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正在成長中的年輕人壹樣,會有很多關於夢想、挫折等方面的困惑,我有幸采訪到央視著名主持人、中華文化促進會主持人專業委員會主任楊柳老師,來和我們談談與年輕人的青春和夢想有關的事。
楊柳老師於1989年開始從事《新聞聯播》欄目的播音工作。1997年,在香港回歸祖國72小時電視直播報道中擔任主持人,同年9月調入中央電視臺文藝節目中心國際部環球組工作,擔任《環球》節目主持人及編導。2013年,亮相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2016年3月,楊柳老師發起成立了中華文化促進會主持人專業委員會,並受聘擔任主任職務,這是播音主持行業從業者自發組成的NGO組織。同年9月,首次跨界出演電視連續劇《十二少年漂流記》。
楊柳
壹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心態上要做到順其自然。夢想從小就會埋藏在心中,熱愛什麽就去追尋什麽--努力去學習、去成長,但不要用功利的眼光看待夢想或者愛好。
" 時代在發展,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壓力。外界環境在不斷變化,但我們需要有壹顆安定的內心,認真思考自己壹生追逐的真愛,而不是追求錢財和名利,因為錢財名利僅僅是對事業和真心熱愛夢想的獎賞。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被物質世界迷惑。要勇於追尋真正的熱愛,熱愛就是學習進步的源動力,這是任何東西無法取代的。"楊柳老師如是說。
在考上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後,楊柳老師懷著對藝術的敬畏心,註重積累、勤學苦練、謙虛好學,堅持每天練習基本功,並且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方法,悟出其中的道理。"藝術是綜合能力的顯現、是內到外美的展示、是藝術領域日常訓練的積累。學習是走上工作崗位的第壹步。"學習是壹輩子的事情,不斷的學習也為了應對世界和人生的變化。
在談到追求夢想的過程中內心出現困惑和迷茫時,楊柳老師說:"迷茫和困惑是因為妳身處在耕耘的過程中,還沒有迎來收獲。世界越急躁,我們越要保持壹顆安定的心,回歸本真、耐心耕耘。'世界急躁'只是外界環境,這是對我們人性的考驗,幫助我們找到真正的自我。"所有的壹切都是個人積累的結果,學壹行愛壹行,做壹行愛壹行。如果發現自己不是很喜歡,那就勇敢地去尋找自己愛的。
正是因為心中堅定的熱愛,楊柳老師在大學四年裏腳踏實地苦練基本功,在恩師的教導和幫助下克服困難,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得以順利進入中央電視臺實習,為日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談到如何克服生活中的困難、度過瓶頸時,楊老師這樣說:"人生是有階段性的,生活就像翻山越嶺,有爬坡、有下坡,在路中甚至也會遇到'大坑'。其實這是人生必經之路,要有充分耐心和隱忍去面對、去努力、去堅持、去克服這些阻礙。在人生的低谷時期,絕不能自怨自艾、浪費時間、浪費生命。要反思自己,分析長處和不足,利用忍耐的階段去學習和彌補。"外人只看到主持人光鮮的壹面,卻沒有看到他們努力、用功壹面,多年沒有節假日,風雨無阻按時直播,隨時做著應對突發情況的準備,這種壓力和枯燥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追逐夢想的過程需要堅持,但不需要"執著"。楊柳老師是這樣區分"堅持"和"執著"的:" 堅持,是有人生大目標的前提下,始終能夠在崗位上兢兢業業、謙虛好學,敢於解剖自己,在堅持當中成長,腳步從未停止,沒有把成功或者立刻成功當成人生目標,只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自己認可自己,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只關註自己是否比以前進步了。執著,很容易以個人的主觀意願為核心,以自我設定的東西作為目標,如果難以承受失敗的後果就會在執著中受傷。"
在談到"成功"、"失敗"與"成長"這三者的關系時,楊老師是這樣說的:"人生沒有成功和失敗,只有成長。成功或失敗只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壹個個節點。失敗也是對人性的考驗。"
記得采訪中楊柳老師說過這樣壹句話,他說:"壹切都是有限的,只有服務於社會和大眾的快樂是沒有盡頭的。壹個人的前半生應當成就自我,後半生應當消滅自我,從而成就真正的大我。成就了他人,也就成就了自我。"讓我深有感觸、受益匪淺。幸運的是,我們身邊都有像楊柳老師壹樣的師長,陪伴我們成長、給予我們愛與鼓勵、幫助我們克服困難。
我們的青春不迷茫,成長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