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應用交流安卓版下載》遠征軍名將鄭洞國簡介黃埔壹期出生的國軍將領

《應用交流安卓版下載》遠征軍名將鄭洞國簡介黃埔壹期出生的國軍將領

鄭洞國,湖南石門人,作戰沈著大膽,夜間更勝壹籌。他被稱為黃埔系的“元老”。雖然他沒有老人那麽老。能被稱為“長者”的,是他寬厚的胸懷和寬廣的氣度。抗日戰爭時期,第三任陸軍總司令。他轉戰長城內外、長江上下遊、印度、緬甸,英勇殺敵,立下了印軍副總司令的豐功偉績。遼沈戰役時,任東北保安代司令兼第壹兵團司令。奪熱河,救四平,立壹時。最後,士兵們被困在長春,死山和血腥的海洋,解除武裝,回到戰場,永遠不放棄。

1936年10月22日,鄭洞國晉升為少將軍。

1945年2月20日,晉升為中將。

我父親從六歲開始自學知識。

lt.8歲,被送進私立學校。

10歲時,他被父親送到農村的壹所新小學。不到壹年,因為教學質量問題,他又被送回了壹所私立學校。

16歲進入石門中學附屬小學。

16歲進入石門中學學習。

17歲,高中畢業考上商學院。

23歲時,以他人名義通過考試,成為黃埔軍校第壹屆學員,並加入國民黨。

1903年出生於湖南省石門縣磨石市上溪月寺村,是壹個富裕的農民家庭。他從小上私塾,17歲進入石門中學。在學校,他考上了因故停辦的湘軍烏江學堂,又回到石門完成了中學學業。畢業後在家鄉當了半年小學老師,考上了湖南商學院。1924年以他人名義通過考試,成為黃埔軍校第壹期學員,加入國民黨。同年10月,參加廣州鎮壓反動商業集團叛亂的戰鬥,任廣東省軍政府警衛。11月,黃埔壹期學員提前畢業,被任命為教導團二營四連黨代表。

1925年2月,隨校軍東進。次年,出任國民革命軍第壹軍第三師第八團第壹營長。1926年7月加入東路軍,參加北伐戰爭。在與永定的戰鬥中,他率領壹營官兵主攻。他指揮靈活,作戰勇敢。僅經過半天激戰,就在後續部隊的支援下破城而出。他打了福建巡撫周蔭仁,跑了。連周的外套也被拿走了。此後,東路軍主力掉頭入侵。在梅縣,周蔭仁的另壹支主力被包圍。鄭洞國用壹個營繳獲敵人槍支1000多支,立下戰功。同年11月,升任國民革命軍第壹軍第三師第八團團長。他剛滿24歲。此時,東路軍於次年1月經古田、建甌、浦城、仙霞嶺進入浙江,沿途被敵軍把守。東路軍在杭州稍作休整後,經吉安、廣德、溧陽、句容與南京會師。3月下旬,八路軍與北伐軍第六軍在南京成功會師。北伐軍的勝利引起了帝國主義的恐慌。3月24日,英國軍艦以保護僑民為借口轟炸南京下關和棲霞山,釀成了震驚中外的慘案。鄭洞國領兵到棲霞山陣地時,命令炮兵對英國海軍進行堅決反擊。1927年5月,鄭洞國率部繼續北伐,因病轉入總司令部議事。參加龍潭戰役後,因病情演變成話劇,不得不住在蘇州康復醫院。同年冬天,他出院了。他聽說北伐軍在徐州以北與敵不和,就經蚌埠去了徐海前線。被總司令部任命為徐州警備司令部參謀長,後調任第9軍訓團團長。1928年“第二次北伐”後,國民政府召開全國軍事調度會,第九軍教導團解散。鄭洞國任第2師第5旅第10團團長。此後,由於國民黨內部各軍事集團不斷混戰,鄭洞國先後參加了桂江戰爭、蔣唐戰爭、石友三討伐和1930年中原大戰。1931年夏,河南新鄉軍閥石友三再次造反。鄭洞國第二師奉命沿平漢路北上,配合張學良東北軍,殲滅於河北定縣。不久,廣東軍閥陳有通電話與蔣介石作戰,二師奉命星夜南下湖南醴陵,準備進攻廣東。廣東事變和平解決後,鄭洞國調任南京第壹警衛師二旅四團團長。不到兩個月,又調回二師,先後在鄂豫皖蘇區與紅四方面軍作戰,任獨立旅旅長。次年秋,紅四軍轉戰川陜,二師奉命前往潼關、洛陽休整。當時,鄭洞國成為第二師第四旅的旅長,並帶領他的部隊到羅陽。

