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實物地質資料集成與信息服務體系建設

實物地質資料集成與信息服務體系建設

張立海 劉向東 楊貴生 陳新宇

(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三河 065201)

摘要 通過地質資料信息集成能夠更好地向社會提供優質服務,本文從實物地質資料信息集成體系入手論述了實物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的基礎工作,並以國家庫為例,論述了實物地質資料信息集成的方式。

關鍵詞 實物地質資料 信息 集成 服務

1 引言

地質資料信息服務是地質工作在新形勢下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上海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整合、集成海量的地質資料信息,服務於城市規劃、工程建設、城市管理等工作,使地質資料信息服務工作滲透、延伸到上海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諸多方面,引起業界廣泛關註,獲得了社會的認可。作為三大地質資料之壹的實物地質資料,如何借鑒“上海經驗”積極推進實物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是新形勢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創新點和可持續發展的立腳點。實物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可理解為將分級、分區域管理的實物地質資料通過***享平臺,按照統壹格式,整理、匯集信息資源,篩選、抽取、挖掘、匯編服務信息資源,以高度集中的信息服務模式,推出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產品。本文就實物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成體系構成、信息服務的基礎性工作以及信息集成產品開發試點等內容進行了探討。

2 集成體系的構成

2.1 管理體制

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實行統壹領導下的部門委托管理與分級負責相結合的管理制度——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為國土資源部,代表國家負責組織協調全國各部門、各單位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石油、天然氣、煤層氣、放射性等具有特殊性質和保管要求的實物地質資料由這些具有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資質的單位進行管理;對於其他實物地質資料,在國土資源部地質資料主管部門直接領導下,根據實物地質資料性質、保管意義與開發利用價值,實行國家、地區以及基層單位分級管理。

委托管理——由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審定的機構保管某方面地質工作產生的實物地質資料。

分級管理——在國土資源部地質資料主管部門直接領導下,實行國家、地區以及基層單位分級責任管理實物地質資料。

2.2 保管體系

實物地質資料集群化的核心是實物地質資料信息資源的集群化。實現集群化的基礎是建立統壹領導下的委托管理與分級負責相結合的管理體制與保管體系。

目前實物地質資料保管於全國不同的系統、部門和地質勘查、礦山企業等單位,專業性實物地質資料保管在專業地質工作單位。基於這種保管狀況,應在全國建立委托保管和分級保管的實物資料保管體系,建立以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為中心,以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分庫、省級實物資料庫、特殊實物地質資料庫和省級實物資料分庫以及基層實物地質資料庫為基礎的集群體系,形成全國實物地質資料集群體系網,在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統壹領導下,實現全國實物地質資料集群化管理,實現全國實物地質資料信息資源***享(圖1)。

圖1 全國實物地質資料保管體系示意圖

全國實物地質資料集群化保管體系由兩部分構成。

第壹部分,委托保管實物地質資料庫——由石油與天然氣實物地質資料庫、煤層氣實物地質資料庫、放射性實物地質資料庫、其他特殊實物地質資料庫組成。

第二部分,分級管理實物地質資料庫——國家庫與省級庫以及基層單位庫之間是業務聯系和業務指導的關系。

依托實物地質資料保管實體構建集群化服務體系,以國家和省級館為骨幹結點,多元化專業服務單位為專題服務結點,依托現代信息網絡***享平臺,重要和綜合信息適度集中、地區和專業信息多級分布、分工明確、適度集群與多極分布相結合的集群服務體系,形成集群化服務平臺和環境。

3 實物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的基礎工作

3.1 加強實物地質資料統壹匯交

加強新形成實物地質資料的監督管理,實行統壹匯交制度,把實物地質資料匯交納入地質工作項目管理和地質工作單位資質管理,使實物地質資料匯交成為匯交人的自覺行動。增強各級館藏機構和保管單位接收保管實物地質資料能力,使重要實物地質資料得到及時保管利用。各級館藏機構和保管單位及時掌握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狀況,實現實物地質資料目錄的動態管理,替代傳統的手工管理方法,建立實物地質資料目錄數據庫,實現實物地質資料目錄的統壹管理。

