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80後財富人物:哲學人陳曦

80後財富人物:哲學人陳曦

80後財富人物:哲學人陳曦

 “我的人生規劃是做壹個真正的企業家。真正的企業家是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的,他必將靠企業文化實現永續經營。”——陳曦

陳曦,暢網科技首席技術官,1981年出生,14歲考入大學,三度創業,第壹次創業公司以400萬美金出售。2005年,從1萬多名競爭的創業者中脫穎而出,獲得東方衛視《創智贏家》冠軍。

陳曦是壹個在哲學和商業之間遊走的人。除了技術和創業,他最擅長的就是思考——並非功利性思考,而是壹種學者式的思考。他有著80後人少有的自省精神,他曾經在哲學的思辨中進行痛苦的內心掙紮,以至於再也不願回想起那段時光。

雖然曾有調查說,90%以上的企業家從來不自省——他們只向前看,但在陳曦那裏也許能得到反證——真正偉大的企業家可能在剩下的10%中。

但妳若以為陳曦是個內斂的人就錯了,恰恰相反,他沖動熱情,他用“敏感、執著”來形容自己。無法想象將這些詞語集於壹身的人是什麽樣,不過他用壹次次世俗的成功證明了自己。

18歲大學畢業後的第壹次創業,壹年後,陳曦以公司被400萬美金收購的結局完美退出。

這壹年他重回大學讀哲學,同時開始著手創辦新公司。19歲的陳曦覺得需要思考的問題太多,他將業余時間泡在學校圖書館,埋頭讀書,結果“哲學書可能比我們老師都讀得多”。

新公司主要做ERP、CRM等項目,陳曦負責產品開發和營運,他的合夥人——壹位大學教授負責項目的實施。公司員工最多的時候達到150人,在業內已經很具規模。年輕的陳曦早就聽過許多IPO的故事市的願望異常強烈。他並入了壹個據稱即將上市的公司,最終該公司並沒上市,陳曦的'公司股權卻在並購後異常復雜,資金分散,他無法操控如此局面。

第二次創業的失敗,給了陳曦很多啟發和教訓。他反復思考進行總結:“失敗不在產品策略和營運,是資本運作和戰略不清晰,長期規劃不清晰。”22歲的陳曦開始刻意提升自己的思維方式。

2004年,陳曦的第三家公司——暢網科技誕生了,主要做手機聯網遊戲業務,目前在行業內已處於絕對領先地位。“我希望我能厚集薄發,壹鳴驚人。” 第二年,刻意修煉自己的陳曦在東方衛視的創業真人秀節目中,以冠軍身份拿到100萬元的創業基金。

暢網科技雖然業內領先,但還說不上成功,2006年來陳曦走馬燈似見了無數VC,他急切想要通過引入資金國際化自己的企業,急切想完成終端布局,在行業內取得絕對第壹的位置。“只有第壹名才能活下來並被記住,我們要形成競爭絕對優勢,到那時每壹個買到的手機上就有我們這個遊戲,那將是什麽價值?”

渴望壹番成就的陳曦,對企業界人物了若指掌。他對每壹個成功的企業家都有自己的評判。對柳傳誌、張瑞敏、牛根生,對嚴介和、黃光裕,對陳天橋、江南春、馬雲,“他們有的人會在歷史留下名字,有的人則很可能遇到危機就會倒下”。

陳曦的人生規劃是做壹個真正的企業家,這跟生意人不同,他的信條是:做壹個有社會責任感和影響力的人。

陳曦曾經跟陳天橋深談過壹次,他把自己拿來跟陳天橋進行比較,“我們***同的優點是敢想敢幹,大賭大輸大贏,但陳天橋比我更穩壹些,每壹步都走得很穩定。”

喜歡哲學的陳曦稱自己有無窮的好奇心,對未知的事物懷著強烈壹探究竟的沖動。他每天關註著壹兩千人的博客,閱讀大量商業書籍商業雜誌,交往各界朋友,並總能得到他們的信任,無論走到哪個城市,他都能迅速形成自己的圈子。

在這個技術至上的年代,陳曦相信人們必將需要文化。“因為真正的企業家,是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的,如果他願意退出,他只是個生意人。他會考慮到什麽樣的文化能使企業更加長久,壹定是企業文化,文化不好,只能領風騷三五年。”

陳曦希望自己能在未來五年積澱更多東西,在十年後能實現目標。“那時候我也就三十四五歲,再看看現在的企業家有幾個能升級成為教父級的。”言語間豪氣萬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