東郭是最早參加抗日戰爭的國民黨將領之壹。1933年初,九壹八事變侵略中國東北三省後,日本帝國主義奪取熱河,然後大舉進攻長城入海口。在民族危機日益加深,全國人民強烈要求停止內戰抗日的形勢下,蔣介石命令中央軍第二、二十五、八十三師組成第十七軍開赴古北口抗日。在此之前,軍隊厭倦了互相殘殺,因為他們每天忙於打內戰。每個人都很興奮有機會為國家服務,盡壹名軍人的職責。3月中旬,易第壹師第八師轉戰古北口,集中力量壹舉攻破關。4月20日至28日,中日軍隊在南門浴血奮戰八天八夜。鄭洞國率領十七軍二師四旅堅守南天門壹線,戰士們只能忍饑挨餓,忍受嚴寒。在古長城上,他們與日軍進行了壹場有血有肉的戰鬥,日軍的實力和火力絕對強大。戰鬥中,鄭洞國奉命帶領部隊退守後方休息。途中,83師陣地被日軍攻破,傷亡慘重。劉戡的老師很生氣,試圖自殺。形勢岌岌可危。鄭洞國急了,立即率部星夜回到前線,向日軍發起反攻。此時我們失去了大部分陣地,大量日軍蜂擁而入。鄭洞國因為實力弱,屢遭攻擊。在這個關鍵時刻,為了表明自己必死的決心,他脫下軍裝,只穿了壹件白襯衫,背著壹把手槍,親自帶領部隊奔赴前線。官兵們見士氣太高,都沖上去跟敵人打起來。壹瞬間,殺聲震耳欲聾,敵人被擊退。到5月中旬,由於傷亡慘重,又缺乏後援,中國前線部隊終於陸續撤離。5月31日,塘沽協議簽訂,長城抗日戰爭失敗。消息傳來,大家心都碎了。之後,二師退守北平。同年秋,鄭洞國進入南京中央軍事學院高教班受訓。第二年春天,他被命令提前畢業,返回部隊。隨25師75旅赴江西參加中央蘇區第五次“圍剿”,擔負保衛二線碉堡任務。10月,紅軍戰敗後,主力戰略轉移至湘黔,長征開始。第四旅和第七十五旅隨後到達枝江,奉命返回北平駐防。1935年6月,國民政府與日本簽訂《和美協定》,使這個國家蒙羞。鄭洞國的部隊忍痛撤出北平。第二師奉命駐守徐州、蚌埠。第二年秋天,原第二師師長黃傑被調到稅務警察總隊,鄭洞國接任師長。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在Xi發動軍事諫阻,以“停止內戰,團結抗日”為由扣留蔣介石。秦英命令中央軍“討伐”,鄭洞國率領第二師前往潼關。不久,Xi事變和平解決,第二師撤至徐州。

七七事變後,抗日戰爭爆發,他首先率二師參加平漢路保定戰役。堅守保定至漕河壹線,多次給敵以重大損失。關關大敗後,鄭後方被敵軍騎兵包圍,與日軍浴血奮戰了壹整天壹夜。保定城崩潰後,又和敵人展開巷戰。好在此時裴長輝將軍率領四十七師迎敵而亡,才得以率軍殺出重圍。保定失陷後,日軍攻占正定、石家莊等重鎮,深入豫東。在豫北安陽供應不足的時候,

1938年3月,鄭洞國率二師參加徐州戰役。當鄭洞國率領部隊日夜兼程從河南趕到徐州時,戰局突變:日軍第十精銳師占領藤縣,川軍第十二師王部2000余人陣亡。敵軍先頭部隊迅速從藤縣南下至棗莊。鄭洞國認為我軍執行臨城作戰計劃為時已晚。敵人即使提前壹步到達運河北岸,也會因為立足點不穩而被攻破,徐州危在旦夕。於是,鄭洞國根據參謀長的建議,報請上級批準,果斷下令部隊火速趕往運河南岸占領陣地,掩護友軍,確保徐州。此時,大批日軍已到達運河北岸,正積極準備渡河河南。在這危急時刻,鄭洞國率領該師主力向運河南岸的李國彜進發,立即與敵展開渡江戰鬥。然而,伴隨著強大的炮火,日軍如潮水般發起了進攻。危急時期,該師重型榴彈炮營及時趕到,鄭洞國立即下令射擊。十二門大炮開火,壹排排炮彈準確落在敵人頭上,導致日軍潰不成軍。他們只好放棄渡河計劃,沿棗臺支線轉入臺兒莊。這場戰爭大大緩和了危急的戰局,為我軍改變部署、調動兵力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事後鄭洞國回憶說,如果當時沒有靈活處理,日軍已經渡過運河,不僅徐州危在旦夕,運河以北棗莊至義縣之間的中國軍也會陷入困境,整個戰局將面目全非,臺兒莊以後也不會得逞。

