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北京青年律師學習的途徑有哪些

北京青年律師學習的途徑有哪些

二、您認為青年律師的案源在哪裏,如何獲得案源?這是個大問題,很難說得清楚。那天在政法網絡學堂青年律師案源研討會上,限於時間我只談了幾個綱目,沒有。我認為青年律師要為自己的目標做壹個較為科學的設計,不能像無頭蒼蠅壹樣亂撞亂碰。不同的人根據自己的目標可以有不同的設計,我認為有以下幾個途徑可供參考。1.選擇壹個有名氣的大所,接受規範化的系統的素質訓練。大的律師事務所壹般都比較規範,對律師要求較嚴格,經過壹段時間訓練之後,妳就知道怎樣做案子了。除此之外,大所是妳壹個好的平臺。因大所在社會上有影響,名聲在外,除培養基本素質外,還可為妳揚名。經過幾年之後,待妳羽毛豐滿了,就可以闖蕩江湖了。在大所妳別指望掙大錢,只要學到本事就不愁日後沒錢賺。現在律所選人的標準不是看妳有多高的學歷,有什麽學位,首先是看人品。所謂人品,就是人的品質,從道德層面上講是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如果耍小聰明、挖空心思算計別人,那是不成的。律師這個群體都是精英,妳精,還有比妳精的,最後還是算計了自己。《紅樓夢》裏有壹句詩:“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第二,要勤奮。在大所給老律師當助理,要有敬業精神。哪個老律師都喜歡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人。譬如開庭前,協助老律師進行調查,搜集證據,整理證據目錄,並能勤於思考,向老律師適時提出妳的真知灼見;庭後整理庭審筆錄、替老律師把代理詞或辯護詞整理得井井有條,並將案卷歸檔。每壹個案件或開壹次庭都是學習的好機會,註意吸取老律師的長處,久而久之,與老同誌關系融洽了,老同誌是會善待妳的。古人講,要想取之,必先予之。如只知索取,嫌薪水少,不知奉獻,整天萎靡不振、懶洋洋的,誰也不會喜歡的。第三是要有智慧,也就是要聰明壹點。做律師這壹行比做法官、檢察官難,法官、檢察官無生活壓力,案雖有期限,但不是硬指標,隨便找個理由就可以搪塞過去,更為主要的是他們手裏有公權力,可以隨心所欲,妳看時下司法部門的法律文書就知道他們的水平和能力,他們不用說理、以理服人,決斷式的霸王式的論斷就可以讓壹方敗訴,壹方勝訴。而律師則不然,不但要有智慧,而且要有大智慧才行,壹個案件到手,要把法律關系搞清楚,有的案件比較復雜,有多個法律關系,妳都要壹壹理清,然後選中切入點,這就需要把妳學到的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這種結合就是智慧。除了案件本身之外,還要懂得社交,社交也需要智慧,這些我就不啰嗦了。總的來講,不能鉆牛角尖,不能太笨,否則妳在哪個所都不會受歡迎。2.選擇壹個有實力的、小的律師事務所。大所有大所的優點,但也有缺點和不足。壹般大所是團隊作業,案件類型單壹,比如搞企業兼並重組的就搞企業兼並重組,搞非訴的就專門搞非訴,這樣案的面較窄,不利於妳以後獨闖江湖。並且大所的大律師也比較高傲,不容易接近,想得到手把手的教導是不容易的。而小所則不然,人少,很容易和老律師接觸,進所之後,要拜師,無論哪壹行,都要先向老律師和有經驗的律師學習,這是案的初步。唱戲的基本功是手眼身法步,學當律師也離不開這幾樣,只是內涵不同罷了。對律師而言,手,即勤於動手,眼是指要有眼力,即是學老師的分析案情的眼光,且自己要有眼力見兒,想師傅之所想,急師傅之所急。俗話說:不打勤、不打懶,專打沒長眼睛的。所謂身,即不管大小案件都要身體力行,多去參加庭審活動,協助老律師作好庭審筆錄,並及時整理成文,供師傅修改。所謂法,即指法,除了吸取老律師的長處之外,認真研究分析案情,給老律師出出主意、想想法,老律師(我指的是比較成功的老律師)並不是萬能的,也不是樣樣都好,但未考慮成熟的點子不要亂提,更不能老提,那樣容易遭到老律師反感。所謂步,就是要有方法和步驟。小所裏各類案件都有,這就給了妳磨練的機會。我認為青年律師入行之後,先不要搞專業化,那樣知識面太窄。這如同學習法學基礎理論壹樣,先打好“築基”的功夫,待積累了壹定的案經驗之後,再選擇壹個熱門的或喜歡的專業領域,如債法、物權法、公司法、專利法等。另外,錢列陽律師講過,小所給妳出錯的機會,妳碰的壁多了,就積累了經驗。任何壹個外科醫生都必然經過很多失誤的階段,律師也是壹樣,沒有失敗,哪有成功之理?