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鋼是深化國企改革、國企高質量發展改革浪潮中的傑出代表。混改啟動後短短兩年,新天鋼實現盈利,2020年,年利潤增長到40多億,員工平均收入增長30%,成為大型鋼鐵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標桿。
新天鋼混改取得突出成績,與企業成功數字化轉型密切相關。涵蓋生產、采購、銷售、物流、質檢、環保等的數字化轉型。不僅幫助新天鋼實現更好的生產指標、降本增效、提升員工福祉,更通過大數據賦能管理,成為推動企業效益持續增長的強大引擎。
聚焦業務需求,構建數字化建設藍圖
德龍集團&;新天鋼集團首席信息官郭宇斌表示,德龍早在2009年就開始與金蝶合作,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新天港混改之初,德龍與金蝶就開始了深度合作,對新天港的數字化建設進行了全方位的考察。
通過課題組發現,雖然天津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天鋼集團天鋼公司”)最初在數字化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但是系統之間缺乏必要的關聯,最終在系統之間形成了數字孤島,很多系統都比較陳舊。比如新天鋼集團天鋼公司原有的財務系統與供應鏈不互通。整個集團的財務有三個不同的系統,財務結算都是手工錄入才進入系統。這樣壹來,新天鋼集團天鋼公司原有的財務流程不僅效率低下,還容易出現人為錯誤。此外,新天鋼集團天鋼公司缺乏物流的數字化風控管理,如何構建全流程數字化、廠外壹體化的管理模式也是數字化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郭宇斌認為,在構建數字化轉型藍圖時,it部門有必要與業務、生產現場的各個工廠、部門和辦公室進行整合,提取實際需求。“數字化轉型最大的問題是找不到痛點,提不出需求。需求要基於IT部門的團隊對現場的了解,對技術和業務的熟悉,將技術與生產和管理結合起來,從而帶動和引導生產工廠和業務部門提出問題。IT和業務部門* * *共同構建業務藍圖,以實現真正的良好效果。”
為此,新天鋼集團數字信息團隊和金蝶工程師經常壹起深入業務壹線,24小時守在工廠,白天去業務辦公室實地調研,晚上和業務人員交流。郭玉斌介紹,新天鋼已建成集生產、運營、安全、能源、計量、環保於壹體的運營中心,並在鋼鐵行業率先使用金蝶雲。天空企業級PaaS平臺,攜手外部生態合作夥伴金蝶,全方位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
兩年高質量發展,成就數字化轉型典範。
新天剛通金蝶雲?天空平臺打造的“產融產供銷壹體化”,徹底打破了原有的數字孤島,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效率,為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郭玉斌介紹,數字化改造後,新天鋼原有的財務效率從原來的半個月結算期變成了現在的兩天結算,甚至整個月的經營業績都可以在壹個工作日內結算完畢。“從金融券的角度來說,壹個月應該有幾千或者兩千的券。”自動結算流程不僅提高了效率,也大大減輕了財務部門的工作壓力,避免了可能出現的錯誤。此外,在財務風險防控方面,由於鋼鐵行業在銷售中普遍采用預收賬款的形式,因此需要對支付余額進行實時監控。目前,新天港的財務系統已經實現了產融結合,可以實時向業務部門反映支付情況,從源頭上避免財務風險的發生。
利用Sky這個平臺上的基礎數據,新天港實現了全集團全覆蓋,從無到有完成了物流平臺的建設。工廠外的車輛調度、車輛軌跡等實時定位數據與進廠貨物的確認、稱重、取樣、質檢、現場卸貨等數據可以互聯互通,既降低了物流中的泄露等風險,又提高了業務效率。比如原來稱重需要人工操作,壹卡車裝卸的過程需要3到5分鐘。通過數字稱重系統,不僅減少了人員需求,還可以將數據實時傳回平臺,稱重時間壓縮到最快10到15秒。新天鋼的工作人員說,“以前高爐返焦返礦系統都要人工開票,每個環節都要稱重,非常復雜。現在有了稱重系統,用打卡機打卡,操作變得特別方便簡單。”壹點壹滴的改變,不僅整體優化了業務水平,還從操作流程、整體計算等多方面提升了員工工作的便利性。
