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世上分“惡鬼道,畜生道,修羅道,人道,天道”是真的嗎...

世上分“惡鬼道,畜生道,修羅道,人道,天道”是真的嗎...

佛教術語。輪回理論是佛教的基本理論之壹。 信則有不信則無

六道者:壹、天道,二,阿修羅道,三、人道,四、畜生道,五、餓鬼道,六、地獄道。

此中上三道,為三善道,因其作業(善惡二業,即因果。)較優良故;下三道為三惡道,因其作業較慘重故壹切沈淪於分段生死的眾生,其輪回的途徑,不出六道。

所謂輪回者:是描述其情狀,去來往復,有如車輪的回旋,在這六道中周而復始,無有不遍,故名六道輪回。

世間眾生無不在輪回之中。只有佛、菩薩、羅漢才能夠跳出三界,不入輪回

佛教因果報應的說法。

佛教稱:善業是清凈法,不善業是染汙法。以善惡諸業為因,能招致善惡不同的果報,是為業果。作為業果的表現形式,世俗世界的壹切萬法,都是依於善惡二業而顯現出來的,依業而生,依業流轉。所以,眾生行善則得善報,行惡則得惡報。而得到了善惡果報的眾生,又會在新的生命活動中造作新的身、語、意業,招致新的果報,故使凡未解脫的壹切眾生,都會在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惡鬼道、地獄道中循環往復,這就是佛教所說的輪回。

壹般指天人是六道中的上乘小善果,但只要在六道輪回中扮演的角色,可以都說是凡夫,生死流傳,不能出離,如同漫漫的長夜,雖然天人是六道中的最高地位者,但還是要受輪回。壹般言宇宙,是指有形世間,這有形世間為無名煩惱所包圍,所以世間為五濁惡世。在六道輪回之中,六道又分三界,三界是欲界、 *** 、無 *** 。這三界是六道凡夫所依止的居所,凡在三界內,都要接受輪回,因此佛經說三界猶如壹座火宅,火宅也就是比喻三界之中,受生死煩惱無名之火所燒。

據經典所指出,行十不善業因緣故,要墮落地獄、餓鬼、畜生之三惡道。行十善業道因緣故,則生天界及人界。所謂天界就是「神界」,乃是正直福德的靈魂所居之境界,此境界雖然享福,但是福報總有享受完的時候,就是修善到非想非非想處天,此天是三界最高天,但壹墮落,仍然要輪回的。

至於阿修羅境界,就是精靈世界,停留在精靈世界的靈魂,固然生前也修善業,但,走了壹步邪路,所以不能稱為「正神」,只能稱為「邪神」或「邪鬼」了,阿修羅境界的環境是最復雜,「邪神」亦有神通力,故作祟人間者,以此類為最多。 故人若有「正氣」,邪氣不能生。 人若有邪念,「邪氣」乘隙而入。 因此,所謂「走火入魔」就是人先有邪念,邪氣乘隙而入者也。

六道輪回都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所求不得苦,五陰盛苦。如此,六道輪回可以說苦多於樂,所以人生是苦海也。依解脫道論來說:「戒定慧,是解脫之道,守戒的人,是威儀的意義,也是行善之本。修定的人,他的心不散亂。而有智慧的人,他可以先知先覺。所謂解脫,就是離開束縛的意思,用戒為初善,定是中善,慧為後善,如此產生禪定力求滅苦,最後才得解脫六道輪回。

六道輪回有二項是有形的,即是「人道」和「畜生道」。 六道輪回有四項是無形的,即是「天道」、「阿修羅道」、「惡鬼道」、「地獄道」。 有形的稱為「有器」,無形的稱為「無器」。

佛教中“緣”的說法。

佛教中雖然有“因果報應”的理論,但更正規的提法是“因緣果報”,那麽“緣”是什麽意思呢?佛教中“緣”的內容及其復雜,簡單地說就是“條件”。比方說:蛋可以孵成雞,但是孵成雞需要壹定的溫度,這個壹定的溫度就是“緣”。雖然蛋可以孵雞(因果條件具備),但是,不具備壹定的溫度(緣),蛋是不會成雞的。

因此,佛教中叫人“修行”,脫離六道輪回,就是從“緣”字上下手,不令多生累劫造得惡因變成惡果;而讓多生累劫造得善因,盡快成熟,變成善果。從而離苦得樂,脫離六道輪回。

六道輪......>>