當晚,第五戰區首長命令第二十軍第二軍、第壹百壹十師在鄭州、洛陽新援下,接替第五十二軍防守,沿運河南岸部署,守衛臺兒莊前沿陣地;20軍團52軍、85軍從津浦路前方讓開,向歙縣東北的蘭陵、襄城壹帶集結。敵人單槍匹馬深入時,從南面奪回敵人,與二軍壹起被消滅。在此基礎上,52軍連夜沿運河南岸經臺兒莊、蘭陵鎮向項城秘密集結。後來,鄭洞國指揮二師參加了與棗莊、北大窯、歙縣的激戰。就在20軍逼近趙匡胤分署,準備包圍進攻臺兒莊日軍第10師團瀨戶谷支隊時,在臨猗與中國軍隊作戰的日軍第5師團,以阪本支隊4000余人迂回增援。第二師奉命與軍團主力會師。4月6日,在楊樓、迪格前線擊潰敵軍,隨後與第二軍會師,擊潰敵軍瀨戶谷支隊。在臺兒莊大獲成功,震驚中外。

太莊勝利後,中國軍隊追退至易縣,鄭洞國領兵攻克易縣外93號制高點。軍長關非常高興,親自帶領人民檢查93陣地。後來日軍向徐州戰場增派援軍後,前線的中國軍隊先後撤至郫縣以北,以拒敵於運河之外。二師擔任燕子河至劉莊之間的第壹道防線,與敵反復戰鬥20多天,未嘗敗績。直到5月初,他們才奉命退出戰鬥,開到德國整頓。在郫縣以北地區的防守行動中,為了方便後方交通,鄭洞國命令工程連在碾莊圩以東的運河上架設浮橋。沒想到徐州失陷前,在運河東北作戰的中國軍十幾個師的主力就靠這座橋撤出了戰場。鄭洞國從戰場上撤退後,為了躲避敵機的轟炸,帶領二師晚上睡覺,步行到德國指導。當時薛嶽來貴德以東抗敵,臨時抽調鄭部作為預備隊。戰敗後不久,二師退守河南漯河。幾天後,奉命經南陽、安陸、湖北、睢縣向武漢進軍。原52軍軍長關升任32軍軍長。他報請軍區任命25師師長張耀明將軍為師長,鄭洞國為副師長。盛怒之下,他拒絕接受辭呈,要求軍令部離開部隊,返回長沙。他離開了北伐以來服役了十年的二師。1938年第壹次南越軍事會議後,唐被任命為第31軍第98軍軍長。上任不到壹個月,就應好友杜之邀,被降職為新11軍名譽第壹師師長。不久,徐升任總司令,杜升任總司令,綽號五軍,鄭升任副師長兼壹師名譽師長。部隊駐紮在廣西泉州,後轉往湖南零陵整訓。名譽壹師是由抗日戰爭中負傷的官兵組成的部隊。具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和良好的軍事素質。但當時內部人事關系復雜,紀律松弛,難以掌控。鄭洞國上臺後,深諳世事,賞罰分明,教育不變,加強訓練。比如壹個上校嗜賭如命,惡習難改。經過反復勸說,鄭怡然向他的上級報告說他將被解雇,因此全師都肅然起敬。經過近壹年的努力,光榮的壹師面貌煥然壹新,戰鬥力大大增強,成為抗戰的生力軍。

