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建立了國營經濟領導下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新民主主義經濟體制,中國***產黨運用政治魄力和政治智慧,僅用三年的時間就奇跡般地在戰爭廢墟上恢復了國民經濟,並在此貧窮落後的基礎上開始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
“壹五”時期開展了以“156項工程”為中心的大規模工業建設,為我國基礎工業體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大大縮短了中國與發達國家工業發展水平的距離。
2、第二階段,動蕩發展時期的經濟(1958~1978年)。
1958~1966年,是全面進行經濟建設的時期,是探索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道路的時期,前幾年是失誤,後幾年糾正和彌補失誤。總的來說,1958~1978年的20年是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的時期,是帶著社會主義改造勝利和“壹五”計劃成功的喜悅開始,經歷了“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最後帶著對“文化大革命”痛苦反思、對計劃經濟體制的困惑而結束。
3、第三階段,經濟體制轉型初期的經濟(1979~1991年)。
中國20年單壹公有制和計劃經濟體制所經歷的曲折、挫折、災難、困惑,孕育著壹場新的探索。國民經濟經歷了1986~1987年的“軟著陸”,1988年價格“闖關”和1989~1991年治理整頓的曲折。
4、第四階段,全面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時期的中國經濟(1992~2002年)。
1992年鄧爺爺南方談話和中***十四大的召開,統壹了全黨關於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方面的認識,明確了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擴展資料:
中國發展的最新階段:
在新時期、新階段,中國順應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抓住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我們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著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取消農業稅、牧業稅和農業特產稅;國有企業改革向縱深推進,依法加強對私有財產的保護,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健全公***財政體制,加快推進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逐步擴大企業投資自主權;進壹步健全商品市場,發展要素市場,加快重要資源價格的市場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