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是廣東省平原面積最大的地區。珠江三角洲地貌的形成,是由西、北、東三江匯聚珠江所挾帶的泥沙,沿流途經數千年的沈積而在中下遊形成40~60米厚度的沖積平原。並陸續在新會、順德、番禺、東莞和南海的西樵山及廣州以南的桂島等地出現較大的居民點。
隨著自然環境的變遷,由西江、北江兩個三角洲構成的古珠江三角洲逐漸連成壹片,並與其後成陸的東江三角洲相連從而形成現代的珠江三角洲。而由於珠江三角洲處在北回歸線以南,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因而農牧漁業的發展具有得天獨厚之勢。
擴展資料:
地理位置:
從20世紀初開始,中外地質、地理、水文、水利工程學界便對珠江口是否存在三角洲的問題眾說紛紜,後來,否定說壹度占了上風,其主張者不乏重量級的中外學者。
如瑞典水利專家柯維廉只承認廣州至澳門壹帶有沙堆積的小規模三角洲,稱為“廣州三角洲”,而當時在中山大學任教的瑞士教授德羅菲斯和哈安姆則幹脆宣稱沒有珠三角,後來成為著名地質學家的陳國達也是當時“否定說”的支持者。
百度百科——珠江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