1939年11月初,日軍為切斷廣西與越南的國際交通線,威脅中國大後方,派壹個半師在北部灣登陸,短時間內被困欽州、防城、南寧等重鎮。有“鋼鐵軍團”之稱的5師12旅占領南寧西北重要屏障昆侖關,桂南戰局異常兇險。12月中旬,第五軍奉命南下廣西,迅速包圍昆侖關之敵,於18日晨發起猛攻。戰役初期,可敬的第壹師作為主攻點和重疊重點,表現非常出色。幾次失敗後,日軍惱羞成怒,頻頻派出援軍,帶著40輛軍車,強行突破五塘新四軍22師的封鎖,向昆侖山口進發。援軍的到來加劇了五軍的戰鬥困難,雙方爭奪昆侖山口附近的高地。戰鬥激烈,戰爭陷入僵局。如果這種情況不及時改變,五軍以前的勝利就會喪失。戰鬥的關鍵時刻,鄭洞國沈著冷靜,親自視察火線。在友軍的大力支援下,他指揮部隊攻克了洛塘、441高地、界首高地等幾個重要制高點,最終攻克了昆侖關。奇怪的是,自東征以來,鄭洞國經歷了多次戰鬥。他曾經身先士卒,甚至擔任營長,以師、旅將軍的實力視察火線指揮部。除了臺兒莊的“銀元”風險,他從來沒有掛過彩票,所以不愧“福將”之名。昆侖關戰役後,鄭洞國率名譽第壹師擴編為新軍長的第十壹軍,改稱第八軍,並領兵參加了第壹晨之戰。他在宜昌以西、宜都以北的長江壹線服役近兩年,多次擊退日軍進攻。

第二次長沙會戰。為配合第九戰區保衛長沙,第六戰區反攻鄂西重鎮宜昌,鄭洞國奉命抄敵後方交通,阻擊敵援軍。夜裏,他悄悄過了荊州東南的河,突襲沙市。日本人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被迫撤兵到城裏。鄭洞國以此為契機,率主力渡河,壹舉攻克後港,徹底摧毀漢宜公路,阻斷了敵人在香河上的水上交通,不僅殲滅了大量日軍,而且徹底切斷了日軍長期存在的後方交通線,有力地支援了主戰區的宜昌圍攻戰。他高超的指揮藝術和大膽的作戰行動,讓當時的戰區司令陳誠將軍大為贊賞。

印度-緬甸占領

1943年春,撤退到印度的遠征軍編成了壹支軍隊。史迪威趕走羅是為了奪取軍隊的控制權,因為鄭性格溫和,善於交際。蔣介石任命他為新軍司令。根據重慶軍委指示,鄭洞國在印度的主要任務是協調盟軍人員與中國官兵的關系,團結部下,維護部隊士氣,確保緬北反攻戰役的勝利。當時中國軍隊和盟國的關系非常緊張,美國人的傲慢無禮讓中國軍隊非常不滿。鄭洞國上臺後,從抗戰大局出發,壹方面安撫軍隊,積極增進中美官兵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另壹方面,中國重視維護民族尊嚴,堅決抵制歐盟壹些損害中國國家利益的過分要求和做法。在歐盟有識之士、鄭洞國等印度將領的***同努力下,壹度緊張的駐華官兵與美軍人員的關系有所緩和,雙方的合作氛圍日益融洽。重慶軍委對鄭洞國在印期間的良好作用深感滿意,多次表揚。史迪威將軍還稱贊了鄭洞國和其他中國將軍的愛國精神和溫和的道德修養。起初,鄭洞國處境艱難。他只能指揮軍事警衛連,負責維護軍紀。後來,由於他的才華和坦率,逐漸獲得了史迪威的信任,加入了軍機。1944年5月中旬,史迪威派出“強盜”突擊隊,密支那戰役以進攻並攻占密支那機場開始。但日軍在進攻密支那市區時拼命抵抗,使密支那久攻不下,屢遭挫折。史迪威不斷更換四位美國將軍也無濟於事。7月初,鄭洞國赴密支那指揮視察,隨後擔負作戰指揮任務。他親臨前線,仔細觀察分析守城日軍的防守特點。看到日本人依托工事,遲早會躲在地下攻擊我。於是我決定采取針鋒相對的方式,挖戰壕,分而治之,壹個個消滅。7月7日,國軍3個步兵師在空中掩護下發起全面進攻,用密集的炮火轟炸敵人。日軍通訊設施全部被切斷,指揮失靈。8月3日,中國軍隊再次發起總攻,導致日軍全面潰敗,3000人死亡,800多人逃亡。南斯拉夫首都密支那的指揮官在水上剖腹產自殺。這場硬仗摧毀了日軍在緬北的最後壹個戰略重鎮,從此日本在緬北的防禦體系崩潰。卸任後,史迪威於1944年9月升任中國駐印度遠征軍副總司令,終於從美國手中完全奪回了軍隊的控制權。同年年底,率軍攻克日軍入侵緬甸北部重鎮巴莫,巴莫是滇西戰略要地。次年年初,他成功地與駐紮在滇西的中國軍隊會師。

