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兒怨》的壹些人物印象
Esther
Esther,其實壹開始我是站在她這壹邊的。
當Esther進入學校被同學們取笑,我還以為這個片子會走上《魔女嘉莉》那條道路呢——就是壹個內心善良但行為舉止和大家不壹樣的人,在人們的壓力下,變成壹個王八蛋。
所以,我剛開始是支持她的,正如Kate所說“There's nothing wrong with being different.”,我還壹度開始感慨:作為壹個異類,需要付出多少代價,才能和這個世界和諧相處。
後來看到Esther殺鳥的那段,我特別有感觸:Daniel打傷了壹只鳥,Esther就說這只鳥已經活不了了,與其讓它痛苦得餓死不如給它個痛快,結果Daniel做不到,於是Esther就自己動手了,結果Daniel反而指責Esther說“What's wrong with you!”。當時我就憤怒了,妳做錯了事,沒有勇氣善後,而我用我的理智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來為妳的行為買單,妳還敢說什麽“What's wrong with you!”
盡管,影片後來告訴我們Esther是個王八蛋,但可恨之人也有可憐之處吧。
Daniel
對於Daniel這個人物我很反感,因為他缺乏勇氣。
壹開始,Esther進入他們家,Daniel就表現出了不爽;後來呢,又有壹個餐桌上的細節,就是他不明白自己的妹妹Max想要“面包和黃油”的動作,這壹切都說明了他不懂愛,不過這個我還能接受。
可是他後來不敢殺鳥,再後來又眼睜睜地看著Esther燒毀證物,我就受不了了,因為這是缺乏勇氣。
男人壹定要有擔當,盡管Daniel還小,但我還是看他不順眼。
John
很多觀眾都看John不順眼,覺得他不應該不相信他的妻子,覺得他反應遲鈍得難以置信。
我不這麽看,首先他們夫妻間本來就有裂痕,彼此不信任是很正常的;其次,站在他的角度思考壹下,的確是Esther的說法更有說服力,就連Kate自己都說“我知道沒有理由讓妳相信我”。
說到這不妨提壹下,人們在看全知視角的小說或電影時很容易犯壹個毛病,就是覺得作品裏的某些人很傻,但事實並非如此。
我個人以為John最大的毛病在於關鍵時刻喝酒。《絕命毒師》裏的古斯有壹個信條就是堅決不能和癮君子合作,因為妳不知道他們靠不靠得住。
Kate Kate身上有壹個我很不喜歡的橋段,就是她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讓別人相信自己,然後自己就歇斯底裏起來了。 哎,當年我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放棄了《X檔案》,說到這裏,不得不誇另壹部美劇《危機邊緣》,裏面的女壹號在發現自己身體異常時,就沒有傻不啦嘰地勸別人相信自己,而是壹個人悄悄的研究。
妳想壹下,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說出驚悚的事實,會有什麽後果?只會讓自己變得更不可信,讓未來的說服道路更加艱難而已。
當然除此之外,Kate身上還有很多讓人頭疼的問題,比如分不清主次矛盾,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最神奇的是撂倒Esther之後,她選擇了逃跑,妳能告訴我妳為什麽跑嗎?這個時候補上兩槍不是更好,就算妳不想弄死她,暴打壹頓或者綁起來都可以,為什麽要跑,最後變成敵暗我明被人家陰壹頓,簡直就是崩潰,不過考慮到這是好萊塢的壹貫套路,我也就不上火了。
Max
有人說Max很傻,我也是這麽認為的,不過小孩總是傻的嘛,無需吐槽。
看完《孤兒》後,發現豆瓣上有壹篇影評叫《人人都是孤兒》,寫得好極了,作者突破了電影全知視角帶來的毛病,設身處地為片子裏的每個人物去想,想到最後,就“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了,於是就有了“人人都是孤兒”的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