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華封壹祝三多”是什麽意思?

“華封壹祝三多”是什麽意思?

此典故出自《莊子·天地》篇,其大意是堯赴華巡視,華的封人祝堯多壽、多福、多男子,堯以此為三患而推辭。莊子旨在表達的是道家無為的思想,而此“三多”在後世則被附會為祝壽、吉祥之辭。

從宮廷的脈絡去考察,可知“華封三祝”多是古代朝廷專用的祝辭。如南北宋之際的劉壹止誇贊皇帝便有“罄華封三祝之勤”之語,南宋陳造在《謝太上皇帝清安降赦表》有雲:“臣外持使節,大識王言,俯與編民效華封三祝之請,更資汗簡紀嵩嶽萬歲之呼”,明代李東陽《元日早朝》詩有雲:“華封三祝更堯年”,均是其例。直到乾隆年間(1736-1795)的《欽定千叟宴詩》中,臣下恭維皇帝“華封三祝”雲雲仍不壹而足,說明直到十八世紀末期“華封三祝”尚為稱頌皇帝令德專用之辭。此外從圖畫方面看,曾有壹件國外回流的明代宮廷緙絲《華封三祝圖》,畫面雖然表現的是群仙祝壽,但其上卻繡有“華封三祝”篆書。大致可推論,自十二世紀至十八世紀這壹祝辭不論在文字還是圖畫中均為皇家所專有,或許未有明文禁止民間使用,但應是廣為人們心知肚明的。

與宮廷相對應,民間繪畫、瓷器、玉器中,通常用桃子、佛手、石榴分別指代多壽、多福、多子,似乎刻意回避《莊子》典故中的帝王形象,僅取“三多”之吉祥寓意。似乎很難找到直接用堯的形象表現“華封三祝”的畫作或者瓷器等工藝品。那麽,官私兩方在采用“三多”為祝辭與祝壽圖上大抵形成了兩套體系:“華封三祝”及其隱含著帝王令德的寓意為皇家專用,而民間大約為了避開其帝王典故,抽出其中“三多”單純的吉祥寓意。二者興起於何時雖難以確知,總而言之在很長時期內分別在宮廷與民間同時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