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法國地理知識...急!!!

法國地理知識...急!!!

下面我認真準備了妳所有的問題,包括演講。....

法國地理概況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西臨大西洋,西北瀕英吉利海峽和北海,東北鄰比利時、盧森堡和德國,東臨瑞士,東南接意大利,南臨地中海,南接西班牙。

法國,面積55萬平方公裏,是西歐大國,位於北緯42度到北緯51度之間。法國南部屬於地中海亞熱帶氣候,而其他地區屬於溫帶大西洋氣候。

法國的領土就像壹個六邊形,相對兩邊的距離不到1000公裏。總的來說,法國地勢較低,三分之二的國土海拔在250米以下。東南部地勢較高,包括中央高原、朗格高原和孚日山脈。北部和西部主要是平原和低丘。有阿爾卑斯山、比利牛斯山和侏羅山。

法國行政區劃分為22個大區、96個省、326個區、3,827個縣和36,433個鎮。此外,還有五個海外省(法屬圭亞那、馬提尼克島、留尼汪島、瓜德羅普島和聖皮埃爾-密克隆島)和五個海外領地(新喀裏多尼亞、法屬波利尼西亞、馬約特島、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

法國的22個行政區分別是:法蘭西ILE區、羅納-阿爾卑斯區、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蔚藍海岸區、北加萊區和盧瓦爾(佩恩)。布列塔尼、阿基坦、中比利牛斯、中部、洛林、朗格多克-魯西永、皮卡迪、上諾曼底、阿爾薩斯、勃艮第、博伊圖-夏朗、下諾曼底、香檳-阿登、奧弗涅、弗朗什-孔德、利木贊、科爾塞。

法國有大片森林。目前森林面積為65,438+0,390,000公頃,占法國當地面積的四分之壹。農業可耕地占國土面積的54.8%。法國土壤,西部和北部棕灰色壤土,面積最廣,屬於濕潤地區。地中海沿岸的土壤是紅色的。法國有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河流和水路。通航河流總長8500多公裏,形成了遍布全國的水路交通網絡。

主要河流有:

盧瓦爾河(LA LOIRE)全長65,438+0,020 km,是法國最長的河流,流經中部高原,註入大西洋的比斯開灣。

拉羅納河,全長812km,在法國境內522km,流經法國20個省。

全長776公裏的塞納河流經巴黎市區。

拉加倫河,全長650公裏,發源於西班牙,流經法國南部。

拉馬恩,全長525公裏。

勒RHIN全長1,298km,流經法國邊境190km。

法國也有壹些湖泊,如萊曼湖、布爾歇湖和卡爾坎湖。

法國經濟

法國是世界發達國家之壹,也是歐盟大國。它實行現代市場經濟制度,產權的基本形式是私有制,市場是配置資源的主要機制,經濟高度對外開放,奉行自由貿易政策。

第壹次世界大戰前,由於歷史、文化和傳統的原因,與其他工業化國家相比,法國經濟發展緩慢,工業水平相對落後。雖然法國早在18世紀末就開始了工業革命,但直到第壹次世界大戰,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仍占很大比重。小土地所有權導致農業經營過於分散,農業人口眾多,因此農村既不能成為工業市場,也不能為工業提供更多的勞動力。另壹方面,法國的產業結構長期不合理。中小型企業和手工業在工業部門處於有利地位。工業企業規模太小,生產力低下,技術水平相對落後。近壹半的工業就業人口集中在食品和輕工業部門,商品出口長期以來以時裝、化妝品、紡織品和葡萄酒為主。高利貸資本極度發達,以貸款形式輸出的資本過多,導致國內生產性投資不足,抑制了國家的經濟發展。直到本世紀二十年代,法國才完成了產業結構的轉型。隨著冶金、有色、橡膠、機械工業的興起,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超過了農業,最終完成了向工業國家的轉變。然而,這個過程比美國和德國晚了大約30年,比英國晚了整整壹個世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工業遭到嚴重破壞。1944的工業生產指數只有1938的40%,設備陳舊,技術陳舊,市場物資匱乏。為了振興經濟,戰後法國利用政府幹預,成立了以經濟學家讓·莫內為首的國家計劃部,制定並實施了著名的“現代化和裝備計劃”,啟動了持續數十年的國家經濟計劃,給延續至今的法國經濟模式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法國的經濟計劃建立在成熟的市場經濟基礎上,並在市場經濟的條件和環境中發揮作用。經濟計劃以指導性為基礎,規定經濟發展的近期目標,對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發展順序作出安排,並輔以相應的政策措施。戰後經濟重建初期,經濟計劃帶有濃厚的政府幹預色彩,為計劃制定了各種量化目標。政府通過稅收參與國民收入再分配過程,集中巨額資金對優先發展部門給予財政支持。60年代以後,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完善,國家對經濟的幹預逐漸減弱,經濟計劃中的數量指標被取消,成為純粹的指導性計劃。

