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迷茫時如何找出路
人在迷茫時如何找出路,難免有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麽感到迷茫的,有時候,沒日沒夜的加班,也沒掙到多少錢,羨慕別人年紀輕輕,就有房有車,相對比之下,就覺得自己的生活特別迷茫,下面看看人在迷茫時如何找出路。
人在迷茫時如何找出路101、迷茫時給心靈放個假
剛剛忙碌了半個月。覺得有種身心疲憊的感覺。於是找個借口給自己放了個假。
其實也不是真的放假,當二寶的媽媽不可能放假的。該上班還是要上班,該送孩子上興趣班還得送孩子,該幫父母辦事還得辦事。
生活依舊充實而忙碌。只是少看手機和電腦,少看群動態,大腦沒有接收各種消息,心靈沒有受到各種思想的沖擊。寫作這幾天也沒有日更。
美其名曰,給自己放個假,把自己丟在劇情裏,心隨情動,情歲劇生,沈浸在劇情的每壹個場景裏。好像自己也生活在那樣的年代,暫時脫離了現實。
好像心靈變得更加虛空,思想變得更加縹緲。整個人飄落在虛幻縹緲的境地,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想要落地,卻又夠不著地的感覺,壹點也不踏實。給自己的心靈放假,卻發現越放越迷茫。
02、閑也迷茫,忙也迷茫,人生無處不迷茫
空閑時迷茫,無聊迷茫。忙得不可開交迷茫,忙得精疲力盡也迷茫。人生無處不迷茫。
我們忙碌時迷茫,是因為我們擔心我們的努力是否會有回報?我們擔心我們的付出是否值得?
有時或許是精力不足,情緒作怪。 空閑時感到迷茫,是因為這顆閑下來的心無處安放,心靈無處寄托。
歸根結底,所有的迷茫都是對未來的不確定。現在的自己太疲憊。 怎樣才能讓生活不再迷茫呢?怎樣才能讓生活保持壹種平衡?
既不是太忙碌,也不是太清閑,找到壹個最好的狀態。讓身心都處在剛剛好的狀態。 張弛有度、勞役-結合。讓疲憊的身心得以安放。讓空虛的靈魂找到歸途。讓閑暇無聊的心有所依托,這便是愜意的人生。
迷茫是心靈對世界的感知,需要我們及時調節,控制好生活和學習的節奏,給我們的精力充電。
03、走出迷茫,停停走走,找到壹條適合自己的路
過實實在在的生活,找到壹個適合自己節奏的生活。生活有夢想、有目標。生活自律,張弛有度,在追夢的路上愜意前行,累了停下來休息片刻,恢復體力繼續前行。
這才是理想的人生,人生本來就是停停走走的過程,忙碌前行,但也不忘停下來反思。不能只顧低頭拉車,還要擡頭看路,不然,將錯失人生路上的美景。
停停走走,走是為了離夢想更近,停是為了反思,停是為了整裝待發。所有的壹切都是為了夢想。 停停走走,這樣的堅持才能長久,這樣的堅持才能到達夢想。而不是壹開始,就讓自己累得筋疲力盡,還未到終點就倒地不起。
找到壹條適合自己的路,這條路才能走的長久,走的更遠,走的更加暢快淋漓。
人在迷茫時如何找出路201、減少抱怨,多壹點改變
古人雲:“強者不易怒,弱者常抱怨。”強者不是不會抱怨,而是知道抱怨的結果。弱者抱怨只能解壹時之氣,其實於事無補。
與其抱怨,不如努力改變自己。任何想法不去行動最終也只是想法而已,想法加上行動就有可能會變成現實。
努力改變自己適應生活,而不是讓生活適應妳。
改變別人容易,改變自己容易。心由境轉,境由心生,改變了自己才能轉換生活。
只有把抱怨的情緒,轉化成努力向上生長的力量,才是美好的壹天從“迎難而上”開始!
