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中國建設銀行在鄉村振興方面有什麽業務?

中國建設銀行在鄉村振興方面有什麽業務?

不同地區實施了不同的業務,具體如下:

加強互聯互通,因地制宜出臺金融支持方案。

1.中國建設銀行三部門聯合召開“五通”啟動會。

2021年5月26日,中國建設銀行黨務部、鄉村振興金融部、戰略與政策協調部、湖南省分行聯合召開“五通”啟動會。

鄉村振興財政部、戰略與政策協調部高度重視“五通”工作,在部內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小組。這種結對合作非常有前途。“五通”各方在合作探索中相互促進,將社會實踐活動與新金融行動實踐有機結合,爭取更多模式、更多經驗、更多成果,努力打造標桿和樣板,助力基層治理,服務國家戰略。

2.上海“鄉村振興十條”

結合“十四五”政策導向和上海“三園工程”,上海分行以“裕農通”農村覆蓋啟動金融服務鄉村振興“三步走”,與市農業與農村委員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出臺《建設銀行上海分行關於深化農村金融服務振興的十條實施意見》,開展“新金融服務百日行動”,打造“鄉村振興港灣”,努力將港灣打造成為。

3.天津鄉村振興金融服務“金九篇”

天津分行推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九大“硬骨頭”舉措,加快天津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引導各類資源要素向農業產業化領域流動。措施壹經出臺,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和好評。主流媒體紛紛報道,農村群眾連連稱贊,被譽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金九篇”。

4.四川《農民工服務保障十六條》

在省政府制定的加強農民工服務保障十六條措施的基礎上,四川分行推出了以“金融科技”為政府賦能的農民工金融服務保障五條措施,即幫助提供生活服務、幫助就業創業、幫助保障權益、幫助關愛家庭成員、幫助營造社會風尚,並細化為十六條具體措施。2021年6月,為更好地落實十六條措施,分行與四川省農民工服務中心合作,設立涵蓋生活生產、就業創業、社保醫療等領域的農民工金融服務區。

細化產品,創新農業主體金融服務產品

1.創新“弄玉快貸”

衛星遙感應用在線

2021年3月28日,“弄玉快貸”衛星遙感應用在冀滇五個地區成功試運行。該項目是大型國有銀行首次將衛星遙感技術創新應用於鄉村振興金融領域,在面向農戶的“弄玉快貸”中加入了基於衛星遙感技術的增信應用。金融科技在“衛星農業金融”領域實現了新的突破,為農民貸款難的問題找到了可行的突破口。

在線評分雪之少女保險模型

中國建設銀行積極與中銀保險信息科技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研究分析全國農戶種植養殖保險數據。通過接入農戶風險畫像、精準授信等業務場景的農業保險數據,提高不同主體類型、不同業務類型農戶的精細化管理和風險防範能力。“弄玉快貸”信用版已於2021年5月28日成功上線。通過引入農業保險的特征數據,提高了農業保險客戶風險評估的準確性。

貸後管理系統上線。

中國建設銀行加強金融科技賦能和涉農大數據應用,綜合運用監測預警、額度控制、逾期催收、可視化風控平臺等貸後管理工具,持續跟蹤借款人信用狀況、貸款資金撥付行為和貸款資金使用情況,有效防控欺詐、洗錢等風險,確保“弄玉快貸”資產質量,促進業務持續健康發展。

2.方便農村日常支付

“裕農通”信用卡惠及農民

中國建設銀行推出龍卡“裕農通”信用卡,憑借金融、科技、服務優勢,賦能農村、惠農助農。為了更好地賦能鄉村振興,服務農村縣域客戶,自2021起,“裕農通”信用卡權益在原有惠農權益的基礎上,新增了免費農業技術指導咨詢和農產品物流優惠兩項權益。此外,“裕農通”信用卡繼續免收主副卡年費、短信服務費和銀行取現手續費,並疊加當地“裕農通”特別優惠,打造多元化的“裕農通”特色服務模式。

“玉道惠農”現金管理進農村

圍繞基層政府資金管理、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農村供應鏈生態布局等領域的痛點,建行積極探索,主動作為,以創新推動金融服務下沈。建行圍繞提升支付結算、流動性管理、信息報送、資金監管服務的便捷性和適應性,探索“玉道惠農”現金管理綜合解決方案,努力尋找壹條通過金融創新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3.保障農業生產經營。

商品對沖助力農業現代化。

黑龍江分行將金融市場商品套期保值業務納入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綜合金融服務計劃,有助於防止國內外商品市場的劇烈波動,實現穩健經營,有助於培育和壯大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自2021以來,該行立足服務縣域農產品客戶,通過不斷提升建行商品套期保值業務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致力於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更全面的客戶服務方案,助力黑龍江農業更好更快發展。

首單豬“保險期貨銀行”落地

建信期貨、陜西漢中分公司攜手中國PICC財險漢中分公司,成功設立首個單豬“保險期貨銀行”模式。落地豬“保險期貨銀行”模式不僅是陜西省第壹單豬價保險,還將其創新引入銀行對養豬戶的信貸管理,既降低了市場價格波動對小型生豬養殖企業的影響,又提高了其經營融資能力。

4.幫助農民管理他們的財富

“鄉村振興”主題金融產品

2021年4月,中國建設銀行在河北推出“鄉村振興”主題理財產品,占縣域農戶購買量的60%。主流理財產品下沈到農村村頭,讓農民享受到理財服務和產品收益,有助於培養農村居民的理財意識,是中國建設銀行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成功探索。

