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為什麽要制定《清潔生產促進法》

為什麽要制定《清潔生產促進法》

《清潔生產促進法》第壹條闡明了制定本法的目的: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和避免汙染物的產生,保護和改善環境,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體地說,制定《清潔生產促進法》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是提高自然資源利用效率的必然選擇

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脆弱,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核心問題是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努力開創壹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資源形勢相當嚴峻:水資源短缺、耕地減少、礦產資源保證程度下降等,成為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面對日益嚴峻的資源形勢,要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唯壹的出路就是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必須通過調整結構,革新工藝,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加強科學管理,合理高效配置資源,包括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和原材料、利用可再生能源或清潔能源、利用無毒無害原材料、減少使用稀有原材料、循環利用物料等措施,以最少的原材料和能源投入,生產出盡可能多的產品,提供盡可能多的服務,最大限度地減少汙染物的排放。

(2)是對環境末端治理戰略的根本變革

工業革命以來,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人類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強,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空前的巨大變化,極大地推進了人類文明的進程。另壹方面,人類在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卻過度地消耗資源,造成了嚴重的資源短缺和環境汙染。 “先汙染、後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雖然取得了壹定的效果,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發展對資源環境造成的巨大壓力,資源短缺和生態破壞日益加劇,“末端治理”戰略的弊端日益顯現。

國內外的實踐表明,清潔生產是汙染防治的最佳模式。它不僅可以使環境狀況得到根本的改善,而且能使能源、原材料和生產成本降低,經濟效益提高,競爭力增強,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

(3)清潔生產是應對入世挑戰,沖破綠色貿易壁壘的重要途徑

在當前的國際貿易中,與環境相關的綠色壁壘已成為壹個重要的非關稅貿易壁壘。按照WTO有關例外措施的規定,進口國可以以保護人體健康、動植物健康和環境為由,制定壹系列相關的環境標準或技術措施,限制或禁止外國產品進口,從而達到保護本國產品和市場的目的。在WTO新壹輪談判中,環境與貿易問題將成為焦點問題之壹。近年來,發達國家為了保護本國利益,設置了壹些發展中國家目前難以達到的資源環境技術標準,不僅要求產品符合環保要求,而且規定從產品開發、生產、包裝、運輸、使用、回收等環節都要符合環保要求。為了維護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避免因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產品造成影響,只有實施清潔生產,提供符合環境標準的“清潔產品”,才能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

(4)從我國的實踐看,必須依法推行和實施清潔生產

我國推行清潔生產已近10年,雖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從總體上看進展比較緩慢。目前,推行清潔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壹是各級領導特別是企業領導對清潔生產在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夠的認識,重外延、輕內涵,重治標、輕治本,還沒有轉到從源頭抓起,實施生產全過程控制,減少汙染物產生的清潔生產上來;二是缺乏必要的政策環境和保障措施,企業遇到大量自身難以克服的障礙。從已經開展清潔生產的企業看,由於缺乏資金,絕大多數還停留在清潔生產審核階段,重點放在無費和低費方案;三是現行環境管理制度和措施在某些方面側重於“末端治理”,在壹定程度上影響了清潔生產戰略的實施。

近年來,壹些發達國家積累了不少有益的經驗,立法是重要的手段之壹。美國1990年通過了《汙染預防法》;德國1994年公布了《循環經濟和廢物消除法》;日本1991年以來先後制定了《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推動建立循環社會基本法》、《容器包裝再利用法》和《特定家用電器回收和再商品化法》等;加拿大和歐盟許多國家也在其環境與資源立法中增加了大量推行清潔生產的法律規範和政策規定。

因此,借鑒國外經驗,我國政府出臺了《清潔生產促進法》。該法的出臺和實施,可以使各級政府、企業界和全社會更好地了解實施清潔生產的重要意義,提高企業自覺實施清潔生產的積極性。可以明確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推行清潔生產的責任,為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幫助企業克服技術、資金、市場等方面的障礙,增強企業實施清潔生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