另外,我還想提醒壹些青年同仁,不要有了壹些資本原始積累之後覺得翅膀硬了,就想跳槽,掙大錢。當然跳槽是選擇的自由,但要慎之又慎。跳得好,可壹帆風順,跳不好,就搞得人仰馬翻。我認識的壹位青年律師,在京三年跳了四次槽,剛開始在老律師的關照下,每年能賺十萬八萬,現在連吃飯的錢都掙不來。妳說,這是不是律師的悲哀?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應該知恩圖報,不能過河拆橋。我從業二十七年了,在這方面的感觸是很深的,須知妳跳槽對老律師是有傷害的,不僅僅是我,在這次學堂青年律師案源研討會上,很多老律師都發出這樣的感慨:人心不古,世態炎涼。不用說,飛鳥各投林是必然的,但是會給為之付出心血和機會的老同誌造成壹定的傷害。3.尋找壹個好的切入點。常言說: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這話壹點不假。我有壹個律師同行,在某個小城市當了幾年律師,始終默默無聞。後來他調到上海壹家律師事務所,由於悟性很好,三個月就學會上海話,與本土市民交流就沒有了語言障礙。初到上海,他也遇到了很多困惑,茫茫人海,都是陌生的面孔,上哪去找案源?當時互聯網剛剛興起,社會上因“包二奶”引起的糾紛很多,他索性搞了壹個《中國婚姻法律網站》,從網上攬案子,這樣壹下就火起來了。現在全國各地都有它的網站,甚至香港、新加波也都設了網點,幾年打拼下來,他成了婚姻法律專家,上了《鳳凰衛視》和央視《小崔說事》。這是壹個成功的例子,在當時屬於創新,現在已經屢見不鮮了,但對青年律師是很有啟迪的。關於選擇壹個好的切入點,還有壹個例子。我的同鄉律師,他在北京專給買商品房的人做代理人,他平時很註意研究商品房買賣過程的壹些陷阱,比如北京的房地產時常,看似有序,實際很亂,黑中介到處都是,賣房人由於利益的驅使,壹房兩賣,甚至壹房三賣、五賣的都有,買房的屢屢上當受騙。為此他搜集了很多這方面的判例,並對這些案例進行點評,編成了壹本書,這樣他就成了買賣商品房方面的專家。我們有的青年律師也寫書,但卻是壹些大而無當的書,缺少針對性,更乏操作性,實際並沒有深入某個業務領域,是為出名而出名。這些東西對開拓案源並無益處(評職稱時倒還用得上)。王才亮律師說,他的關於房地產拆遷的書被某律師抄襲,改頭換面地出版發行了,但那位律師並沒有鉆進去,所以也很難出名。總之,選擇切入點很重要,但確實要下壹些研究的功夫,光擺花架子不行,要有李小龍的三拳兩腳的截拳道真功夫。4.到鄉下去,走以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我們有些青年律師思想上有壹個誤區,怕到鄉下掙不到錢。其實不然。比如說長三角、珠三角、京津滬的郊區,經濟都很發達。北京壹個律所主任告訴我,他的所已從城市走到京郊鄉下去了,幹不完的業務,賺不完的錢。我聽了很受啟發,壹些老律師都從城裏跑到鄉下去了,我們青年律師何必蹲在城市坐以待斃呢?在城鎮幹出點名堂,有了壹些資本積累之後,在進入城市也不遲。現在又正值農村進行第二次土地改革,人多地少,矛盾很多,我認為,那裏也是青年律師大顯身手的地方。有的同誌可能說,那裏案子可能很多但賺不了大錢。可能有些情況是這樣,但我想提醒我們的青年同誌,不要厭其小,也不要厭其少,不積跬步無以行千裏,不積小流何以成江河,要想吃這碗飯,就要耐住性子,尋找機遇。當然,我不提倡青年律師到老少邊窮地區,而是應該到有潛在發展趨勢的鄉鎮去。除了到鄉下去之外,律師進入城市社區也是好法,如北京的社區外來移民多,是藏龍臥虎的地方,與街道居委會和物業公司搞好關系,多參加壹些他們的公益活動,時間久了,也就有案子可了。5.選擇壹個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先做壹段公司律師,為以後當專職律師做鋪墊。我們的壹些青年律師壹旦取得律師資格,就想當專職律師,想壹夜之間暴富,這是不可取的。壹個企業就是壹個社會,糾紛不會少,比如勞資糾紛、產品質量糾紛、融資糾紛、買賣糾紛等等。總之,企業給妳可觀的薪酬,妳也不會閑著,在企業做了壹段時間之後,積累了訴訟和非訴訟方面的經驗,與方方面面的人際關系也都建立起來了,在妳覺得能夠放飛的時候,就可以飛起來了。我十多年前曾給壹家改制企業當專職顧問,壹年給三萬元顧問費,但是案件特別多,壹年下來開了300多次庭,平均每日壹庭,真是忙得不可開交。但是,我感覺很充實,很愉快,在案中積累了壹定的經驗,也吸取了壹定的教訓。