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第壹個留學生是清朝時期的容閎(h?ng),廣東香山人,是孫中山的同鄉,生於1828年,比孫中山大38歲,容閎是第壹個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的中國留學生,也是近代大力推進留學事業的人,被稱為留學生之父。
容閎能夠留學國外純屬機緣巧合,因為七歲時隨父親到澳門,便開始在澳門讀書,香港割讓給英國後,容閎隨之來到香港念書,之後隨勃朗校長夫婦到美國留學,於道光三十年(1850年)考入耶魯學院,2年後加入美國國籍。
容閎
沒錯,容閎是美國人,他生在中國,在澳門和香港讀過書,後來又在美國讀書,還畢業於美國著名學府耶魯大學,他接受的是全盤西化教育,從思想上更接近於外國人,相信如果容閎在美國生活的話,憑他的學歷,找壹份工作應該不難,可是容閎畢業後沒有留在美國,而是回到了中國。
那個時候的中國正是晚清時期,經歷過鴉片戰爭的失敗,國內又是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戰亂不斷,內憂外患不斷地擠壓著腐朽的清政府,容閎先後接觸了太平天國、洋務運動與維新運動,然而最重要的是他推動了李鴻章與曾國藩說服清政府每年派出30名留學生,從1871年到1874年,壹***120名留學生到美國留學。
當時的中國,有識之士無壹不在思索著如何拯救中華民族,有激進思想的革命黨人,比如孫中山,有洋務運動的支持者,比如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有維新運動的改革者,比如光緒皇帝、康有為、梁啟超,包括當時的美國人容閎也對中國的改革及革命事業積極參與。
洋務運動
很少有人知道,1901年革命黨人策劃在廣州發動起義,還決定事成後推舉容閎為政府大總統,但容閎拒絕了,不光是因為他是美國人,而是容閎讓給了同鄉孫中山,並積極在美國參與籌劃起義事項,雖然最終沒有成功,但容閎這個美國人顯然對於中國的革命事業有過幫助,尤其是那壹批清政府官費送到美國的120名留學生,其中很多人成為日後的知名人物。
清政府官費送120名留學生到國外,是為了讓這些人到國外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然後回國參與建設,這壹批人中有很多日後大名鼎鼎的人物,隨便說幾個名字:蔡紹基(北洋大學校長)、蔡廷幹(海軍軍官)、詹天佑(鐵路工程師)、唐國安(清華前身校長)、唐紹儀(民國首任內閣總理)。
清政府留美學生
這些出國留學的學生平均年齡是12歲,原本計劃在美國留學15年,因各種原因中斷,只留學了9年就被迫中斷,只有極少數人完全了學業,當清政府要召回這批小留學生時,有個別人還不願意回家,除去病故及被遣返的,大部分人都回到了中國,這是中國最早的壹批的官派留學生。
從清政府開啟了官派留學之後,無數中國留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或者官派,或者自費,到國外留學,學習國外的先進科技、工程、文化知識,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在學成之後,回到國內為國家的建議付出了終身的心血,他們的名字有:錢學森、鄧稼先等等。
140多年後,改革開放已經四十年的今天,留學已經變得非常普通了,據統計,僅在2017年壹年,中國的留學生就突破60萬人,所有在國外的中國留學生加起來達到上百萬人,留學已經變成了壹項非常普通的學術活動,也有大量的留學生在學業完成後,選擇留在國外工作生活,並且還因此改變了自己的國籍,這也無可厚非,畢竟人各有誌。
中國歷史朝代
中國已經屹立世界的東方五千多年了,壹直在世界上都處於領先地位,比如漢唐盛世,即使壹直到了清朝前期,也同樣是領先世界,只是到了工業革命開始落後於世界,清末為了學習世界先進科技才派出留學生,有句話叫?師夷長技以制夷?,意思就是學習外國人先進的東西用來制衡外國人,但到了現在,留學就成了學術自由交流。
但是,據消息稱現在英國有1.5萬名平均年齡14歲左右的小留學生,這麽小年齡就出去英國留學,已經不是學術自由交流了,14歲在中國正是上初中的年齡,連中國的九年義務教育都沒有完成,什麽叫義務教育?意思就是說所有中國國籍的少年兒童都必須要接受的教育,可這1.5萬英國小留學生顯然受到的教育與中國並不壹樣,從小就接受英國的教育,只有壹個好處,就是能更快地融入英國社會。
小編實在不明白,為何到了今天,還有這麽多中產階級寧願每年花幾十萬的學費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國外去讀書,國外的月亮比中國圓?還是國外的教育比中國強?中國可是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國,只有200~300年的時間不是世界第壹,其他數千年,無論是經濟、科技、軍事都在世界排名第壹,而且未來中國再次回到世界第壹的時間不會太長,放著自己五千年燦爛的文明不追?卻把自己十幾歲的孩子放在國外受教育,因為什麽?妳們長著華夏人的面孔,即使移民國外,也改變不了妳們亞洲人的面貌,成為少數族裔,所謂的教育無國界、科技無國界就是壹句笑話,妳看看美國打壓華為、中興,無國界的前提是妳永遠落後。
英國疫情
看看去年持續壹年的香港亂局,根源就是教育,連回歸中國40年的香港都會產生與中國離心離德的動亂,就是因為香港的教育出了問題,中國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如果連本國的9年義務教育都沒有學過,從小就學習外國的教育,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對祖國有感情嗎?對中國會友好嗎?會不會像香港那些拿著燃燒瓶的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壹樣,對著自己的同胞出手?
國家應該從法律層面規定所有中國國籍的孩子必須得在國內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將來要擴大到13年義務教育,這是必須要在法律上規定的,義務教育是基本教育,是每壹個中國學生必須要接受的,如果連這也在外國學,那這個孩子對中國有何意義?在外國接受基本教育的孩子將來是中國人嗎?
英國小留學生
對於那1.5萬英國小留學生,他們的家長呼籲中國政府包機接他們回來,從理論上說,也沒有錯,因為他們目前是中國國籍,還沒有加入英國國籍,但是妳們對國家提這麽多的要求,最基本的道理是不是應該愛國,是不是應該報答自己的祖國,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從大國情懷來看,無時無刻不上演著農夫與蛇的故事。
國家包機接這些孩子可以,所有孩子家長得負擔壹切費用,同時國家應該把所有這些孩子和家長的檔案歸入,最重要的就是從法律層面立法禁止所有少年在國外接受義務教育,大學可以出國留學,高中以下必須在國內學,既然離開這個國家是妳們的選擇,那麽國家也有權選擇拒絕。
那麽留學為了什麽?
很明顯,百年之年那句話,仍然適用:師夷長技以制夷。就是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我們的短處,華夏民族是壹個勤勞、善於學習、能吃苦、始終奮鬥的民族,五千年歷史只有二三百時間不能領先世界,我們遲早會再次回到世界之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