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於這座城市,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壹頓早餐:喝著小酒,吃著火鍋,和當地人圍桌暢談古今。
早酒不同於早茶,但與早茶又那麽點兒相似。比起早茶的悠閑、雅致,早酒顯得粗獷,但也有充滿了慢悠悠的調子。
老壹輩的荊州人喜歡在早上邊喝白酒邊吃牛雜火鍋,食罷再來壹碗湯鮮味美的早堂面。
他們在路邊支起小矮桌,桌上搭起炭火爐,鍋裏咕嘟咕嘟地煮著牛雜,最後喝幹二兩小碗,真是有滋有味。
荊州是國內為數不多有喝早酒習慣的城市,最初起源於沙市的碼頭文化,後來成為了當地人的壹種習慣。
因此,在壹些專門喝早酒的小店小攤前,所見到的人也大多數是上了年紀的,最年輕的也得有四五十歲了吧。
像我這樣特地從外省趕來的遊客,在早酒的店鋪下並不多見。年輕人對早酒的概念不像老壹輩人那麽深刻,加生活環境、工作環境有了“翻天覆地”之變化,早酒對年輕人來說可能是壹種“陋習”,而不是記憶。
但於遊客而言(比如我),倒是旅行中的壹種新鮮體驗,也是感受荊州煙火氣的壹種獨特方式。壹大早,白酒配火鍋,荊州人的過早“有點彪”。
當我在壹家牛雜羊雜面館坐下時,門裏門外進出了好幾撥人,三兩人圍壹桌,桌上的小火鍋冒著騰騰熱氣,壹次性水杯裏裝著散裝白酒,仿佛不論時光怎麽變,“我們這壹群壹起喝酒的老夥伴們,每天相約壹起”。是的,早酒也是朋友相見的壹種禮儀方式。
為了感受這早酒的魅力,壹人點了份起步價38塊錢的牛排火鍋,然後以茶代酒,在檐下與壹對老夫妻拼桌而坐。
火鍋是早酒的經典搭配,牛雜、牛排、牛筋……全憑個人喜好,還可以自己帶小白菜、小青菜湯著吃。
如果嫌店裏的酒水貴,也可以自己帶酒來,臉上壹直掛著笑容的店老板也從不會生氣,他與這些客人似乎早成了朋友,吃什麽,點什麽,心裏壹清二楚。
面對著突然跑來的陌生人,老爹爹像是疼孫女似的,不僅給我倒了杯熱茶,還讓老板往我的火鍋裏加了些肉湯,並告訴我小姑娘在外不要喝酒啊。老板也是熱情,讓我慢慢吃,別燙著嘴,想拍就拍,也別拘束。
說實話,這壹頓早酒還沒正式開始,我就已經被荊州人的熱情、淳樸所吸引了。
我的鄰桌坐了三個老大哥,他們的鍋子十分豐富,量大又足,三人很有默契地單手端起杯子,碰壹下,再壹仰頭,喝得真是痛快。
在他們身上,早酒像壹場野性而又別致的晨間儀式,腦海裏不由想起桃園結義了。
荊州,不正是三國時期的主戰場之壹嘛!默默之中, 歷史 的掠影在重現呢。忍不住,上前搭訕,巾幗不讓須眉,我以茶代酒與他們交流起來,還真以為自己是哪個好漢呢!
“妳怎麽不喝酒呢?換上酒,才有味呢!”
“早酒可不是荊州人的專屬,襄陽那邊也有早酒。”
“妳若想感受場面更壯觀的早酒氛圍,得去公安、監利,那裏喝早酒的多,從早上五六點壹直喝到中午。”
……
壹番交流後,我成了他們的“大妹子”,當我回到自己的桌前時,我的火鍋已翻滾打熱浪了,牛排的香氣撲鼻而來,難以抗拒地咽了咽口水。
熱情質樸的那壹對老夫妻已經吃完離開了,很快,又壹對中年夫妻坐下拼桌。他們沒喝酒,也沒點小火鍋,各自要了壹碗牛雜粉和壹碗牛肉面。
中年夫妻也是熱情,跟我聊起了荊州的 歷史 文化來,推薦我壹定要去荊州博物館看看,去江邊走走,江邊上的萬壽寶塔十分罕見。還說,如果時間充足,楚王車馬陣可壹定不能錯過。
等中年夫妻吃碗面離開後,鄰桌也換了壹撥人。
而我坐在檐下,像是壹個在等故事的人,也像是壹個在觀察生活的傳遞者。
不起眼的小店,人們來來往往,進進出出,聚會也好,獨飲也罷,可以略事小酌,也可以盡興大飲,這頓火鍋蒸騰,酒辣菜燙,喝得暖人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