當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入最後階段,國民黨決定召開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鄭洞國奉命回國參加會議。在昆明過境期間,鄭洞國壹行受到了昆明各界的熱情接待。到達重慶時,馮玉祥將軍親自主持了重慶各界人士參加的隆重儀式,慶祝緬北反攻的偉大勝利,歡迎鄭洞國回到重慶。蔣介石和何祚庥還分別召見了鄭,為他舉行了宴會,高度贊揚了他的工作和駐印士兵的英勇戰鬥,並授予鄭東民族大義勛章。在5月5日至21日召開的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鄭洞國也當選為

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經過八年的艱苦抗戰,中國人民終於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鄭洞國多次參加昆明各界人士組織的大型慶祝活動。他高興得好幾個晚上都睡不著覺。這期間,蔣介石把他叫到重慶,任命他為侍從室的警衛。他辭職當傻子,不擅長內衛事務。他禮貌地向他表示感謝,並被任命為第三集團軍副軍長。

東北三年

抗戰勝利後,鑒於戰後國***之間的矛盾和摩擦,鄭洞國認為國***之間遲早會發生大沖突甚至內戰。然而,他不希望這些事情發生。戰後的中國迫切需要休養生息,與人民壹起開始新的生活。在積極關註國內局勢發展的同時,鄭洞國在思考自己的未來。但他沒想到,自己很快就被卷入了內戰。1946年2月,指揮軍隊奪取東北的國民黨東北保安司令杜杜因病前往北平就醫,並特聘鄭洞國為他掌管東北軍務。

同年3月初,鄭洞國飛赴錦州,任東北保安副司令員兼代理司令員。按照既定部署,他命令幾十萬國民黨軍隊沿北寧路前進。3月13日,蘇軍撤出沈陽後,國民黨軍隊隨即占領了這座東北名城,並迅速占領了曾被解放軍控制的鞍山、營口、遼陽、海城、大石橋、撫順等重要外圍城市。此後,國民黨軍分兩路:新壹軍和七十壹軍沿中昌路向北進攻;四方面軍、五十二軍分別進攻沈陽東南屏障本溪。但這兩支軍隊遭到了東北民主聯軍的猛烈反擊,損失慘重。鄭洞國只好去開原設立前方指揮所,指揮北路軍抗擊解放軍。杜病重,從北平趕回沈陽指揮軍隊。但由於解放軍頑強地據守四平街,國民黨軍隊多次進攻都打不起來。杜決定暫緩進攻四平街,集中力量進攻本溪。5月初,國民黨軍隊終於占領了本溪。此時,解放軍部分主力從西峰南下,企圖切斷國民黨軍的長途後方聯系,開原、鐵嶺守軍聞風而動。杜紀偉是前敵總指揮,率新六軍、七十壹軍、五十二軍夜間北上。雙方激戰後,解放軍放棄四平街,實施戰略撤退。國民黨軍乘機占領長春、永濟等多個城鎮,與解放軍在松花江沿岸對峙。鄭也把他的指揮所搬到了長春。同年8月,為解除熱河人民解放軍對北寧路的威脅,鄭洞國奉命在錦州設立指揮所,指揮13軍、93軍、71軍大舉進攻熱河人民解放軍。經過兩個月的激戰,解放軍主力相繼轉移,國民黨軍隊控制了熱河最重要的城鎮。

1947年初,北滿人民解放軍渡松花江南下,威脅長春、永濟。3月至4月,東北民主聯軍利用國民黨軍主力北上增援,進攻梅河口、海龍、新賓、六合等主要據點,包圍通化。鄭洞國來到撫順營盤指揮所,連夜派出新四軍、十三軍救援。付出慘重代價後才明白通化之圍。僅僅壹個多月後,東北民主聯軍再次渡江南下,發動夏季攻勢,重創國民黨軍,占領法庫、昌圖,並以數十萬大軍圍攻四平街。與此同時,滿洲和東北的民主聯軍發起了進攻。在梅河口消滅國民黨軍壹個師後,占領了重鎮本溪。東北戰局惡化之快,令蔣介石震驚。他親自飛赴沈陽視察,指示國民黨部隊放棄部分城鎮,減少兵力堅守。6月中旬,前敵總司令鄭洞國奉命指揮53軍先攻占本溪,解除東北民主聯軍對沈陽的威脅,再轉戰鐵嶺,率新6軍、93軍、53軍、52軍北上,幫助四平街。經過半個月的激戰,東北民主聯軍主力被擊潰,四平街之圍告破,國民黨在東北的戰局得到暫時緩解。

