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乾陵有什麽歷史背景

乾陵有什麽歷史背景

歷史背景: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武則天任命吏部尚書韋待價負責乾陵的工程,次年八月李治下葬,之後乾陵工程繼續進行。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年)5月,中宗李顯下令將武則天葬入。前壹年,唐中宗赦免了在武則天統治時期因為政治問題被迫害致死的皇族,包括永泰公主李仙蕙、懿德太子李重潤、章懷太子李賢三人。

乾陵是陜西關中地區唐十八陵之壹,位於陜西省鹹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采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

乾陵營建時,正值盛唐,國力充盈,陵園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富麗 。唐初,太宗李世民開創了“因山為陵”的葬制,陵墓由建築群與雕刻群相結合,參差布置於有“龍盤鳳翥”之勢的山巒之上。

乾陵發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園仿唐都長安城的格局營建,分為皇城、宮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軸線長達4.9千米 。文獻記載,乾陵陵園“周八十裏”,原有城垣兩重,內城置四門,東曰青龍門,南曰朱雀門,西曰白虎門,北曰玄武門。經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園內城約為正方形,其南北墻各長1450米,東墻長1582米,西墻長1438米,總面積約230萬平方米。城內有獻殿、偏房、回廊、闕樓、狄仁傑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宮等輝煌建築群多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