在讓·莫內制定的第壹個經濟計劃中,法國政府以基礎產業為重點,將煤炭、電力、鋼鐵、水泥、交通、農業機械和裝備確定為優先發展對象,對基礎產業實行優惠投資政策,提高工業技術和裝備的現代化水平,重視技術改造。據統計,在執行第壹個經濟計劃期間,國家在上述關鍵部門投資65,438+0,465,438+0.2億法郎,占同期國家投資總額的37%。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法國連續實施了第二個(1954 ~ 1957)和第三個(1958 ~ 1961)經濟計劃。法國在繼續加強基礎部門的同時,擴大了規劃領域,協調各部門的均衡發展,改善了企業的經營環境。

法國風景

法國首都巴黎是世界十大城市之壹。它位於法國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心,城市橫跨塞納河兩岸。巴黎可分為小巴黎和大巴黎。小巴黎是指大環線以內的巴黎市,面積105平方公裏,人口200多萬。大巴黎包括城市周圍的七個省,面積12,000平方公裏,人口約10萬,幾乎占全國人口的五分之壹。它是法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壹。

巴黎有1400多年的歷史,而城市本身也有2000多年的歷史。人們在這座城市漫遊時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它不僅保留了許多世界聞名的歷史遺跡,還擁有許多宏偉的現代建築,被譽為“花都”。

巴黎是法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在文化設施方面,巴黎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由計算機控制的現代藝術文化中心——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還擁有許多世界著名的歷史遺跡和藝術建築。像艾菲爾鐵塔、巴黎聖母院、協和廣場、盧浮宮、凡爾賽宮等。,那就更難忘了。在經濟生活方面,老的商業中心得到了改造和重建,如瑪納斯的58層摩天大樓,高210米。巴黎周邊的衛星城都是新建擴建的,讓市民有了寬敞舒適的生活環境。

巴黎不僅是法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國際活動的重要場所。各種類型的國際會議在這裏舉行;各種國際比賽和演出在這裏舉行;各行各業的專業展覽都在這裏舉行。還有很多永久性的國際組織,比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

今天的巴黎,不僅是法國,也是西歐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舉世矚目。

凱旋門坐落在寬闊的戴高樂廣場上。這裏是賽裏寨街的盡頭,也是沙遊山的最高點。從戴高樂廣場向四面八方延伸,有12條大道。宏偉的凱旋門矗立在廣場中心的環形廣場上。這座拱門是在拿破侖1806時期由Chargé land建造的。根據拿破侖的命令,它被用來紀念法國軍隊。凱旋門建於1836。它只有壹個拱門,上面有壹個桶形穹頂,比羅馬的凱旋門還大。高50米,寬45米,凱旋門兩側各有巨幅浮雕。其中最著名最精美的是右下側正對著村色裏寨街的浮雕,描繪了1792年誌願軍出征的場景。這部傑作被命名為《馬賽曲》。拿破侖勝利慶祝儀式的場景雕刻在這個浮雕上方的其他位置,每場戰役的名稱都刻在最上方的盾形裝飾物上。1920年,拱洞下建有“無名戰士墓”,每天傍晚在此點燃不滅的火焰。樓裏還有壹個花費不多的紀念館,記錄著這座紀念樓的歷史。在那裏,遊客可以看到558名將軍的名字,其中壹些名字被加了下劃線,因為他們都在戰鬥中陣亡了。

埃菲爾鐵塔於1887年10月26日開工,1889年5月6日開放,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埃菲爾鐵塔占地壹公頃,矗立在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上的戰神廣場。除了四條腿是鋼筋混凝土的,整個塔身都是鋼的,塔的總重量是7000噸。該塔共分三層,第壹層高57米,第二層115米,第三層274米。除了第三個平臺沒有空隙,其他部分都是空的。從塔基到塔頂有1711級臺階。現在裝了電梯,很方便。每層都有酒吧和餐廳,供遊客休息,欣賞巴黎獨特的全景:每當萬裏晴空,都能看到遠至70公裏的風景。

巴黎聖母院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中的戴茜島上。它建於1163年,由巴黎大主教莫裏斯·德·蘇利(Maurice de Sully)決定。整個教堂完成於1345,歷時180余年。

