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讀書日。
和很多書單推薦不同,這是壹份帶有私人色彩的書單,我讓朋友們推薦了自己目前最想推薦的書,因為個體性格和人生經歷的不同,我希望這些私人推薦可以起到“借由他人之見識填補自身之不足”的作用。
我壹直認為讀書的本質在於:傳遞和交流思想,進而影響和改變行為。5本書並非全是汽車領域的專業書籍,有的小眾有的暢銷,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願意閱讀,就是壹件美好的事情。
01
《大競賽:未來汽車的全球爭霸賽》
[美]利維·泰爾曼/著
王冀/譯
如果妳看多了網絡上關於新能源汽車的資訊,我想妳也壹定認為新能源汽車是壹個特別愚蠢的東西,而且十分不理解國家為什麽會投入那麽大的精力、資金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新能源汽車不是很垃圾嗎?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充電速度都沒有解決,哪個正常人會選擇新能源汽車呢?
我推薦這本書,因為在這本書裏,我們能看到不光是中國,美國、日本、德國都盯著新能源汽車,他們壹致認為這是未來汽車競爭的新戰場,當我們還在對新能源汽車懷有敵意的時候,美國人正在抓緊制定標準,日本人正在努力發展技術。
這本書,或許能讓妳理解,到底什麽是新能源車,它真的就是未來嗎?
—雅斯頓創始人?默默
02
《見證:廣州汽車十年》
姚斌華、韓建清/著
這是壹本大概只能在二手書店才能淘到的書,聚焦廣州汽車產業在1997-2007年這段時間的發展裏程。以1996年廣州市政府謀劃廣州標致重組開始,往上可以追溯到80年代廣州標致合資的故事,中間以廣州本田從無到有、再到滾動式發展到24萬輛的過程,而後接廣汽豐田和東風日產落戶廣州的故事。盡管整本書是壹種新聞采編式的紀實基調,但是這本書有大量的原始材料和當事人的長篇專訪,可以讓讀者非常接近包括廣本、廣豐、東風日產這幾家公司的成功真相。
非常關鍵的壹點是,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妳能夠發現在20年前本田、豐田的全球高管是如何評估中國市場的前景,為什麽敢於在當時做出了那樣的決策;同時也能看到通用、標致、現代這樣的全球車企在那時候又是如何看待中國。並且在十幾年後來進行對比,妳會看到這些車企的思維方式似乎依舊沒有變化。
此外,妳還可以讀到各地方政府和中央領導是如何考慮汽車產業的,他們對於汽車產業的認知是如何超前十年、妳甚至會驚訝於他們如何能夠預測準確二十年後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這本書裏面有妳想知道的答案。
實際上,這本書的作者在十年後還出了還有壹本《廣汽二十年》,前十年的內容沒有這本豐富,後十年主要集中在廣汽集團資本運作和廣菲克、廣汽三菱、廣汽自主品牌等上面,含金量就沒有這本這麽高,可以參考閱讀。
—駕仕派聯合創始人?劉學曉
03
《車記:親歷·轎車中國30年》
李安定/著
《車記》可能是中國汽車行業唯壹壹部非常完整的記錄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史的書籍,與其他枯燥的行業編年體史書不同的是,這本書是汽車行業資深媒體人李安定30多年的見證、記錄,因此可讀性更強。更難能可貴的是,與今天汽車行業自媒體大唱贊歌、鮮見批評與爭議的態度不同,這部書裏記錄了作者自己對各個時期汽車政策的意見與建議。
同時,作者還記錄了饒斌、耿昭傑等壹個個對中國汽車工業做過貢獻的汽車人物,讓今天的讀者感慨頗多。既有宏觀政策層面的記錄,也有具體事件的詳細闡述。這本書既有歷史記錄意義,又有豐富的可讀性。對於想了解中國汽車工業史的人來說,是壹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汽車天涯創始人?宋成會
