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解讀:中國互聯網公司為何赴美上市?
所以每次上市都會伴隨著很多網友的疑問:為什麽中國互聯網公司不在國內上市,卻都在美國上市?並把所有的增長收益白白送給外國投資者?納斯達克上市已經成為中國許多互聯網公司的榮耀。自第壹批互聯網公司登陸美國資本市場以來,中國互聯網公司已經出現了四波赴美上市潮。僅去年壹年,360、世紀互聯、人人、網秦、世紀佳緣、鳳凰新媒體、淘米、土豆等多家公司相繼上市。就在三天前,電商網站唯品會也成功登陸紐交所。很多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都是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質企業。所以每次上市都會伴隨著很多網友的疑問:為什麽中國互聯網公司不在國內上市,卻都在美國上市?並把所有的增長收益白白送給外國投資者?今天eNet矽谷動力就給大家做壹個專題講解:中國互聯網公司為什麽要去美國上市?在這裏,作者試圖用最簡單易懂的語言讓大家理解這種跨國經營行為。首先,我們來了解壹下為什麽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如此熱衷於上市。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普遍借鑒美國互聯網公司的商業模式,比如最早的門戶,後來的電子商務。公司創業初期,發展前景廣闊,但面臨著資金缺乏、盈利模式模糊等問題。為了解決發展過程中的資金問題,許多企業選擇吸引風險投資。風險資本家要求回報。他們壹般在投資5-10年後選擇退出,而退出並獲得巨額收益的最好方式就是上市。所以很多互聯網公司上市是在投資者巨大的股權變現壓力下的無奈選擇。當然,除了投資人的影響,還有公司不斷發展壯大的需要。為了解決因無法繼續吸引風險投資而導致的資金缺口,上市融資無疑是最佳選擇。此外,即使是最初的創業者和投資人,也渴望自己的股份獲得現實的回報,他們也會渴望上市。以上原因造成了互聯網公司如此熱衷於上市。接下來,我們來分析壹下為什麽中國的互聯網公司選擇美國資本市場,而不是中國。首先,雖然都是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但其實如果妳留意壹下公司註冊的地方,妳會發現大多註冊在維爾京群島、英屬澤西島、瑙魯、巴拿馬等地,而不是中國大陸。這些地區被稱為避稅地,中國內地堅決反對避稅政策。這些企業在中國被列為外資企業。目前國際板還沒有推出,這些頂著外企光環的中國企業無法登陸中國資本市場。再者,即使註冊地在中國內地,這些企業如果上市,肯定會登陸創業板,而中國資本市場采用的是審核制,監管層對創業板的盈利和成長性有壹套詳細的硬性指標,所以準入門檻很高。比如創業板IPO的上市條件,要求發行人最近兩年連續盈利,累計凈利潤不低於1000萬元,或者最近壹年盈利,凈利潤不低於500萬元,營業收入不低於5000萬元。僅此壹項,國內互聯網公司很難達標。而美國資本市場的準入門檻要低很多,交易所同意就可以上市,沒有盈利門檻。只要看好公司的商業模式和業務增長,即使虧損的公司也可以在納斯達克上市。比如優酷、土豆虧本上市。互聯網領域的創業公司,前期不賺錢是常有的事。如果他們想籌集資金,只能選擇海外。此外,美國壹直是互聯網發展的前沿和中心。投資人對互聯網公司的估值普遍較高,市盈率普遍不低於國內。此外,美國資本市場上還有各種其他融資工具。企業的初期創業者可以在不稀釋股權的情況下籌集後續發展資金,這對預上市企業也有很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