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朝歷代美女如織,能冠之以絕色的亦數以百計。妹喜“傾城傾國” ,褒姒“壹笑千金”,楊玉環、趙飛燕“環肥燕瘦”,西施清純,鄭旦嫵媚……
但時下對歷代美女的界定與排列紛雜不壹,或完全拋卻史實純粹按照民間傳說加以排列,或將歷代才女與美女混為壹談。故此,筆者試圖依據掌握的史料,同時兼顧民間人望,對中國古代美女的前二十位加以排行。
令人遺憾的是,傳統的古典“四大美女”在本排行榜中均無法進入前三甲。具體排位是:西施第六,昭君第七,貂嬋第八,玉環第九。對此,筆者必須作兩點陳述:
其壹,“沈魚落雁”這個成語,應該源自《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原本是寓意無論多麽絕色的美女,魚與鳥也不懂得去欣賞。後世加以引申後便以“沈魚落雁”形容女子之貌美。故原始的“沈魚”和“落雁”應該是指“毛嬙”和“麗姬”,而並非“西施”和“王昭君”。盡管筆者“原本越人,今居楚地”,也不會去妄加粉飾。
其二,“四大美女”之所以在民間人氣最旺,有其特殊的政治背景:西施助越亡吳,昭君大義和親,貂嬋忍辱離間董呂,玉環釀成“安史之亂”。況且,據有關資料記載,“四大美女”各有瑕疵:西施大腳,昭君斜肩,貂嬋小耳,玉環狐臭。
據此,本人妄斷:從單純美艷的角度,“四大美女”尚不是“鳳毛麟角”。真正能冠之以“鳳毛麟角”的僅妲己、褒姒、夏姬、毛嬙、息媯數人。如與西施同時代的越王勾踐姬毛嬙,據記載其美貌當在西施之上,否則“壹代霸主”勾踐可能用毛嬙換西施去吳國做高級間諜了。
讓人饒有興趣的是,本排行榜排出的二十位古代美女中,先秦時期的居然占了十個半(趙姬在先秦與秦之間,故各算壹半),而春秋時期的多達六人。這應該不足為奇,春秋時期既然能出諸子百家,為何就不能出六個絕色美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