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麥雞頭,懶漢的吃食

麥雞頭,懶漢的吃食

在蘭溪西鄉流行壹種吃食,名字有些粗獷,麥雞頭。這名字給人的聯想肯定是用麥粉做成雞頭的形狀,用油炸。如果真是這樣,我不會說它是懶漢的吃食,倒像是個精致的人所設想的。

那時我在丈母娘家暫住,每天聽到街巷裏說的都是,晚上燒點麥雞頭吃吃,聽得多了,心裏也有些想法,究竟是h什麽東西,會使大家都能以壹種解饞的口吻來訴說。我又不好當著丈母娘的面說,我問老婆,麥雞頭是什麽東西,誰知老婆回了我壹句,“呵呵,這麽難吃的東西,我的不想吃。”瞧她那種表情,好像對這麥雞頭有啥深秋大恨壹般。不過她又說了“我也不知道為什麽,吃麥粉就過敏,肚子痛。”“哦”我若有所悟,原來她並不是對麥雞頭反感,而是對面粉有些厭惡。

我不得不說我是幸福的,也應了我們這裏流行的壹句話,“要嬉外婆家,要吃嶽母家。”第二天,我丈母年就給我做了麥雞頭。我也親眼目睹了整個制作過程。

丈母娘先將早切好的五花肉放入鍋中,小火熬出油,怕急火會焦,知道我喜歡辣味,放入些紅剁椒翻炒出辣味,加點雪裏蕻,翻炒幾下,加入半鍋水,蓋上鍋蓋等水燒開。

這邊早預備了壹個大瓷盤,倒入面粉,加些許水,先慢慢攪開,再不斷的加水,直到筷子上能夠結成快,而面粉又沒有顆粒就算好了,面粉裏還加入些許食鹽,增加些勁道。這邊水開了,面粉漿就用筷子攪著,放進鍋中,滾水壹下子就將筷子上的粉漿收縮,吸了進來,有時也粘的牢的,就攪動幾下。壹個個面粉疙瘩就漸漸的浮起來了,白白胖胖的,兩頭尖尖,像是壹截截洋姜。

等所有的麥雞頭都浮起來了,湯色也變得有些發稠,紅色的剁椒,青青的雪裏蕻,還有撲鼻的豬油香味,將我的味蕾撩撥起來。我舀起壹碗,顧不得燙嘴,就先喝了壹口湯,簡單的做法,味道卻是新鮮。夾起壹塊麥雞頭,嚼勁十足,雖然味道有些寡淡,但新麥粉的清香還是挺足的。我連著吃了兩大碗,直到肚子有些撐起。

這便是我第壹次吃麥雞頭的經歷,之後,我也時常自己學會做點,壹者簡單,調料、配料可以自由搭配,可簡可繁,二者也可將麥雞頭焯過水後,炒著吃也是到菜肴。

之後,我到溫州,看到街頭也有賣麥雞頭的小攤,很像嘗嘗味道是否壹樣。只是機緣不巧,沒時間品嘗。但我覺得,這種小吃,能在浙江好多地方流行,肯定是有他的道理所在。

這個道理,就是人們在平淡的生活中,不斷的去尋找樂趣,或者創造些花樣,來使日子不再那麽乏味。普通百姓的樂於知足,其實是這種小吃能留存下來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