04
《三體》
劉慈欣/著
讓我推薦壹本書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脫口而出是《三體》,壹方面是因為的確喜歡,另壹方面似乎是因為2019年都忙於工作沒什麽時間看書,不過推薦《三體》的理由有三個——
壹、小時候我是個很奇怪的男孩子,大多數男生都喜歡科幻類型的小說、雜誌和電影,但我從不感冒,可能是害怕把自己的思緒放在那個幽暗狹窄的宇宙飛船空間裏,很壓抑,感覺心懸著,但讀罷劉慈欣的《三體》後,讓我有興趣把近年來關於宇宙空間、外星文明、星際旅行的電影都回爐了壹遍,它真的有魔力讓我對那片深邃的宇宙產生無限的想象和思考。
二、大劉的《三體》重新構建了,不,應該是顛覆了我對職場、商業競爭、社會階級、國家利益、民族紛爭、自然世界物競天擇等等所有***生群體的認知。
我開始相信:我所生活的世界中的資源總量是有限的,而我的欲望和需求也和身邊所有人壹樣在生長,大家都會為了有限的資源產生競爭(宇宙社會學);而很多人顏值比我高、腦子比我聰明、努力程度比我更高,同時還更有錢多金,而我也同理於更多其他人(技術爆炸),這必然會引起心理不平衡和不滿;那麽,我不知道身邊的那些人知不知道我對他們心存惡意,他們也不知道我知不知道他們對我心存芥蒂,壹旦為了最後的機會或者稀缺資源,大家會不擇手段,放下平時的假笑、虛偽和恭維開撕呢?(猜疑鏈)。
這三個理論放在任何場景都四海皆準,比如中國汽車現在的飽和競爭市場,分析壹下就會很有趣,這裏暫不展開,以後有機會試著用三體的理論再聊聊。
三、基於上壹層理解,以及《三體》中高等文明對低等文明的碾壓實力,以及今年疫情在海外的瘋狂肆虐,我覺得人類可能都等不到高等文明來把我們降維成紙片或者壹個點,地球人可能會因為"傲慢+弱小+無知"把自己提前作死……既然這樣,為什麽要天天讓自己、朋友、家人、愛人折騰,為什麽不現在就開始放松壹些,好好享受有限短暫的生命?這可能是唯壹,能在自己的宇宙中閃耀的光芒。
—某主機廠品牌傳播部潛水者
05
《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
[美]?羅伯特·M.波西格/著
張國辰/譯
這是壹本很難去界定風格的書,頂著暢銷書的名頭會顯露壹些機場文學的味道,但每壹次翻看又有常看常新的感覺,而且讀這本書的過程和體驗是很有趣的,當成故事性不太好的小說,包裹著壹定哲學意味的讀本或者是摩托車維修技巧大全都不為過,而且書中常常展現出若隱若現的自我矛盾,有時候會逼迫妳放下自有的思維去對待書中的觀點,讓人挺不爽又挺爽的。
書中有壹個重要的概念是「良質」,即意識之前的真實,是物質和意識之間的介質,書中引出這個概念時的描寫非常精彩,套用到現實世界中妳也能發現很多經典的案例。同時對我觸動深刻的還有壹些看起來無解的討論:在面對壹件事情時,是盡力去做,還是盡快完成?不誇張的說,在處理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大小事務時,先問壹問自己這個問題,會很快趕走壹些負面的情緒。
書中提到人在思考和感覺的時候總是偏向壹種形式,從而看輕和誤解另壹種形式,從而導致無法站在新的角度看待事物,淺顯壹點對應到汽車上,以前我常常會疑惑為什麽現在有趣的車越來越少,為什麽大多數汽車工程師和消費者總是很難想到壹塊兒去?這實際上就是典型的古典認知與浪漫認知的沖突表現,在古典認知下,汽車是機械、是理性、是零部件,是各種關系的組合,但消費者則更註重感知,傾向於看到表象並決定要不要為之買單,這種沖突在生活的每個角落隨處可見,既然眼前汽車市場已經哀嚎壹片,不妨翻壹翻這本書,妳也許能找到自欺欺人或者真的有用的方法論。
—買車問問創始人?袁夢泉
腳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讀書,是通向世界最好的路。給自己壹點時間,讀書吧。
策劃|買車問問
圖片|網絡
編輯|白術
審校|蘭青青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