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航空航天有重要紀念意義的壹年,中國航空工業創建55周年,航天事業創建50周年。在航空工業領域,我國逐步形成了專業門類齊全,科研、試驗、生產配套完整,具備研制生產當代先進航空裝備能力的高科技工業體系,為國內客戶提供了10000余架各類軍民用飛機,向10多個國家出口了500多架飛機及配套產品和生產線。尤其是新舟60支線飛機開始進入國際市場,梟龍戰鬥機、L15高級教練機相繼試飛成功,新支線ARJ21-700飛機進入全面試制階段,直升機、通用飛機改進改型取得成效,國際合作生產的ERJ145飛機、EC120直升機進展順利,轉包生產規模進壹步擴大。
在航天領域,我國建成了壹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研制和試驗基地,形成了獨立自主的、完整的航天科技工業體系,成功研制了12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發展形成了返回式遙感、“東方紅”通信廣播、“風雲”氣象、“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資源”地球資源、“北鬥”導航定位等6個衛星系列。
“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實現“兩人五天”的航天飛行,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開展載人航天的國家。繞月探測工程取得重要進展。過去五年來,中國自主研制並發射了27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和5艘飛船,“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連續28次發射成功,新壹代運載火箭多項關鍵技術取得重要突破,120噸級推力的液氧/煤油發動機和50噸級推力的氫氧發動機研制進展順利。
未來5年,是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期。我國航空航天產業將統籌規劃,推動航空航天科技自主創新,保證航空航天事業有序、規範、健康發展。
主要任務和目標包括:
——新支線ARJ21-700飛機完成研制取證,進入市場,並實現批量生產。
——6噸級先進中型通用直升機實現首飛。
——開發大型飛機設計與制造成套技術。
——研制新壹代無毒、無汙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的運載火箭,實現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4噸。
——啟動並實施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工程。
——研制發射新型氣象衛星、海洋衛星、資源衛星、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通信和電視廣播衛星、新技術試驗衛星、返回式科學衛星、育種衛星,啟動並實施“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計劃。
——載人航天實現航天員出艙活動,進行航天器交會對接試驗。
——實現繞月探測,突破月球探測基本技術,研制和發射中國第壹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壹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