有些大企業的老板本事不大,但很高傲,壹般是看不起青年律師的,他不管具體案情如何,而是以成敗論英雄,這樣妳就要學會與老板處好關系,要韜光養晦,不能壹遇到批評就垂頭喪氣,要有壹點能耐得住批評的性子(那怕是錯誤的批評),在老板眼裏,他是不把妳當律師看的,妳們彼此不是平等主體,因為妳是他的雇員,所以批評是很正常的。我在上海遇到壹位給外企做顧問的律師,年薪達到壹百多萬元。如妳不能勝任公司律師的職責,專職律師也是做不好的。我前面說的是民營企業,青年律師最好選擇在國企從事顧問工作,特別是大型企業,那裏各種制度比較規範,雜事很少,待遇很高,在那裏無衣食之憂,是很自在的。6.經常參加壹些企業家的聯誼會、商會和行會。中國是人情社會,要想建立社交圈子,就離不開人際關系。據我了解,哪個城市都有行會、商會,特別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會有同鄉會。妳要千方百計進入這個社交圈子,與他們結交朋友,當他們有案子的時候,自然會想到妳。為了攬到案源,壹些小案妳可不收或少收代理費,獲得當事人的好感,如果案子做得漂亮,在同鄉會中壹傳二、二傳三,妳的名聲會逐漸大起來的。這樣就不愁沒有案子做。7.媒體包裝。我們生活在信息時代,各種信息的傳輸通過互聯網在整個地球之間也僅是瞬間之事。我經常想:象李白、杜甫這樣的大詩人,在缺少媒介傳輸的唐代靠的是世代口傳身授,那些唐詩宋詞元曲和壹些民謠能流傳到今天是多麽的不容易。我認為所謂詩人,只要有壹句詩傳誦千秋萬代,就可稱為偉大。而現在我們所稱的國寶、偉大、大師等封的名銜都不算數,要經過歷史來檢驗。大師不是靠冊封的,季羨林(特長不是國學)之所以辭大師、國寶,並非謙虛,因其並未超越前賢陳寅恪,更妄論俞樾、章太炎、梁啟超、王國維、錢穆了。這個話題有點扯遠了,但未離信息的傳輸和包裝。現在時代不同了,我們並非要成為李白和杜甫,最現實的問題,是“稻粱謀”問題,即吃飯問題。作為青年律師,光有才氣不行,有才可以做學問,但不能當律師,做律師要善於包裝自己。北京有位律師說,律師成功的秘訣就是忽悠。怎麽忽悠?——壹是著書,二是講學。此論本人雖不敢茍同,但符合時下潮流。浮躁的時代需要的是浮躁表演,否則就沒有生存的空間。我作為老律師,也不能倚老賣老,應該與時俱進,所以我也很註意包裝,我雖然是個網盲,只達到上網的水平,但還很關註網絡巨大的宣傳和推介效應。我的網站是點睛學堂幫我搞的,點擊率在前五名。我的網絡與部分同行不同,即絕不趨時。錢鐘書有壹句名言:趨時必過時。錢鐘書先生、傅雷先生的文章沒有壹句文革語言,所以成為經典。這些我是記在心裏的。對於時下的焦點、熱點、難點問題,我從不訴諸筆端。看法是有的,比如前壹階段的鄧玉嬌案,但我不發表。我所缺的東西我知道,就是民商法的學問,所以兩耳只聞天下事,壹心琢磨經典書。青年律師不能以我為榜樣,若以我為榜樣那就糟了,肯定吃不上飯。但是在利用網絡媒體這點上我是跟多數律師壹致的,只不過價值取向不同而已。青年律師除了網絡包裝之外,還可以通過電視、電臺、報紙、刊物進行推介和宣傳。這方面的例子很多,北京的嶽成所、大成所的律師等都是包裝的範例。除了媒體宣傳外,還要研究點問題,即對眼前發生的問題及時發表自己的真知灼見。浙江京衡所的陳有西律師比我小壹歲,但比我勤奮,鄧玉嬌案件結論出來後,他在赴京的飛機上構思該案的贏家和輸家,到京入住後,壹直寫到淩晨兩點多。不談別的,就說這種拼勁,也夠青年律師學壹學了。成功不是上帝賜予的,每壹個成功的律師的背後,都有辛酸血淚。“包裝”不是花裏胡哨,而是要有點真功夫,否則,哪家媒體也不會為妳效勞。此外,如果妳對某個領域確有見識,可以著書立說,但要對妳所著所說要進得去,出得來。所謂進得去,是要鉆研進去;所謂出得來,就是與律師實務相結合。找槍手、東拼西湊的花樣只適合那些有名氣的律師,青年律師萬萬使不得。妳是否有真功夫,在與當事人的接觸中,“三招兩式”便見分曉,不管妳如何炫耀炫耀都是無濟於事的。8.充分利用妳的社會關系資源。我始終認為,中國不是壹個法制社會,而是壹個人治社會,即使法制社會也離不開人,只是人的行為規範不能超越法律的限度而已。這樣妳就要學會利用妳的同學、老師、朋友和親屬的關系,讓他們幫妳攬案源。如果妳在某個政府、企業、房地產等部門有關系,妳的飯碗就有了保障,關系就是資源,任何律師,年輕的律師也好,年老的律師也罷,都不能小窺“關系”二字。在中國壹個成功的律師,得有80%的關系成份。這點算不上經驗,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我也就不多羅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