德龍集團和新天鋼集團董事長丁說,“多煉鋼,好好煉”。新天鋼的數字化改造也是圍繞這個目標,實現了生產現場的數據采集,各個生產單元的實時數據都可以采集上傳。操作中心可以實時監控生產環節的可視化數據,如高爐操作的實時數據和實時情況。壹旦現場發現數據波動,運營部門可以第壹時間做出準確調度。這些數據也是優化生產過程的基礎。據郭玉斌介紹,目前新天鋼六個廠每天都會對綜合成本、燒結固體消耗、煉鋼燃料比等具有可比性的關鍵指標進行可視化分析對比。大排名會顯示工廠之間的差距,從而支持新天鋼的管理優化和提升。目前,新天鋼煉鐵、煉鋼工序成本分別降低22%、26%,燒結固體消耗降低7.1kg/噸,高爐燃料比降低12.2kg/噸,煉鋼全鐵料降低19.2kg/噸。
郭宇斌表示,新天鋼數字化轉型的成果還體現在環保和能耗控制上。目前,新天港環保管控平臺已實現全面覆蓋,多達130個空氣質量微站將實時監測影響空氣質量的PM2.5和PM10。管控平臺壹旦發現問題,會立即通過調配環保車等手段介入,將環保問題處理在萌芽狀態,實現綠色企業、綠色發展。煤炭、天然氣等企業的能耗數據也將實時同步到政府相關部門。新天鋼創造了壹個環保、綠色的優越生產環境,讓員工感受到強烈的自豪感和幸福感。郭玉斌說:“環境變美了,指標變好了,業績提升了。連鎖反應就是人心變亮了。”良好的業績大大增加了員工的收入,每個崗位的員工都在努力成為新天鋼的建設者,以飽滿的激情和動力支持著企業的發展。
堅持走數字化道路,打造智能制造標桿企業。
在從“鋼鐵大國”到“鋼鐵強國”的道路上,綠色化和智能化將是鋼鐵行業創新發展的兩大主題。郭宇斌認為,目前鋼鐵行業有兩大發展方向:壹是環保雙碳,即面對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目標,走出壹條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二是智能制造,將提升鋼鐵智能制造水平,為制造強國支撐鋼鐵中堅力量。鋼鐵企業只有堅持數字化轉型,才能順應發展方向,實現快速增長。
新天鋼希望將新興技術與鋼鐵制造相融合,通過不斷深化數字化轉型,打造智能制造標桿企業。為此,新天鋼提出了五個規劃方向:壹是風險持續可控,從智能制造的角度講風險控制壹定要做到極致。在采購、銷售、工程、物流、質檢等高風險、易出問題的環節,從平臺、技術、設備等方面不斷增加風險防控手段;二是數據的真實反饋。數字化範圍應涵蓋人員、設備、技術等各個方面。數據要支持從管理者到壹線員工的各個層面,用真實的數據支持管理的持續改進。三是自動化裝備水平不斷提高。目前,鋼鐵企業具有設備規模大、生產組織連續性強的特點。因此,自動化應包括記錄自動化設備和自動化過程的型號,從而實現生產控制水平的持續優化和提高。四是構建智能制造的系統化管理模式。未來的智能制造應該是組織結構極度扁平化,生產組織模式極度高效化。第五,通過智能制造的“1+N”模式,即1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加N個應用基地,推動組織、流程、商業模式、組織模式、管理模式、商業模式、人員配備模式的變革和優化。
鋼鐵企業是制造企業,主題要回歸到制造的全過程。對於鋼鐵企業來說,要實現智能制造,需要通過業務驅動和技術支撐來進行整體優化。郭宇斌舉了壹個例子。現代鋼鐵生產模式以高爐為中心。如何保證各廠各高爐穩定生產,不波動或盡可能少波動?在智能制造系統的支持下,通過數字化搭建專業平臺,可以實時對比十余座高爐的所有數據,將最優秀、最優秀的工程師聚集在壹起,對各工廠的生產過程進行專業的診斷、專業的預檢和專業的支持,從而保證生產更順暢、更安全。
郭玉斌說,新天鋼能成為金蝶在鋼鐵行業的原型企業,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從2001開始,德龍與金蝶的合作已經持續了20多年。2009年,金蝶協助德龍實現整體ERP應用,這在當時甚至開創了鋼鐵行業的先河。金蝶已經成為德龍緊密的生態合作夥伴,無論是技術還是平臺,雙方技術團隊之間的融合都是如此。新天鋼希望未來繼續攜手金蝶,在人工智能、數據管理等方向不斷探索鋼鐵行業新模式,構建鋼鐵行業生態,最終實現兩家企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