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不我與”是壹個成語。
我與:等待我。“我與”是“與我”的倒裝句;與:等待。
時不我與 :時間不會等待我們的。
“時不我與”的出 處:《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論語·陽貨》原文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
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譯文:
陽貨想去拜見孔子,孔子不願見,他就贈送壹只蒸熟的小豬給孔子。孔子暗中打聽到陽貨不在家,才去回拜他。兩人卻在途中遇見了。陽貨對孔子說:"過來!我有話對妳說。"(孔子近前,陽貨)說:"把自己的本領藏起來,而聽任國家迷亂,這樣做可以稱為仁嗎?"(孔子)說:"不可以。"(陽貨又)說:"喜歡參與政事而又屢次錯過機會,可以稱為智嗎?"(孔子)說:"不可以。"(陽貨又說:)"時間消逝了,年歲是不等待人的。"孔子說:"好吧,我將要去做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