農村居民負擔得起的保險

建信人壽通過“漁農通”APP推出面向鄉鎮和農村群眾的“愛保”抗疫保險產品。農民可以最低20元保費獲得覆蓋新冠肺炎的意外傷害和意外醫療保險;同時,針對返鄉置業的保障需求,建信人壽推出了多項“吉祥三包”的出行保障計劃,組合靈活,折扣低。為了做好“健康村”工作,為農民提供切實保障。

依靠科技建設農村綜合服務平臺

1.數字化孕育農村基層治理新生態。

中國建設銀行積極打造數字農村基層治理服務新生態,進壹步推動智慧政務服務重心下沈,打通服務國家、省、市、縣六級政務體系“最後壹公裏”,構建基層政府G端連接發展新格局。壹是以五中全會精神引領新的金融行動,助力城鄉流通發展。二是落實數字化管理理念,搭建農村三資監管、產權交易、智慧村務新平臺。三是圍繞社保資金流轉、退役軍人創業、政務平臺整合,加快農村社保綜合服務創新。

2.數字信用賦能鄉村治理

中國建設銀行探索信用體系建設新模式,打造蘇州永璉信用體系建設解決方案。整體方案結合社會信用和金融信用,* * *同構建永璉村數字信用評分。壹方面,針對社會信用評價等地方特色數據制定信用評分,如房屋管理、家庭文明評分等,讓信用評分催生“文明風尚”;另壹方面,對於金融信用的評估,引入信用數據產品“隆鑫商戶”,全面衡量村民的金融信用水平,提供切實可行的信用生活服務優惠。三色“信用碼”可支持多渠道快速展示和查詢,促進鄉村治理和居民信用生活升級,用信用賦能數字農村建設。

3.“渝農通-鄉愁圈”豐富農村社會生活。

中國建設銀行致力於打造“雨農通-鄉愁圈”的農村社交生活服務。無論是生活在家鄉的村民,還是外出打拼的遊子,分散在全國各地的村民都可以加入“我的村莊”,互相分享家鄉的趣事,尋找兒時的玩伴,關愛留守老人和孩子,讓親情和鄉愁更美好。同時,“鄉愁圈”裏有專家工作室,可以得到農業專家、返鄉創業、致富帶頭人、鄉村教師的專業指導。打開“鄉情圈”村莊百寶箱,開啟數字化村莊管理新模式,讓政策溝通更便捷,村莊信息更透明,投票更輕松。自2月份2021試運行以來,已有6萬村民加入。

4.“建行雲”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有壹朵充滿希望的雲——“建行雲”。它是由中國建設銀行使用行業領先的雲計算技術構建的。雲資源、服務支撐、安全防護、穩定運營,是它對鄉村振興最溫暖的關懷。在這片“雲”上,有“渝農通”、鄉村振興服務、農村集體三資監管、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陽光村務、農村產權交易、美麗鄉村等七大業務領域的12個項目。服務對象覆蓋各級政府機關、村委會、經濟合作社、涉農企業和村民。

與各界廣泛合作建設美麗鄉村。

1.直通車建設銀行信貸直通車第壹單在多地落地。

2021 5月13日,農業農村部發布《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的通知》。信貸直通車是利用農業經營主體新的信息直報系統,獲取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的融資需求。銀行通過國家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的擔保服務,為經營主體提供貸款,打造了“經營主體直接上報需求,農業公司提供擔保,銀行信貸支持”的直通車模式。截至目前,建行直通車活動已在北京、河北、浙江、廣東、四川實現首次落地。

2.北大荒農墾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2021 3月31日,中國建設銀行與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舉行戰略合作協議雲簽約儀式。總公司副總裁王浩、北大荒集團總經理楊寶龍出席簽約儀式。

北大荒集團是中國耕地面積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綜合生產能力最強的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和糧食戰略儲備基地。經國務院同意,定義為“主營業務處於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主要承擔重大專項任務的商業類國有企業”。

雙方將夯實業務合作基礎,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食品安全生產支撐、農業數字化建設等領域合作,不斷深化戰略合作關系,形成合力服務農村、助推“三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

3.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與內蒙古分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21年4月30日,內蒙古分行與自治區農牧廳簽署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目前,土地流轉平臺已在全區18個縣上線,全力支持自治區“數字農牧業”平臺建設,精準將金融活水滴入農村牧區,助力自治區實現鄉村振興。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充分認可中國建設銀行提供的土地經營權流轉平臺、農村產權交易服務平臺、外資平臺,並表示中國建設銀行既有科研實力,又有經濟實力,有壹定的實踐經驗,為全區“三農”工作插上金融翅膀打下了堅實基礎。希望建行積極參與建設“數字農牧業”平臺,為全區農牧業信息化建設貢獻建行智慧。

4.貴陽農業投資集團打造“昂貴農業模式”

貴州分行應用新金融理念,幫助貴陽農投集團解決農產品從土地到餐桌“最後壹公裏”的痛點和難點。從蔬菜基地建設到物流園運營再到家家戶戶的菜籃子,“農民連著田地,市民連著千家萬戶”的“貴農模式”得到了政府、企業、市民、農民的壹致好評。

5.“生意好”並開設特色產品館

中國建設銀行探索實踐“振興農村電商”新模式,推進“振興農村、助農”聯合模式。

中國建設銀行與黨政軍機關、工商聯、證監會、央企、高校、地方國企、社會組織等外部機構合作,建設央企扶貧館,將央企定點扶貧地區的小商品、農產品銷售搬到網上。截至2021年5月,“善融商務”個人商城結合當年扶貧、農業開發的交易額已超過4000萬元。

中國建設銀行與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共同設立“善融商務木蘭館”,踐行“公益互聯網”理念,創新推出慈善購物捐贈活動。客戶每購買壹件公益產品,訂單金額的3%將捐贈給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進壹步加大對創業女性的幫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