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美食究竟源於何時何地,現已無從考究,也許可追溯到
大約6000年前古埃及人發現酵母並懂得讓生面發酵的時候。
有關專家學者則壹致認為,如今全世界每天焙制的幾百萬個披薩,都是大約200年前由意大利那不勒斯的面包師傅首創的。當時的那不勒斯,是歐洲的大城市,人口眾多,而披薩是窮人的簡速食品。那不勒斯對於披薩,就像慕尼黑對於啤酒壹樣,是正宗貨色的原產地。
要制“正宗貨色”的披薩,必須嚴格遵守當地披薩師傅代代相傳的食譜。此譜如今已被編纂成公定操作的手冊。
按書上的說法,每1.8公斤面粉攙合壹升水,酵母的分量則取決於周圍的溫度與濕度,以及妳想要生面團過多久才發起來——大約5個小時為適當。
據統計,意大利總***有2萬多家披薩店,其中那不勒斯地區就有1200家。大多數那不勒斯人每周至少吃壹個披薩,有些人據說每天午餐和晚餐都吃。
數百年前的披薩本是圓形烤面餅,不加西紅柿,通常供早餐食用。那時小販將披薩放在高筒銅質器皿“食多福”(Stufe)內,頂在頭頂上沿街叫賣。買的人往往很窮,只買得起切開的壹片,或要求賒欠。有壹種“八日披薩”便是容許顧客欠帳壹個星期。
食客不論貧富,都是將披薩折起來,拿在手上吃。這至今是鑒定披薩手工優劣的依據之壹。披薩必須軟硬適中,即使“如皮夾似的”折疊起來,外層也不會破裂。
在這個講究正宗披薩的城市,不要指望會買到加辣香腸、鯡魚、咖喱或豆腐的披薩。“妳要在自己的披薩上加塊菠蘿,當然可以,但那就不是那不勒斯披薩了。”那不勒斯正宗披薩公會會長安東略·佩思很不以為然地說。這公會在全球各地有150名會員,都矢言只賣正宗貨色。
正宗的那不勒斯披薩只有兩種,即瑪葛麗塔(Margherita)和麻林納拉(Marinara)。前者風行意大利全國,據那不勒斯正宗披薩公會的說法,只能搭配以下材料:聖馬折諾番茄、超純凈的橄欖油、水牛乳幹酪、紫蘇和鹽。後者則以往昔早餐吃披薩的漁人命名,上面鋪番茄、大蒜、橄欖油和薄荷屑。
1994年,世界高峰會在那不勒斯舉行。壹天,當地披薩師傅卡夏利在市中心他自己的小披薩店內看見壹隊黑色轎車駛過來,幾乎就停在店門外。然後,就看到美國總統克林頓下了轎車,走到人行道上。
原來是克林頓想散散步。鬢發斑白的卡夏利隨即繞過特勤人員(擅長制服刺客,卻攔不住鍥而不舍的面包師傅),上前向美國總統致意。
卡夏利脫口便說:“總統先生,來個披薩好嗎?”
克林頓略感驚訝,但馬上含笑回答:“好。披薩。”
卡夏利轉眼間做好兩個,壹個是傳統的瑪葛麗塔披薩,另壹個比較小,用滾油煎透,是他店裏的特制品。克林頓把兩個都吃光了。其後兩小時,卡夏利便成了世界上最出名的披薩師傅。
另壹位披薩師傅帕格納尼聽說卡夏利“逮到”美國總統,隨即拍電報去克林頓下榻的旅館。電報上寫道:“我們在首創披薩的披薩店恭候光臨。”這話也不過稍稍誇張,他的店名叫布郎第,是那不勒斯的老牌披薩店,自店內壹位師傅創下瑪葛麗塔披薩這名稱以來,便壹直享譽不輟。
那是1889年6月11日,披薩師傅艾司頗錫托應邀為瑪葛麗塔王後烘制披薩,當時意大利王國統壹不久,在位的是昂柏爾托國王。有些學者認為, 這是王後為了爭取民心,刻意嘗試子民所喜的食物。
根據史料記載,當時這位披薩師傅烘制了三種披薩,最後壹種是配以番茄、幹酪和紫蘇,和意大利國旗的紅白綠三色相當。據說王後特別欣賞最後壹種,因此不久以後,這種披薩就叫做瑪葛麗塔了。
105年之後,美國總統的大轎車駛抵帕格納尼的店門外。克林頓下了車,向艾司頗錫托的這位傳人表示謝意,又說實在抽不出工夫應邀入座,不過他將嶽母和女兒帶來了。
帕格納尼終於挽回了顏面!兩位女賓不僅在店內各自吃了壹個瑪葛麗塔披薩,離去時還帶走了兩個。
如今,全世界各地都有人想學做披薩。披薩師傅卡夏利便在漢城開班為韓國披薩師傅講授經驗技術。另外,那不勒斯人還計劃創設“披薩大學”,在幾家歷史悠久的披薩店內實施密集在職訓練。已經有不少學生報名就讀為期兩個月的課程。講授的課目包括披薩史、面粉拌和、生面團調制和柴火竈使用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