抱怨之驢大智慧的有這樣壹個故事。
驢和馬是鄰居,壹天,驢對馬抱怨說:唉!妳知道嗎?我每天不停地拉磨,真是累得要命啊!不想幹了。
馬聽了轉身對驢說:“我給妳出個主意吧!妳只要照著我說的做,妳離好日子就不遠了。”驢聽到後,點了點頭,就這樣回答了。
第二天,主人又拉來壹大袋黃豆,繼續讓驢拉磨,壹會兒,驢兩腿壹伸,壹動不動躺在地上裝死。主人見了,難過地說:“唉!沒想到驢死了,看來我只好把它送到屠宰場去啦!”
驢聽了,驚出了壹身冷汗,它趕緊爬起來,主人見了,又說:“哎喲!幸好幸好,原來是這頭驢在睡覺啊!”那以後,事情沒有發生任何變化,驢還是從早到晚地拉著它磨。
僅僅因為壹句埋怨,可憐的驢,便會遭遇不同的結局。
生活中很多人遇到難處時,也跟故事裏的驢那樣,喜歡找人訴苦。
卻萬萬沒想到,壹味怨天尤人,只會讓自己陷入更深的泥潭裏。
有壹句很火的話:“不要向任何人訴苦,因為80%的人不關心,剩下20%聽了很高興。”
這話說得雖然很絕對,卻告訴我們壹個道理:傾訴是有底線的,同情是有時效性的。
壹個人真正的成長,是將痛吞下去。
古人說:“剖開頑石方知玉,淘盡泥沙始見金。”
人在迷茫的時候,生活是泥沙俱下,令人害怕。另壹方面,泥沙都“下”完了,就見到了金子,人生就如溫玉壹樣美麗。
如何能熬過去?壹個人的堅守,不如壹群人的互助。因此,好好讀書,就能和書裏的“老師”對話,也能帶著學問,去請教生活中的高人。
當妳滿腹經綸的時候,就算穿著破衣服,也會得到高人的青睞。
我們常常說,人窮時,親戚朋友都會嫌棄。卻沒有想到,書本不會嫌棄妳,老師不會拋棄妳。
壹切過往,皆為序章,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過不去的自己。
讓我們少壹點抱怨,多壹點改變吧!
02、不怕孤單,努力沈澱自我。
古人雲:“世間皆苦,唯有自渡。”
這個世上, 沒有不帶傷的人, 無論什麽時候, 妳都要相信, 真正能治愈妳的只有妳自己,
不學習就成功的人,這是古人沒有聽到的事情。當然,包括今天,我們也不相信。
巴爾紮克在二十年的寫作生涯中,寫出了九十多部作品,塑造了兩千多個不同類型的人物形象,心的許多作品成了世界名著。
巴爾紮克十分珍惜時間,他曾給自己擬訂出壹張工作時間表,把壹天24小時的分分秒秒都充分利用起來。
他的創作時間表是:”從半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說,在椅子上坐十二個小時,努力修改和創作,在積累中不斷地在前行,在積累中是自己不斷地完善。
後來,他成功了,證明成功需要時間沈澱。
生活中,我們常常嘆息,世事對自己刻薄,別人對自己掠奪。
常常無奈,我們得到的總是太少,付出的總是太多。
哪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卻沒有想過,自己有沒有讀書,是不是已經出類拔萃了。
妳渾身都是自帶光芒,在努力成為自己的太陽。怎麽會沒有人看到妳呢?妳渾身都很暗淡,憑什麽別人要去尋找妳呢?
