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敏(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
於敏
河北人,核物理學家,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和國勛章”獲得者。
在中國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壹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起了關鍵作用。此後長期領導核武器理論研究、設計,解決了大量理論問題。對中國核武器進壹步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從20世紀70年代起,在倡導、推動若幹高科技項目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事跡
於敏曾三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1969年初,因奔波於北京和大西南之間,也由於沈重的精神壓力和過度的勞累,他的胃病日益加重。在首次地下核試驗和大型空爆熱試驗時,他身體虛弱,走路都很困難,上臺階要用手幫著擡腿才能慢慢地上去。熱試驗前,當於敏被同事們拉著到小山岡上看火球時,已是頭冒冷汗,臉色蒼白,氣喘籲籲。大家見他這樣,趕緊讓他就地躺下,給他餵水。過了很長時間,在同事們的看護下,他才慢慢地恢復過來。由於操勞過度和心力交瘁,於敏在工作現場幾至休克。
直到1971年10月,考慮到於敏的貢獻和身體狀況,才特許已轉移到西南山區備戰的妻子孫玉芹回京照顧。壹天深夜,於敏感到身體很難受,就喊醒了妻子。妻子見他氣喘,趕緊扶他起來。不料於敏突然休克過去,經醫生搶救方轉危為安。後來許多人想起來都後怕,如果那晚孫玉芹不在身邊,也許他後來的壹切就都不存在了。
出院後,於敏顧不上身體未完全康復,又奔赴西北。由於連年都處在極度疲勞之中,1973年於敏在返回北京的列車上開始便血,回到北京後被立即送進醫院檢查。在急診室輸液時,於敏又壹次休克在病床上。
靠古詩詞安眠
於敏雖然是壹位大物理學家,但他最大的愛好,是中國歷史、古典文學和京劇。他從小就會背不少古詩詞。由於學習和工作的繁忙,多年來於敏的休息時間壹天只有6個小時左右。而至少有30年了,於敏是靠古詩詞的安眠來完成這6個小時的睡眠的。
另壹位是鐘南山
鐘南山
福建廈門人,鐘南山長期致力於重大呼吸道傳染病及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研究、預防與治療,成果豐碩,實績突出。
事跡
抗擊非典
2003年抗擊“非典”中,鐘南山不顧生命危險救治危重病人,奔赴疫區指導醫療救治工作,倡導與國際衛生組織合作,主持制定我國“非典”等急性傳染病診治指南,為戰勝“非典”疫情作出重要貢獻。主動承擔突發公***衛生事件代言人角色,向公眾普及衛生知識,積極建言獻策推動公***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為奪取應對甲型流感、H7N9禽流感等突發公***衛生事件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抗擊新冠
84歲高齡的鐘南山靠著餐車座椅,面容疲倦。這天他剛搶救完病人從深圳回到廣州,接到通知後又立即趕往武漢。耄耋之年再次臨危受命,敢醫敢言,作出“人傳人”的關鍵判斷。疫情初期,他輾轉廣州、武漢、北京三地,及時研判疫情,為防止疫情蔓延贏得寶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