巴黎聖母院是壹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聞名於世主要是因為它是歐洲建築史上劃時代的標誌。聖母院的外立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起來非常宏偉莊嚴。它被壁柱垂直分成三塊;三條裝飾帶將它橫向分成三部分,其中底部有三個凹形門道。門口上方是所謂的“國王畫廊”,上面有28個分別代表以色列和猶太國國王的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把他們誤認為他們所憎恨的法國國王的形象,並消滅了他們。但後來,雕像被修復並放回原處。“長廊”上方為中央部分,兩側為兩個巨大的石格子窗,中間為壹個玫瑰形圓窗,直徑約10米,建於1220-1225年。中心供奉著聖母嬰兒,兩側矗立著天使雕像。兩邊是亞當和夏娃的雕像。

教堂內部極其簡單,幾乎沒有什麽裝飾。大廳可容納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主席臺。大廳裏的大風琴也很有名。廳內有6000支管樂器,豐富而響亮,特別適合演奏贊美詩和悲壯的樂曲。這裏曾舉行過許多重要的儀式,如1945年朗讀二戰勝利贊美詩,1970年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的葬禮。

巴黎聖母院是壹座石頭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被視為由巨石組成的壹流交響樂。這雖然是壹座宗教建築,卻閃耀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法國的地理位置

法國的土地像壹個六邊形。從中世紀開始,壹千多年,先是歷代國王,然後是民國,壹致統壹的意誌形成了今天的法國版圖。這個平衡的六邊形有三個主要面向海洋,其他三邊是大陸邊界。經過19世紀和20世紀法德之間的多次戰爭,法國達到了現在的規模。

南部與西班牙的邊界由比利牛斯山脈組成,最高點阿內托峰高達3404米。與意大利和瑞士接壤的東部邊界被阿爾卑斯山和汝拉山隔開,而萊茵河中遊是法國和德國的邊界。今天,這些長期以來將兩國緊密分隔的“天然”邊界提出了壹個難以跨越的問題。歐洲貿易的增長促使人們通過山口、橋梁、公路和鐵路隧道實現運輸。比利牛斯山脈、阿爾卑斯山和侏羅山脈的山區都在法國及其鄰國的管轄之下。法國的北阿爾卑斯山是歐洲最大的滑雪勝地,也是大多數山地運動的發源地。勃朗峰高4807米,是歐洲最高峰。

相反,與法國、盧森堡和比利時接壤的北方非常開闊,只需要穿越阿登納古高原和低海拔的北歐平原。過去,常年有沖突、戰鬥和邊境入侵。現在,在許多方面,它已經成為裏爾和比利時之間,以及洛林、盧森堡和薩勒之間最繁忙的跨境貿易區。在很多歐洲合約的刺激下,阿爾薩斯和巴德-烏丹貝爾之間,以巴爾-米盧澤和維也納為中心的萊茵河中遊,尼斯,加達勞瑙和巴斯克之間也形成了跨境貿易區。

法國得天獨厚,三面環海,或許四面環海更好。在法國南部的地中海,海岸壹年四季陽光明媚,普羅旺斯省的海岸蜿蜒而美麗。朗格多克省的藍色海岸,壹望無際的沙灘,更是令人難忘。東南部氣候溫和濕潤,陽光明媚。海岸由沼澤和沙丘組成。法國西北部是英吉利海峽和北海,地球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位於大西洋和比利時、荷蘭、英國、法國的北海港口之間。法國有兩組歐洲最大的港口,壹組位於魯昂和勒?另壹組是羅納河口的馬賽。法國本可以成為壹個海洋強國,但它從未成為,也永遠不會成為。目前法國海邊的主要活動是旅遊,從北海到地中海,到處都很活躍。優質的沿海地區、連綿起伏的丘陵、歷史名城和鄉村,讓法國成為歐洲乃至世界第壹旅遊大國。

適合種植薰衣草、樟樹、葡萄等的理由。

法國位於大西洋東岸,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得益於來自墨西哥的暖流,這裏還位於北緯40度的有利緯度,雨量充沛,氣候溫暖濕潤,為薰衣草、葡萄、樟樹的懸掛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因此盛產此類作物。

演講

是歐洲最大的國家,浪漫主義的故鄉,時尚潮流的引領者,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壹...這是法國。法國歷史悠久,現在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引領新潮流。今天,請跟隨我,走進法國這個文化與時尚、浪漫與快捷並存的國度,感受西歐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