有人說:“站在迷茫處,壹擡頭就可以看到星空。”迷茫就去找事做,有事做了就不迷茫了。
曾經我也是看過這句話,感覺有點道理,就照著做了。
壹段時間後,當妳迷茫仍然還在心中的時候,不應該哭哭啼啼,而是要展望未來。
書讀多了,氣質談吐會高雅,容顏看起來也很自信,做事也淡定了,不慌不忙,因為任何事情,心中都有數,知道怎麽解決生活上的各種問題。
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而不是任由命運擺布。
堅持下去,打造不壹樣的自己,讓身邊的人刮目相看!因此有人願意和妳合作,也有人請妳出山。
妳不僅要優秀,還要給予妳***事的人帶來快樂。這就是創造機遇。
03、失敗時不要自暴自棄,要沈得住氣
《道德經》裏講:“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福與禍總是相依相伴,得與失也是如此。
《莊子·田子方》裏有這樣壹個故事。
孫叔敖曾三次出任令尹,可他卻從不炫耀,總是低調行事。
他也曾被三次罷官,逆境中的他也從未郁結。
肩吾十分好奇:“三次上任,三次被罷黜,妳心裏是怎麽想的?”
孫叔敖回答道:“我覺得該來的不必推辭,該離的也挽回不了,得與失往往自己無法掌控,又何必糾結其中,自尋煩惱?”
正如作家亦舒所說:“有得有失 ,才是人生,切忌憤憤不平。”
人的壹生,本就是壹個得到與失去的過程,如果糾結於此,生活便會失去平衡。
曾國藩曾寫過壹副對聯:
天下無易境,天下無難境;
終身有樂處,終身有憂處。
難境與易境,樂處與憂處,從來不是對立的,而是壹體兩面。
壹個人之所以超凡脫俗,要做到超凡脫俗,必須有壹顆仁愛之心,對世事萬物有悲憫的情懷。
不是因為他天生才華橫溢,而是經過了無數的日夜,熬出去了。
出來社會上繼續讀書,妳也可以事業有成。
讀書,就是為人生添磚加瓦的過程,妳要是堅持住了,就類似於在低谷裏改造自己。
有人說:“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
壹個人的格局往往決定著未來的高度。而讀書,是最能提升壹個人格局的通途。
迷茫的時候,壹股深深的無力感就像陷入了壹片沼澤地、壹條暗溝,讓人害怕。當妳拿起書的時候,就不會害怕了,可以暫時忽視身邊的壹切,忘記心中的煩惱,擺脫人生的焦慮。
當妳周圍的人不讀書的時候,恭喜妳,妳有了壹個超越別人的捷徑。
千裏馬,需要反反復復奔跑;富貴人,需要壹生壹世讀書。
度過這段苦寒的日子,總會有撥雲見日之時。
人在迷茫時如何找出路3人為什麽會迷茫?
迷茫來自於認知邊界的崩塌。
什麽是認知邊界的崩塌?
當壹個人現有的認知被新的信息穿透,他沒有辦法理解新的信息的時候,他的認知邊界就崩塌了。
在電影《黑客帝國》中,尼奧被黑衣人追殺,他隱隱約約的感覺自己生活的世界不像是真實的,他開始感到困惑,感覺到有哪裏不對勁,這種不對勁的感覺就像壹根刺紮在他的腦子裏,讓他痛苦和迷茫。
讓尼奧感覺不對勁的信息,就是刺穿他認知邊界的利劍,如果沒有這些信息,他會安穩地活在這個虛擬的世界,浸泡在營養液中接受母體的培育,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
在現實生活中,妳可能也接收到壹些讓妳感覺不對勁的信息,讓妳的認知邊界崩塌。
比如妳刷朋友圈時,看到曾經壹起逃課的同學,現在卻找到壹份很棒的工作被外派出國。而妳卻在壹份沒有前途的崗位上做的可有可無的工作。
可能是妳從小到大聽父母的安排,稀裏糊塗的報了壹份誌願,稀裏糊塗的上完大學,稀裏糊塗的找了壹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妳過著過著,忽然覺得自己好像沒有人生壹樣。
