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五行五臟簡介
五行是:木 火 土 金 水
按大自然規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人體也是壹個小宇宙各臟器之間有著相互的關系,從而形成統壹整體,人體五臟,又是五大元素,有著對應關系。
腎屬水,腎主骨,腎是血液循環的過濾器;
肝屬木,肝主免疫,肝是解毒的;
心屬火,心是動力泵,心是推動血液運行的臟器;
脾屬土,脾胃不和。胃是容納,脾是吸收,向全身供水液;
肺屬金,肺是宰相,肺是吸收,呼出廢氣,吸入氧氣
腎是先天之本:腎功能調養好了,滋養肝;肝功能調養好了,滋養心;心功能調養好了,滋養脾;脾功能調養好了,滋養腎。這是相生,也是良性循環。與腎向對應的是膀胱,如有腎虛的朋友小便多;與肝對應的是膽,肝膽相照;與心對應的是小腸,心系小腸;與脾相對應的是胃,脾胃不和。與肺對應是大腸,這是五俯。
木主仁, 其性直, 其情和, 其味酸, 其色青。木盛的人長得豐姿秀麗, 骨骼修長, 手足細膩, 口尖發美, 面色青白。為人有博愛惻隱之心, 慈祥愷悌之意,清高慷慨, 質樸無偽。木衰之人則個子瘦長, 頭發稀少, 性格偏狹, 嫉妒不仁.木氣死絕之人則眉眼不正, 項長喉結, 肌肉幹燥, 為人鄙下吝嗇。
火主禮, 其性急, 其情恭, 其味苦, 其色赤。火盛之人頭小腳長, 上尖下闊,濃眉小耳, 精神閃爍, 為人謙和恭敬, 純樸急躁。火衰之人則黃瘦尖楞, 語言妄誕, 詭詐妒毒, 做事有始無終。
土主信, 其性重, 其情厚, 其味甘, 其色黃。土盛之人圓腰廓鼻, 眉清目秀,口才聲重。為人忠孝至誠, 度量寬厚, 言必行, 行必果。土氣太過則頭腦僵化,愚拙不明, 內向好靜。不及之人面色憂滯, 面扁鼻低, 為人狠毒乖戾, 不講信用,不通情理。
金主義, 其性剛, 其情烈, 其味辣, 其色白。金盛之人骨肉相稱, 面方白凈,眉高眼深, 體健神清。為人剛毅果斷, 疏財仗義, 深知廉恥。太過則有勇無謀,貪欲不仁。不及則身材瘦小, 為人刻薄內毒, 喜淫好殺, 吝嗇貪婪。
水主智, 其性聰, 其情善, 其味鹹, 其色黑。水旺之人面黑有采, 語言清和,為人深思熟慮, 足智多謀, 學識過人。太過則好說是非, 飄蕩貪淫。不及則人物短小, 性情無常, 膽小無略, 行事反復。
中醫五行五臟的養生
用五行相克說明五臟間的相互制約關系:如心屬火,腎屬水,水克火,即腎水能制約心火,如腎水上濟於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肺屬金,心屬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約肺金,如心火之陽熱,可抑制肺氣清肅之太過。肝屬木,肺屬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約肝木,如肺氣清肅太過,可抑制肝陽的上亢。脾屬土,肝屬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約脾土。如肝氣條達,可疏泄脾氣之壅滯。腎屬水,脾屬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約腎水,如脾土的運化,能防止腎水的泛濫。這種五臟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就是用五行相克理論來說明的。
1、鼻為肺之官
鼻子的外形為胃氣所主,鼻孔為肺氣所主,所以肺開竅於鼻,鼻是肺之官,只要人的肺有病首先就會表現在鼻子上。這裏講的鼻子主要指的是鼻孔裏邊,肺熱則鼻孔出氣粗、熱;肺寒則鼻孔冒涼氣。比如當人得肺病的時候,就會出現喘息鼻張的癥狀。
2、目為肝之官
肝開竅於目,得了肝病會在眼睛上有所表現,壹般得肝病的人兩個眼角會發青。孩子如果受到驚嚇,鼻梁處常會出現青筋或者青痕,這也與肝有關聯。
在中醫的五色和五臟的配屬裏,肝主青色。這個青色並不是我們平時所見的青草、樹葉的綠色,而是蒼色。肝是從腎水裏面生發出來的,蒼這個顏色是黑色與青色的壹個過渡之色。順便談壹個問題:如果人在冬季沒有養好身體,到了春天氣機就生發不起來,就會生病。所以,了解顏色和臟腑的對應關系對養生保健是有裨益的,我們平時可以通過觀察臉色的變化對身體的狀況作出判斷。
3、口唇為脾之官
脾開竅於口,口唇是脾之官。得脾病的人會出現唇黃或者嘴唇四周發黃、嘴唇脫皮、流血等癥狀,這些都是陽明燥火太盛造成的。
4、舌為心之官
舌為心之官。心臟有病壹般會出現舌頭不靈活、舌卷縮等癥狀。口誤,經常說錯話,也是心氣不足的象。
《黃帝內經》上有:心病者,舌卷縮,顴赤。顴赤是說心臟有病的話,顴骨這個部位會發紅。除了顴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要留心印堂,因為心病還會表現在印堂處。印堂位於兩眉之間,此處如果突然地發紅,而且圖案如燈花狀,是心神將散的象,我們尤其要當心,這叫?禍福在旦夕間?,可能會有重病突發。印堂發黑也不是件好事,從中醫的角度講,這相當於水氣淩心,就是腎水太多,心火太弱,腎水上來使心火的功能發揮不了。這也是壹個很危險的信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對印堂顏色的變化加以小心。
5、耳為腎之官
耳朵是腎之官。耳朵的病都會跟腎相關。《黃帝內經》裏有?腎開竅於耳?的說法。得腎病的人會有耳聾、耳鳴的癥狀。
五官通利則五味、五色、五音方能俱辨。中醫認為五官與臟腑器官的關系極為密切,通過了解五官的病變就可以發現隱藏在身體內的五臟的病變,所以我們要時刻留心五官的變化,才能留意到相關聯的五臟的情況。
具體到五官的養生方法,很簡單:常閉眼,養神;少說話,養心;平穩呼吸,養肺;多食美味,養口;少惹煩雜,非禮勿聽,養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