1947年7月,杜舊病復發,被迫離開工作崗位,到上海就醫。鄭洞國擔任司令員。8月,陳誠來到東北,接替熊式輝出任東北航空學院院長。上任不久,他就廢除了東北黨政軍合壹的東北保安司令部。鄭實際上是在他之前被任命為東北航空學院的副院長。1947年10月後,東北人民解放軍先後發動了秋季攻勢和冬季攻勢。由於陳誠的優柔寡斷和頻繁變故,國民黨軍的大量有生力量被殲滅,北寧路交通被切斷,國民黨在東北的戰局急轉直下。蔣介石聽到這個消息感到震驚。1948年1月10日飛赴沈陽,召開軍事會議,決定成立東北“剿匪”指揮部,任命魏為東北行轅副總司令兼“剿總”總指揮,同時任命鄭洞國、範為副總指揮。不久,陳誠悄然離開東北,東北的行轅被撤。

1948年2月,東北人民解放軍先後攻占遼陽、鞍山、法庫、營口等重要城市,3月中旬攻占戰略重鎮四平街。為避免被解放軍分割,在四平街戰局緊張時,魏先後派鄭洞國到長春、永濟,部署指揮駐守永濟的六十軍退守長春。此後,國民黨軍隊周邊只有沈陽、長春、錦州三個孤立據點和幾個中心城市岌岌可危。為了挽救在東北被殲滅的幾十萬國民黨軍隊,鄭洞國建議主動放棄長春,集中力量在沈陽和錦州之間打、守、退。但蔣介石、魏認為放棄長春會造成不利的國際影響,堅持長春仍可牽制解放軍南翼,減輕沈陽、錦州的軍事壓力,故未采納鄭的意見。蔣、魏又建議鄭任第壹兵團司令兼吉林省主席,擔負堅守長春的任務。長春此時已被解放軍包圍。鄭洞國的很多工作人員和朋友都勸他不要這樣做,鄭自己也猶豫了。3月下旬,在蔣、魏的再三催促下,他不得不飛往長春,開始了他壹生中最痛苦的時期。

當時長春約有10萬人,包括新七軍、60軍、第壹兵團直屬部隊、地方保安部隊和近20萬市民。守軍除了仍控制城外的機場,與外界隔絕,城內食物燃料匱乏,人心渙散,士氣低落,處境艱難。鄭洞國上臺後,決心整頓國防,穩定民心。他希望長春堅固的城防能長期堅持下去。5月下旬,他派了壹些部隊進攻城外,準備在郊區尋找壹些食物。解放軍抓住機會反擊。結果守軍不僅損失了很多兵力,還失去了機場。之後10萬解放軍在蕭的指揮下攻城,後改猛攻為長衛。城裏有數千人餓死,部隊中因饑餓而腫脹、患夜盲癥的官兵也增多了。

1948年9月中旬,東北人民解放軍發起大規模遼沈戰役。鄭洞國利用解放軍主力南下包圍錦州的機會。他曾集中兩個師進行試探性突破,但被解放軍圍困部隊頑強阻擊,被迫退入市區。10月中旬,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錦州,切斷了東北國民黨軍隊通往山海關的咽喉,長春、沈陽等地的幾十萬國民黨軍隊成了甕中之鱉。錦州被解放軍占領前後,蔣介石幾次命令鄭洞國突破沈陽。但由於守軍長期饑餓、體力衰弱、士氣極其低落,鄭麾下將領對突圍毫無信心,突圍之議幾度擱淺。10月16日,鄭洞國下定決心執行蔣介石的突圍命令,召集部下制定突圍計劃,決定第二天拂曉采取行動。但當晚,第60軍宣布起義,打亂了鄭的部署,迫使突圍暫停。此時的鄭洞國雖然急於突圍,但仍決心忠於“黨和國家”,拒絕了解放軍停止抵抗的要求。他仍然率領特務機關保衛中央銀行大樓,並親自給蔣介石寫了壹封告別信。但是,他手下的官兵已經不願意再為腐敗的國民黨政權做出犧牲了。19日上午,新七軍全體官兵宣布放下武器。21日淩晨,以突圍為名,躲在長春中央銀行大樓裏的兵團直屬部隊也放下武器叛變,長春解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