3.2 實施全國實物地質資料清理

實現全國實物地質資料信息集成首先應對已經產生的實物地質資料進行全面清理,在弄清全國實物地質資料類型、數量、保管、利用狀況的基礎上,篩選出具有重要保管意義且保存基本完好、相關資料充分的實物地質資料,建立重要實物地質資料目錄,實現統壹管理。

對已有實物地質資料清理調查,貫徹“統壹組織、強化管理、重點搶救、合理利用、信息***享”的原則,堅持統籌規劃,力求全面、科學、規範地開展實物地質資料專項清理工作。

3.3 建設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目錄數據庫

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目錄數據庫是實物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的基礎。這項工作應與全國實物地質資料清理相結合,在全國實物地質資料全面清理的同時,建立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目錄,將全國各巖心庫、副樣庫、標本庫等實物庫中賬本登記的實物地質資料重新整理,按標準化格式進行編錄,采用數據庫技術管理實物地質資料清理數據,建立實物地質資料目錄數據庫,錄入全國31個省(區、市)實物地質資料目錄清單;實現實物地質資料目錄檢索查詢網絡化,為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的數據信息***享與社會服務產品產業化開發提供基礎。

4 實物地質資料信息集成產品開發

4.1 全國著名礦山重要鉆孔巖心資料信息集成與產品開發

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已經開始礦床實物地質資料采集工作,計劃在“十二五”時期或更長壹些時間,系統采集全國著名礦山實物地質資料,形成典型礦床系列的實物地質資料體系,並同時完成實物整理、建檔等工作。結合國家庫實物地質資料采集,研究開展全國著名礦山實物地質資料成果集成產品試點開發工作,按礦種、礦床類型(如鐵礦系列、銅礦系列、鉛鋅礦系列等),進行實物地質資料的掃描與數字表達,形成代表我國各成礦區帶、主要礦種、主要成因類型的實物資料信息化服務產品,與實物地質資料實體***同構成國家庫服務社會的實物地質資料體系。

4.2 “金釘子”和建階層型剖面標本資源信息服務產品開發

我國已有9條“金釘子”剖面,實物地質資料中心按照中國地質調查局的部署,已經啟動9條“金釘子”剖面的系列實物標本采集和部分建階層型剖面實物標本采集工作。與此同時,啟動“金釘子”和建階層型剖面標本資源信息服務產品開發試點研究工作,使國家實物庫不僅具有反映我國地層發育特征的實物實體,同時生產數字化服務產品,更好地服務於社會公眾。

4.3 青藏高原1:25萬區域地質調查標本資源信息集成產品開發

青藏高原1:25萬區域地質調查圖幅有110余幅,全面掌握青藏高原1:25萬區域地質調查產生的實物地質資料類型、數量,篩選采集、整理重要實物地質資料,建立以標本、光薄片為主體的實物檔案,研究開發青藏高原1:25萬區域地質調查標本資源信息集成產品,全面反映青藏高原1:25萬區域地質調查的重大突破與創新成果。通過信息產業化產品試點研究與開發,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將同時提供青藏高原1:25萬區域地質調查系列標本實體與數字化信息產品,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4.4 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教學科普基地建設

依托豐富的庫藏實物地質資料資源,普及地學知識,傳播地學文化,建設專業教學與科普展示教育基地。收集、積累各類用於展覽展示的典型標本、特殊類型標本、珍稀標本,包括礦物礦石標本、化石標本、寶玉石與奇石標本及重要巖心等,構成系統的教學與科普資源。

建設展館與展示區,配置聲光電與多媒體等現代化展示設備,運用先進技術手段和多種展覽展示形式,系統宣傳地學成果,傳播地學知識,成為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和社會公眾的地學信息交流平臺。

參考文獻

丁全利.讓社會感知地質工作的價值.中國國土資源報.2009-06-18.1版

姚華軍,賀冰清,曹獻珍.構建地質資料信息***享機制.中國國土資源報.2009-11-03.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