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壹流和二流大學的研究水平是非常高的。任何壹個教授都是名人,諾貝爾獎獲得者數量眾多。是的,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都在美國二流大學工作。
不是很久(十年?)過去中國大學整體的研究水平比不上美國,差太遠了。但是中國進步很快,現在國內壹流大學的研究水平已經接近美國二流大學的水平。至少人們的預期變了,中國的科研院所取得世界級的成就也就不足為奇了。進步還表現在廣度上。過去,只有中國的壹流大學才能指望認真的研究。現在就連壹些二流大學也時不時發表壹篇《自然·科學》的文章。
中國崛起的勢頭可以從WFP 2065 438+04和2013的對比中看出。美國減少了0.8%,德國增加了1.0%,日本減少了2.3%,英國增加了0.9%,然後法國、加拿大、西班牙、瑞士、韓國都減少了。中國呢?上漲14.9%!這是什麽概念?如果保持14.9%的增速,五年後翻壹番。如果中美都保持14.9%和-0.8%的變化率,中國將在8.7年內趕上美國。
然而,這還沒有結束。自然出版集團的WFC數據每月更新壹次。現在顯示的是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的統計數據,與2014年6月的數據相比正好是半年。短短半年時間,中國WFC從5026變成了6318,漲幅25.7%!
照此速度,兩年半或壹年後將增長58%,達到7942。所以,看到中國2015的WFC達到7000甚至8000也不奇怪。與此同時,美國WFP由18643變為17448,降幅為6.4%;德國從4077變為3939,下降了3.4%。
半年時間,美國對中國的比例從3.6下降到2.8,中國對德國的比例從1.3上升到1.6。如果這種驚人的速度繼續下去,中國將需要三年,而不是九年!我們可能會在2017看到!另外,俄羅斯(338)排名第19,中國是俄羅斯的18.7倍。
還有另外壹個方面需要考慮。前面提到的WFC來自於68種壹級期刊的統計,但這些期刊的學術地位並不平等。比如《射雕英雄傳》裏的邱和都是壹流高手,但還是比邱厲害多了。《自然》和《科學》的學術聲譽和發表難度都高於其他大多數壹級期刊,我們可以把它們視為頂級期刊的代表。當然,這就更不具有代表性了,因為歷史上發表在《自然》和《科學》之外的標誌性論文太多了(其中不乏諾貝爾獎獲得者),遠遠多於發表在68家壹級期刊之外的論文,但還是值得做壹個參考。
《自然》出版集團也給了這兩個雜誌壹個WFC限量,我們可以把它作為各個國家或研究機構發表頂尖論文的指標。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各國中以美國(860)最高,其次是英國(144)、德國(116)、法國(67),中國(58)僅排第壹。
研究單位最高的是哈佛大學(75),而中國科學院(17)僅排在第15位。
當然有自然和科學特別重視英美的因素,但也反映了我們在頂級論文中的地位低於壹流論文。換句話說,我們的優勢主要在於次頂成績。後面會提到,這是壹個普遍現象,和中西方的歷史文化有關。
五大知識產權局專利數據
基礎研究的產出可以用科學論文來衡量。先看應用技術的產出,用專利來衡量。世界上最大的五個知識產權局是歐洲專利局、日本專利局、韓國專利局、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美國專利商標局。這五個辦公室處理了全球80%的專利申請,承擔了95%的專利合作條約。
從2012開始,五局每年聯合發布統計報表。2015年初,五局發布了2014的主要統計數據報表,2014的五局完整統計報表將於2015年底完成。專利分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顯然,發明專利與科技水平的關聯度最高。五局主要統計報表所列數據均為發明專利數據。
2065438+2004年,五局* * *受理發明專利申請230萬件,其中中國最多,92.8萬件,占40%!其次是美國,57.9萬件。日本、歐洲、韓國分別是32.6、27.4、265,438+0萬件。這是中國連續第四年在發明專利申請數量上排名第壹。相比2013,中國的增速也是最高的,達到12.5%。美國、日本、歐洲和韓國的增長率分別為1.3%、-0.7%、3.1%和2.8%。
再來看發明專利授權。2065438+2004年五局* *授權發明專利95.54萬件,其中數量最多的是美國,301,占31%。其次是中國,23.3萬件。日韓歐分別為22.7,13.0,6.5萬件。中國的增長率最高,為12.3%,美國、日本、韓國和歐洲的增長率分別為8.2%、-18.0%、1.9%和-3.1%。
需要註意的是,每個知識產權局的申請人來自世界各地,而不僅僅是他們自己的國家。在來自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申請者中,86%來自中國,4%來自美國。在美國專利商標局的申請人中,只有50%來自美國,3%來自中國。就授權而言,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人中,70%來自中國,7%來自美國。在美國專利商標局的專利人中,48%來自美國,2%來自中國。顯然,美國專利的國際化程度遠高於中國,吸收國外智力成果的能力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