還可能有多種原因,比如越來越窮,家庭變故,感情不順等等。
如果說妳感到了迷茫,這很正常,任何人都會在某壹時刻感到迷茫,除非妳生活在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與世隔絕,不接觸外界的任何信息。
所以妳不必感到氣餒。但是,面對認知邊界崩塌,妳接下來的做法決定了妳是否可以很快走出迷茫。
02面對認知邊界的崩塌,妳有三種選擇
認知邊界的崩塌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妳現在所處的這個世界這個環境已經不適於妳繼續生存,妳構建的壹個穩定的循環系統,已經被外界的信息利劍所刺穿,這個系統沒有辦法繼續維持穩定,妳的心理狀態也開始失衡。
這個時候,妳有三種選擇。
1.維持現狀
2.暫時逃避到更小的世界
3.做出認知之外的選擇
如果妳選擇第1種維持現狀,這妳會繼續處在痛苦之中,因為維持現狀已經沒有辦法讓妳的內心重回穩定狀態。
如果妳選擇第二種,逃避到更小的世界,比如,沈迷於壹些短期的快感,酗酒抽煙,玩遊戲,問題依舊會存在,妳可能暫時感到安逸,但是新的利劍很快會再次刺向妳的世界,如果妳繼續重復逃避,妳的世界會越來越小。
有人會說,這個時候應該讀書、健身,讓自己積極起來,不應該頹廢。
我只認同後半句,不應該頹廢,但是這樣解決不了本質問題,因為當壹個人身處迷茫的.時候,他的舊認知是沒有辦法解決現有的問題的。
舉個例子,如果妳是牛頓,當蘋果砸在妳的頭上之後,妳很迷茫,妳百思不得其解,想了很久才思考出來壹個答案,答案是蘋果熟了,所以它掉下來了。
這是問題的本質嗎?並不是,它只是在原來的認知的基礎上去循環原來的問題。
重點不是去找到迷茫的原因,因為迷茫的原因是找不出來的,至少是妳在現在的狀態下苦思冥想想不出來的,所以,那些說要找到自己的優勢,思考自己方向的答案,完全是雞湯,看似有用,其實沒有營養,並不能幫壹個人走出迷茫。
至於那些萬金油的建議,在任何時候似乎都有用,但是都解決不了真正的問題。
這個時候該怎麽辦?
《黑客帝國》中墨菲斯托告訴尼奧,妳只是壹個奴隸,活在信息鑄成的矩陣裏。尼奧想回到原來的生活已經不可能了,黑衣人已經盯上了他,開始追殺他。
尼奧進退兩難。
墨菲斯托遞給尼奧兩個藥丸,壹顆是藍色,壹個是紅色,告訴他:選擇藍色,妳將忘掉這壹切回到原來的生活,選擇紅色妳將踏入壹個新的世界。
尼奧選擇了紅色藥丸,從母體中蘇醒,進入到未來世界,這個世界的色調是灰暗的,處處充滿危機,但是卻讓他感到無比真實。
尼奧做出了認知之外的選擇。
如果妳仔細思考尼奧的選擇,妳就會發現這壹幕在很多超級英雄的電影中似曾相識:《鋼鐵俠》,《蝙蝠俠》,《蜘蛛俠》,英雄的成長故事中,必然經歷壹次認知之外的選擇。
不只是電影,包括歷代的名人的成長故事如:喬布斯、紮克伯格、霍華德·修斯都是如此。
這其實就是神話學之父,約瑟夫·坎貝爾提出的“英雄之旅”的雛形:英雄受到冒險的召喚,踏入新世界的大門。
如果再仔細想想,妳會發現,妳特別愛看這種故事,因為這種選擇很反人性,主角要經歷很多磨難,也帶給妳了強烈的沖突感,妳希望看到主角的成長。
其實這就是戲劇中的沖突,好萊塢編劇教父羅伯特麥基說過:沖突顛覆生活。
當壹個人在進退兩難的沖突之中,卻要做出壹個最好的選擇,當他做出這個選擇的時候,踏入新世界完成了旅程,他將變得更加強大。
人類的生存和進化都是圍繞著沖突展開的。換句話說,任何人的成長都是在沖突之中選擇前進的結果。
在沖突中,做出認知之外的選擇,前往新世界,不止是戲劇和電影,更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