,各個珠寶產業基地不僅在規模發展上實現了跨越,在品牌建設上有了飛躍,在綜合競爭力上有了提高,在經濟社會上也有了成效。
1.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明顯
內蒙古赤峰、遼寧阜新、遼寧岫巖、河南鎮平、浙江青田、浙江臨安、福州晉安、山東昌樂、江蘇東海、浙江昌化等是以資源為依托的特色產業基地。當地政府部門主導本地資源合理開發,積極促進境外資源開發引進,既保障了產業發展所需要的資源,也提升了資源利用的範圍和價值。
2.珠寶制造向珠寶創造升級加快
深圳羅湖、廣州番禺、廣西梧州、青島城陽、廣東倫教、福建莆田以及浙江諸暨、蘇州相城等,首飾制作從款式設計到加工工藝都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深圳、諸暨、青島以及倫教等地結合節會開展的首飾設計制作賽事,很好地促進了珠寶制造向珠寶創造的轉變。
3.翡翠加工產品更加多元精致
廣東四會、廣東平洲、雲南瑞麗、雲南騰沖是我國重要的翡翠加工貿易基地。這些年來,隨著翡翠原料價格的上漲,翡翠首飾以及雕件對設計與工藝的要求越來越高。翡翠飾品、把件、掛件,翡翠首飾和翡翠擺件,不同品質特點的翡翠都得以更好地利用。
4.通過產業轉型找到發展機遇
轉變產業基地經濟增長方式,是同質化產業基地未來重要的發展出路,也是實現產業基地科學發展的重要基礎。廣州花都作為壹個珠寶加工制造產業基地建設,多年來困擾較多,裹足不前。近兩年,當地政府主導企業配合打造“花都珠寶小鎮”的珠寶旅遊文化區,石頭記礦物園、雲峰翡翠夢想館等重要項目的建設,為廣州花都珠寶產業基地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目前,全國上下都在開展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我國珠寶產業基地建設要結合自身的現狀與特點,也要堅持用科學發展戰略來規劃好,通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產業的轉型與升級,通過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等提升產業的綜合競爭力。挑戰與機遇並存,生存與發展並進,在我國2020年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中,我們政府部門、行業組織、珠寶企業齊心協力,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的建設將會更加夯實,我國珠寶產業將會更加美好。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